• 【八五品】 儿童专注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五品】 儿童专注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4.37 1.1折 39.8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风影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66960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5771307

上书时间2024-05-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专注力,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荐条件

 有人说:“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专注力。”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良好的专注力,是人的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对孩子来说,专注力是打开他心灵的大门。这扇大门开得越大,孩子接收到的东西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足,他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只有少部分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被接收,甚至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无法被接收。

 如果孩子具有良好的专注力,他就会常常达到忘我的状态,专注于一件事情,克服各种困难,直至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意志力也逐渐增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随之被激发出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智力和综合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比如创造力、情商、社交能力等。

 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的意义,而专注就具有一种效果。良好的专注力,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名人的传奇人生:因为专注于学习,高尔基成了一名文学巨匠;因为专注于真理,伽利略才毅然决然要去挑战非常不错;因为专注于飞翔,莱特兄弟很终发明了飞机。因为专注,所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成功大多数时候就是在专注力的支撑下成就的。

 挖井理念

 “挖井理念”来自于一个“挖井”的故事。甲、乙两个青年去挖井,甲挖了一会儿没有看到有水流出,就开始挖新的井,这次挖的井比上一口还要深,但是仍然没有水流出的迹象,于是他又放弃了。就这样,他接连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还是没有挖出一滴水来。而乙则选准一个地方,不停地挖,很终挖到了水。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甲之所以找不到水源,是因为他没有在一个地方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力气。而乙一直比较专注,所以找到了水源。这也告诉大家一个哲理:做什么事情都要目标明确、信念坚定、行为执着,浅尝辄止,终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挖井理念”,这个理念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

 做事缺乏专注力的后果

 有的孩子学习或者做事不专注,对什么都浅尝辄止,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1.效率低下

 如果孩子缺乏专注力,那么他很可能会三心二意,做事拖拖拉拉,导致做事效率低,迟迟完不成任务。

 2.缺乏热情

 孩子做事不专注,很可能导致他对所做的事无法投入热情,甚至失去兴趣。孩子对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前提是他必须对所做的事感兴趣,那样他才能调动起他的激情和热情,从而更加专注地去完成。

 3.易分心

 孩子做事缺乏专注力,就很容易分心。有的孩子做事的时候,旁边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无法专心,甚至有只昆虫飞过,孩子也会追着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做事缺乏持续性,自然很难把事情完成得很好。

 4.粗心、马虎

 有的孩子做作业马虎,有时候会做的题也会因粗心而做错,这就是孩子做事不专注所导致的。要想改掉孩子做事马虎、粗心大意的毛病,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力,使其能够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专注是走向成功的推荐条件

 事实上,那些成功人士通常在小的时候就具有专注的特质,因为专注是走向成功的推荐条件。

 某俱乐部正在举行围棋比赛,这吸引了许多人观看。一位教练注意到在观众中,有一个小男孩在棋盘旁整整站了一上午,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下棋的精彩之处。

 第二天,小男孩又来了,他又专心致志地看了一上午。

 教练认为,一个孩子能有这样专注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教练将这个儿童招进了围棋队。

 这个男孩就是有名围棋高手常昊。当时,他才6岁。后来,常昊果然没有让教练失望。3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棋童杯”赛优选。有一次,在被让四子的情况下,常昊战胜了日本棋圣。

 常昊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和他的专注力高度集中是分不开的。如果常昊对围棋不是那么入迷,不那么专注,那么他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有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过这样一句话:“比起智商,专注是更容易让孩子成功的因素。”好的专注力,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还能带来内在的改变,包括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我们都应该重视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训练。

作者简介
风影,家庭教育工作者,时常关注靠前外育儿专家的育儿理论及观点,实地走访和调查了靠前多个大中型城市的上百名家长及幼儿,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一手育儿经验。她把传统的育儿智慧融于现代教学中,致力于发掘和倡导具有本土特色的育儿理念。已出版了多部关于科学教育儿童的作品,帮助许许多多的家长解决了教养难题。

目录
章专注力,成就孩子的一生

 揭开专注力的神秘面纱/002

 专注力好坏有标准:看看孩子专注力如何/007

 专注力,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012

 拖延症,原来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016

 反应慢半拍,培养专注力是关键/021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博弈之战”/025

 别让孩子成为“走神大王”/029

 亲子小游戏视觉游戏:圈数字/034

 第二章以爱之名,为孩子营造提升专注力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好,孩子专注力就集中/038

 言传身教,实现“无为而教”/043

 不被打扰,孩子学习更专注/047

 少催促,孩子真的“快不了”/051

 说教有度,别在孩子耳边念“紧箍咒”/055

 拒绝暴力,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059

 亲子小游戏听觉游戏:悄悄话/063

 第三章良好的生活品质,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优质睡眠,专注力的有力保证/066

 合理膳食,把孩子不佳的注意力“补”回来/070

 多运动,可提升孩子的专注力/074

 亲近大自然,孩子更专注/079

 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生活有规律/083

 亲子小游戏触觉游戏:百宝箱/087

 第四章浓厚的兴趣,是孩子专注力的指明灯

 兴趣:孩子专注学习的原动力/090

 因材施教,培养适合孩子的兴趣/094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098

 不要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兴趣/102

 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107

 引导孩子,激发兴趣动力和专注力/111

 亲子小游戏兴趣动力激发游戏:从不喜欢到喜欢/115

 第五章情绪调节,稳定孩子的专注力

 避开“踢猫效应”,让孩子远离情绪污染源/118

 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孩子的良好情绪/123

 调动孩子的激情,冲淡厌烦情绪/128

 畏难情绪:孩子专心做事的“拦路虎”/132

 克服社交恐惧,有助于培养专注力/136

 创造机会,尽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140

 亲子小游戏认知与注意力游戏:积极的自我暗示/144

 第六章提升自控力,让孩子做事更专一

 负责任的意识和习惯,唤醒孩子的专注力/148

 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提升做事的专注度/152

 强调目的性,让孩子做事高效又专一/157

 通过时间的约束,“逼”出孩子的专注力/161

 行为契约法,“拴”住孩子的耐性/165

 亲子小游戏身体协调游戏:闭目、单脚直立/169

 第七章科学训练,找回孩子的专注力

 有意注意训练,防止孩子心猿意马/172

 眼耳口协调训练,让孩子更专注/176

 手脑并用,提高孩子动手时的专注度/180

 思维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转移性/185

 不能一心二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性/190

 扫除知觉障碍,让孩子专注地感知世界/194

 亲子小游戏综合类游戏:哨兵游戏/198

 附录

 专注力和注意力如何区分/200

 你了解多动症吗/202

 后记

内容摘要
《儿童专注力》详细介绍了儿童专注力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孩子的兴趣、情绪、自控力以及家庭环境、生活品质等影响孩子专注力的相关因素,给出了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方法,旨在让家长通过阅读本书,解决孩子分心、走神、拖拉、懒散等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主编推荐
★推荐1.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必备技能科学研究表明,7-10岁儿童大脑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记忆力急速上升,孩子真正进入适合学习的阶段。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给孩子zui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因此,关注专注力的培养,是孩子获得优异成绩和成功的必备技能。★推荐2.5大主题权威方法,迅速提升孩子专注力《儿童专注力》从影响孩子专注力的五大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品质以及孩子的情绪、兴趣、自控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孩子专注力不集中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推荐3.多角度、多案例,有深度有温度的亲子读本《儿童专注力》结合相关儿童心理学、保健学、神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儿童的专注力进行了有力的剖析,并结合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亲子读本。★推荐4.附加专注力训练小游戏,增进亲子关系每章后面附加的亲子小游戏版块,可以让家长一同参与到专注力的训练中去,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同时,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精彩内容
拖延症,原来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苗苗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部门领导,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可是她想不明白的是苗苗一点都不像她,不管做什么事,能往后拖就往后拖,能拖到什么时候就拖到什么时候。这不,从早上起床,苗苗的妈妈就开始着急上火,她喊了好几遍,苗苗还是赖在被窝里不动,直到看到妈妈快发飙了才慢吞吞地爬出被窝,然后慢条斯理地穿衣服、洗漱其实,妈妈对苗苗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安排,那就是:早上起床催催催,洗漱催催催,吃早餐催催催,准备出发催催催,放学写作业催催催,晚上睡觉催催催。每次苗苗做事慢吞吞的时候,妈妈就会忍不住催促她。可是妈妈近发现,自己的催促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据她分析,苗苗被催促的时候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拿催促苗苗晚上睡觉来说,苗苗喜欢看动画片,经常越看越兴奋,忘了睡觉。为了让苗苗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妈妈经常催促苗苗睡觉。当妈妈催促遍的时候,苗苗会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因为她知道,这只是打一针预防针,反正妈妈接下来还会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看动画片。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她的心里有点小小的慌张,因为她预感到妈妈可能要发火,于是她要抓紧后的时间多看一会儿。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她清楚地知道,这次妈妈真的要发火了,如果再不去睡觉真的要挨揍了,于是她这才起身去洗漱、睡觉。对于这样的经历,许多家长深有体会。尤其是陪孩子写作业,甚至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好不要去思考孩子的性格像谁的问题,因为这与先天的性格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由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可能很多父母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自孩子出生后,自己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再说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听话的,怎么长大了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呢?其实,纵然父母竭尽全力地培养孩子,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很容易忽视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而专注力一旦缺失,孩子就极有可能做事拖拉、懒散,在小小年纪就有了拖延症。孩子拖拉、懒散的现象似乎成了一个难倒父母的难题。其实,当父母了解孩子拖拉的本质和造成拖拉的真正原因之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般来说,孩子养成拖延习惯有两方面的原因。1.生理原因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拖延症只不过隶属坏习惯范畴,只要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拖延症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实则不然,诸多研究表明,拖延症很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在人的大脑功能分区中,有一个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它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时,大脑排除杂扰的能力就会降低,专注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做事效率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比同龄人逊色,就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做什么事情似乎都比别人慢半拍。2.客观原因有时,孩子做事拖拉仅限于行为层面。然而,这些拖拉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比较客观的原因,这就是缺乏时间观念,缺乏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不会意识到,花费2个小时去完成本来1个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或者会带来哪些损失。如果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他就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很好地把握事情的节奏,做事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拖拉、懒散的坏习惯,家长不妨尝试下面的做法。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当你焦急地冲他大喊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的时候,他可能以为5分钟的时间很长,于是他会继续磨蹭下去。这时候,计时器或者闹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比如,当你要求孩子做到用5分钟的时间洗脸、刷牙10分钟写完作业看30分钟的电视时,你就可以在计时器或者闹钟上设置好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体验5分钟10分钟30分钟到底有多长。2.帮孩子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刚开始纠正拖拉的坏习惯时,孩子要经历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希望能尽快把事情做好。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哪些事情是重要的、紧急的,需要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是可以缓一缓再做的。家长让孩子列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在任务清单中,附上每件事情初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家长可以找一些卡通的、孩子喜欢的记事板作为载体,让孩子(或者帮孩子)列好任务清单,将其放在显眼的地方,随时叮嘱、提醒孩子按照任务清单上的时间完成要做的事情。3.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流、嬉戏、玩耍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家长好让孩子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做事效率高的同伴交往,多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有助于发挥榜样效应,促进孩子之间的正面影响。4.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造成的后果,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惩罚。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再不起床,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你的,然后不再催促孩子。当孩子因拖延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就会明白,做事磨蹭的后果会很严重,会让自己受到惩罚。这样,孩子就能学会管理时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