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五品】 大爱:《孝经》的密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五品】 大爱:《孝经》的密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9.9 3.3折 29.8 八五品

库存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4848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3167660

上书时间2024-05-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大爱:〈孝经〉的密码》一书系“幸福国学”阅读推广人王扉继《破玄:老子的密码》后的又一力作。作者以古文《孝经》为底本,参校今文《孝经》以及朱熹的《孝经刊误》,对《孝经》文本进行辨析考证,正本清源。每章体例分为五部分:释要、通解、消逝的字符、砚池堂夜话、超级链接。其中前三部分立足于经文本身,通过训释重点字词,厘清了历史和现代人对源自《孝经》的通行观念的诸多误读误解,读后让人豁然开朗。“夜话”和“链接”部?是对经典解读的拓展、延伸,征引经典论述、批注等,以温暖人心、启人哲思的案例供人揣摩参悟,给现代人进行心灵洗礼。

精彩内容
幸福读经从《孝》始
 曾经有位年轻的家长在一个讲座上问我,想找几本国学经典让孩子读读,有没有推荐的书目?另外,如果一个像她这样对国学很有兴趣但又总感觉深奥的人,有哪些书是适合她入门读的?
 我问她,你和你的小孩已读过哪些国学书?她告诉我,只是一起在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古代的蒙学读物。我说,《弟子规》《三字经》等作为儿童读经的启蒙读物?可以的。但谈到国学入门,特别是亲子一起读的话,可以先从十三经中最薄的这本《孝经》开始。《三字经》里讲,“《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说的就是只有把《孝经》读通了,把“四书”念熟了,才能够去读像“六经”这样的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因为《乐经》没有流传下来,后人也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所以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讲国学,特别是讲幸福国学,《孝经》不能不讲。这也是我写这本《?爱:〈孝经〉的密码》的一个初衷。
 2009年广州南国书香节,我曾有一个演讲。演讲结束后,广州的一个婚姻家庭协会组织的负责人,等我给读者签完名后上台找我,说我的演讲内容很适合给他们的会员机构、企业去做“和谐家庭?和谐企业”的巡讲。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专家学者宣讲团。因为那次的主题是从《老子》讲国学与人生,我跟她们说,要去企业、机构讲,那就得讲《孝经》。孝之小者,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孝之大者,爱岗爱企,为国为民。既讲家庭美德更讲社会责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孝。可惜现代不少人对孝的理解都太狭隘,脑子里的糨糊太多,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孝是个很大的概念,曾子说,甚哉,孝之大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孝就是大爱……
 其实,那天的演讲现场还有一段小插曲。在提问的环节,有个听众站了起来质疑我在演讲中对国学的定义。我在演讲中说到,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安心立命之学”。它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处世之宝。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它也是中国人自己的“焦虑抗体”、“抑郁解药”。这位听众是位大姐。她很激动地表示,她就是一个来踢馆的,“你给的国学的定义,根本不是定义,而是国学的一种功能。请搞清定义的范畴、‘内延’和‘外涵’。”我笑着解释说,我这是给大众讲国学,我想大家想听的也是我对国学的理解对国学的定义。我想你想要的国学定义在教科书、学术专著里,大家都能查到、看到,也就不需要我来重复了。没想到这位大姐更来劲了,说我听了你的讲座,你讲的东西跟国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比于丹还年轻,比于丹还能信口开河,年轻人,你要好好读书,要有自己的积淀……”结果,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在场的听众给嘘了。
 事后有读者给我抱不平说,王老师你对她太客气了。瞧她那副“三娘教子”的样,我们是来听你的讲座,又不是来听她的,连“外延”、“内涵”都能说成“内延”和“外涵”……我说她年纪比我大,我得尊重她呀。如果我直接反击她说,我对国学的定义其实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的讲法是一样的,毛佩琦先生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然后,我再用我演讲中讲过的一句话来反驳她所说的“和国学无关论”,民国的梁漱溟先生曾说过,“吾志不在学问,只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而已”。那多伤她呀。
 我之所以写一段插曲,不是想在这里自我标榜读过多少书,修养有多好。我只是想说明《孝经》告诉我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夫孝,德之本也”。有孝心,行孝道,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德行。秉持这样的态度去做,才不至于让自己言行有失,被人取笑。
 说到“三娘教子”,近年来不少电视剧都是以婆媳关系为题材,如《双面胶》《婆婆来了》《娘家婆家》等,据说那都是相当的火。电视剧往往是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当下中国社会婆媳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到了电视剧中所描述的那种“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吗?其实核心问题还是一个“孝”字。我曾经读过一篇《新三娘教女》的小品文,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女友》杂志刊发的,全文如下: 出嫁的女儿回来对三娘说:“我对婆婆已够好了,但她对我不好。”
 三娘说:“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你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你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
 那公婆应该如何看待媳妇呢?
 三娘说,“子女结婚,不是出嫁一个女儿,而是多了一个儿子;不是进来一位媳妇,而是多了一个女儿。” 老话说,孝心留根。孝心孝心,首先得有那颗心。孝敬孝敬,敬本身就是一种孝。用心来爱人,用敬来待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外尊敬领导、前辈。亲亲而爱人,立身而行道,这就是大爱,就是孝道。
 古代有首长篇的《劝孝歌》,写得很通俗很好懂。我特别喜欢它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诗行。
 “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我今述俚言,为汝效忠告。……勿以不孝身,枉着人间服。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万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
 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静下来读国学经典能让人身心安顿、精神清明,那这本国学经典中的薄薄的《孝经》就是中国人的家传良方、幸福甘泉。
 幸福读经从《孝》始。 两个版本,一种大爱
 我接触、研读《孝经》也有差不多十年了。我深圳书房里现存最早的一本《孝经》读本,是2000年在深圳罗湖书城买的。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来看我,听说我2007年就写了一篇《寻找远去的孝道》的文章,刊发在北京《中国青年》杂志上,很惊奇地说你那么早就已在研究《孝经》了。我说,那篇文章只是个专栏随笔,研究谈不上,但我研读《孝经》的时间确实不算短了。
 说到孝经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特别”两个字。在儒家的十三经里,它应该算是最特别的一本。我们?以来数一数它有几大特别之处:
 一、它文字不多,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它是十三经中文字最少的,还不到两千字,但它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不仅为求功名的读书人读它,就是民间老百姓也对它很熟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样的《孝经》金句几乎妇孺皆知。
 二、它知名很早,但排位不高、名声不好。它不像《孟子》那样,在宋代才搭上末班车挤进十三经,而是早在汉代就被列入了七经。汉代的七经是“5+2”的格局:《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加上《孝经》和《论语》。但汉人只设“五经”博士,因为在汉代,《孝经》和《论语》是人人必读的两本基础教科书,而“五经”才是需要专门研究的高深学问。
 到了唐朝,《礼》分出“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分出“三传”(《左传》《公羊传》及《榖梁传》),到了宋,又加上了《孟子》和《尔雅》,这就是宋代形成的十三经。但也就是从宋代起,一直到元明清了,一代又一代的腐儒,为了配合统治者“奴化”教育的需要,把一本包含东方智慧的《孝经》,包装成了推行“愚忠愚孝”的工具,将孝道教化绝对化、片面化、低俗化。这就出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违背《孝经》本义的引申解读,这就让《孝经》变得声名狼藉起来。到了五四时期,中国不少激进的知识分子因此批判孝道、否定《孝经》,把《孝经》压到了谷底。
 三、它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有三位皇帝亲自作注释的书。梁武帝曾作《孝经义疏》十八卷、唐玄宗作《孝经注》一卷、清雍正皇帝作《御纂孝经集注》等等。除了注疏外,历代不少皇帝都还喜欢为人宣讲《孝经》,这中间有不少的故事。其中最传奇的就是东晋的孝武帝之死。根据《晋书》记载,这个孝武帝“幼称聪悟”,从小就很聪明,读《孝经》读得很好。但当他的父皇驾崩时,他却一点泪都没流,毫无哀戚之情。身边的大臣就讲了,根据《孝经》,孝子在父母丧亡时,应该泣不成声的,这个孝武帝怎么回答?“哀至则哭,何常之有?”就是说“我真的悲伤到不能自已的时候就自然会哭,难道要我经常哭,说哭就哭?”这个孝武帝虽然还曾经给大臣谢安等人讲论过《孝经》,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逆不孝之人。“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不行,还嗜酒成性,最后因为一句戏言丧命。有天晚上,他喝醉了酒,跟他当时最宠爱的张贵人开了一句玩笑,说:“汝以年当废矣。”就是说,“要论你的年龄,我应该把你给废了”。这个张贵人当时年纪还不到三十岁,但在古代也算蛮大的了。特别是在皇帝的后宫里,遍地都是年轻漂亮的妞,这个张贵人气不过,当晚就把喝醉了的孝武帝整死了。《晋书》里只是说“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但据说是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给活活捂死的。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西晋的时候,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等观念还没有进化到愚忠愚孝的地步。后宫的女人很彪悍,真敢啊,看皇帝不爽,就这么把男人给弄死了。
 说到愚忠愚孝,那是南宋理学兴起之后的事,像“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南宋大儒朱熹提出来的。据说朱熹八岁就读懂《孝经》大义,逢人就讲“不读《孝经》,无以为人”,还亲笔书写了八个字于《孝经》之后,“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但晚年的朱熹却搞出了一本《〈孝经〉刊误》,指出《孝经》有后人伪作嫌疑,并按他的理解根据古文《孝经》的版本重新进行编订。这就涉及《孝经》的两个版本(今文《孝经》与古文《孝经》)之争了。
 我们先解释一下《孝经》怎么会有今文与古文两个版本的。当年秦始皇焚书时,将大部分的经书都焚毁了,《孝经》也没能幸免。但古人读书的方式主要是背诵,书虽然可以焚烧,但儒生脑子里记诵下来的书却是烧不掉的。好在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等秦朝一灭亡,儒生就凭着记忆,将那些焚烧了的书又背了出来。这些在汉朝初年靠儒生记忆背下来的书,是用汉朝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的,就被称作是今文经。出人意料的是,几十年之后,有人在孔子故宅宅墙中又发现了一些古书,这些新发现的书是使用秦朝时的篆体字书写的,这相对于汉朝的隶书就算是古文了,一般就称呼它们是古文经。其中就有一本《孝经》。而汉儒背写出来的那本就是今文《孝经》。收录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孝经》就是以今文《孝经》为底本,唐玄宗作的注释。但唐玄宗的这个御注版本一出,随即在天下风行。这倒让从西汉以来今、古文《孝经》并行的局面彻底改变。古文《孝经》渐渐鲜有人知晓。
 今、古文《孝经》两个版本之间差别到底有多大呢?据我的比对,主要就是这三条:一、古文《孝经》比今文《孝经》多出了一个24个字的《闺门章》,其他的内容大体相同。二、今文《孝经》分十八章,古文《孝经》分出了二十二章。三、今文《孝经》的《感应章》,在古文《孝经》中是在《广至德章》后面,而不是排在倒数第二章。
 朱熹认为今文《孝经》是假的,古文《孝经》是真的。但古文《孝经》里也有很多文字存疑,是后世儒者的解经文字“别子为宗”。他的《〈孝经〉刊误》彻底打破了汉代以来《孝经》的编排次序,以古文《孝经》为底本,将《孝经》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同时还删去了原经的200多字。《孝经》文本的经典性被朱熹玩了一次颠覆。
 朱熹的搞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后人的认同,人们在习惯上仍然承认唐玄宗所注释的《孝经》,分成十八章,而对古文《孝经》一直也没有重视起来。笔者分析,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古文《孝经》与今文《孝经》差别并不大,二是人们一旦习惯了《孝经》十八章的“定数”,朱熹打乱经文重排就形同恶搞了。正如人们习惯了《老子》八十一章的“定数”,任何人再怎么?为原文散乱错误,费心重编一个新的版本出来,也最多只能是一家之言。
 最后,总结一下,一部《孝经》,今文、古文两个版本,在编排以及编排带来的理解上,并没有像《老子》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那样,大有不同。今文《孝经》、古文《孝经》的主旨大义都是“大爱”两个字。不过,笔者认为,朱熹的做法虽然是错的,但他的看法是对的:古文《孝经》是真经,今文《孝经》比较没那么真;古文《孝经》中也存在后人解经文字混入的情形。我们的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就是借鉴朱熹的得失,以古文《孝经》为底本,对照今文《孝经?,删去了《闺门章》,依旧分成十八章:将《孝平章》合并于《庶人章》,将《父母生绩章》、《孝优劣章》合并于《圣治章》。对其中部分章节的部分可疑文字,笔者也作了谨慎的删订。求心目之开朗,欣然有所得。
 “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我曾视此语为我的解经“战歌”。变动的年代,大风起兮云飞扬,就让我们有空的时候静静读一会斯经,与古人“孝”谈。 左手《老子》,右手《孝经》
 我们前面讲到《孝经》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有三位皇帝亲自作注的经书。其实,还有一本不在十三经里的书比它更生猛,历史上先后有五个皇帝写过读书心得,这本书就是《老子》。但由于十三经里收的都只是儒家经典,所以道家的《老子》就搁到别的筐子里了,比如“万经之王”。
 我们前面也讲到,历史上有个皇帝在《孝经》的推广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以皇帝之尊,亲自审订并注解了今文《孝经》。加上他又很伟大,缔造了开元盛世,结果他的御注《孝经》版本,让今文《孝经》在中国历史上几乎一统天下。这个皇帝对于《老子》一书也干过同样的事。他也是以天子之名,亲手搞出了一个老子《道德经》的定本并写了注解。结果他的御注《老子》版本,也是让老子《德道经》的古本从此湮没无闻。
 所以,从唐玄���对《孝经》、《老子》两部书命运的影响来看,有大人物来给某些经典做普及、做推广,对这些经典典籍本身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个结论还真不好说。没有唐玄宗的魅力营销,《孝经》、《老子》两部书,两千年,在中国社会内部的流传,会如我们今天所看到那样,影响力无远弗届,读者人数远远超过《论语》《孟子》等其他经典吗?但也正是因为唐玄宗这一钦定,导致最接近原本的古文《孝经》、古本《老子》(《德道经》)的几近不传。原生态的古文《孝经》、古本《老子》的不传,而历代的统治者、御用文人又在唐玄宗钦定的今文《孝经》《道德经》之后层层刷油漆,结果《孝经》《老子》的本来面目也就变得越来越模糊……
 说到这里,插播一则小故事。宋代有个人名叫钱良臣。他的宝贝儿子据说很“孝顺”,读书时读到凡有“良臣”二字皆读作“爹爹”。有一天读《孟子》,读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时,照例读成了“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钱良臣听到后怒不可遏,不由分说地将这宝贝儿子好一通胖揍。其实,在笔者看来,今之所谓经典的先秦古籍钦定版本,放回到先秦就是盗版。而且是错漏文字严重、章节编排也出错的那种很糟糕的盗版。但由于这些典籍的底子好,即使这样被人抹了一脸锅灰、刷上了层层油漆出来,也依然是好东西,依然招人喜爱。但能透过层层油漆看到真容,或者有幸读到最接近原生态的经文的人,那真是好福气了。
 而某些轻视《孝经》的学人,很可能就是没读懂。上海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曾提到说,有的学者认为《孝经》这部经用半个钟头看看就够了。对于这样轻狂的学者,我们且不去说他,再来插播一则小故事。六朝南梁时有个叫庾子舆的人,他当年读到的本子应该就是最接近原生态的古文《孝经》。据记载,子舆“幼即颖悟,异于常人”,也就是说他从小聪明、悟性很高。他5岁的时候就能诵读《孝经》,手不释卷,后人称其为“神童”。当时有人跟他说,“《孝经》这本书文句不多,最易记诵,何必如此苦读?”他回答说:“孝者德之本,人生百行,以孝为首。孝道不明,其人即无足观。此文句虽不多,而义蕴毕宣,启迪备至,虽终身体而行之,尚恐不能得其万一。所谓‘大之则弥四合,小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人皆滑口读过,故但觉其文少,而不知其意长也。奈何以为文句不多,而遂轻忽视之。”
 子舆的这番话说?太给力了。他说,孝是人的德行之本。人一生中的种种品行,以孝为第一位。一个人要是不晓孝道,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了。《孝经》这本书虽然文句不多,但蕴含的思想却是相当的丰富,对人的启迪甚大。即使是一辈子身体力行,恐怕也达不到孝道的万分之一。所以说,孝道之大放开来可以弥盖遍布天地四方,孝道之小收起来可以藏在隐秘的方寸之间。《孝经》里的经文品玩起来意味无穷。但如果你只是一读而过,只会觉得文字蛮少的,而不知道其中的意味深长。怎么可以因为它文句不多,就以轻忽的态度来看待它呢?
 拉拉杂杂又扯了这么?,我想说的是:让对《孝经》说三道四的人说去吧,我们应当应该相信时光的魔力,相信古人的眼力。中国两千多年来那么多的典籍,直到今天还依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指导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不就是这么些书吗?中国两千多年来那么多的圣君贤人,得到他们最大的公认的,不也就是这么些书吗?据说清康熙帝曾要求那些满族王公大员们抓紧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考虑到这些人的中文程度比较低,就搞了一个“三必读”的最基本书目:《三国演义》《孝经》《老子》。然后,历史上就有了一个名词叫“康乾盛世”。而历史上称“开元盛世”的那一段,坐江山?不就是那个左手《老子》、右手《孝经》,读书范儿垂范天下的唐玄宗吗?
 笔者曾在《破玄:老子的密码》一书中谈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统治者的秘诀就是8个字:“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外示儒术”的部分,核心的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一种扩展性和伸缩性极大,层次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极强的伦理规范,始于家庭而能扩向社会。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蓝图就是以“孝”为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汉代从上到下,都以倡导与鼓励孝道为己任。“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统治者还不时下诏令免除对长辈尽孝之人的徭役,对孝悌或孝慈的人也常有赏赐。汉代帝王除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外,自西汉惠帝、东汉明帝以下,帝王谥号无不标以“孝”字。颜师古说:“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
 民间有俗语云,小孝治家,大孝治国。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相信,“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吕氏春秋?孝行》)明代吏部左侍郎杨起元在其所作的《孝经序》中称:“孝道之大,备著于《经》矣……至贵之行,配天之德,圣人之至教也。以之?君则忠,以之事长则顺,以之事天地则仁。天子之所以保天下,诸侯之所以保其国,卿大夫、士之所以守宗庙、保禄位,庶人之所以保四体、养父母,未有离孝者也。万善未易全也,惟孝则全;百福未易备也,惟孝则备;令名未易享也,惟孝则享。”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指出:“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孝经》所讲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两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左手《老子》,右手《孝经》。笔者认为,《老子》和《孝经》,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最实用的两部领导学、管理学经典。对于中国式管理有兴趣,希望家庭和睦、企业和谐、上下和顺,有志于成为管理者、领导者的人不可不读。 将大爱进行到底
 这个标题是从歌手王菲2003年的个人专辑《将爱》来的。据王菲当年的企宣称,《将爱》其实就是“将爱情进行到底”。《将爱》专辑的一大特色就是有许多的二字歌名。除了《将爱》外,其他还有《旋木》(旋转木马)、《美错》(美丽的错误)、《阳宝》(阳光宝贝)、《夜妆》(夜上浓妆)等,仿如网络?人之间很流行的自创用语与造句,各有介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乐趣。这样“尚简”语言品质,其实是上接《老子》文风的传统,简约玄妙,可耐玩味。而说到“将……进行到底”的句式,据笔者考证,其实来自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是毛1948年底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毛的修辞风格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都是相当熟悉,以致成为日常语汇而不觉。在我身上就有两例:其一、2004年我在凤凰周刊编发蒋兆勇先生的一篇时评时,标题选用的就是《把亲民政策进行到底》;其二、2010年我在给国内一家家纺企业的主打产品?子拟写广告语时,灵犀一动的就是“将‘被’爱进行到底”。如果再加上这篇谈“孝道”的文章,我自己就已是再“三”使用了。
 当年王菲的《将爱》,其歌词写得非常冷艳:“风风火火轰轰烈烈/我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掩埋殉难的心跳葬送一世英名/废墟上的鹰盘旋寻找残羹/夜空中的精灵注视游魂背影/忽然一阵钟声穿透黑压压的寂静/歌颂着壮烈还是嘲笑着神圣/将爱进行到底伟大是残酷的衍生……”在2011年的2月,想起这首老歌的歌词,是因为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社会新闻。据杭州的《都市快报》报道,26日下午,杭州中山北路,有一对退休夫妻双双自缢。老夫妻的女儿嫁在德国,她在老人出事前接到父母的邮件,马上联系了父母的邻居,邻居打开门一看,两个人都死了。两位老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男的77岁,女的75岁。在邻居眼里,一个开朗爱笑一个懂五种外语的他们,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没有人知道这对老夫妻最后的心事。接案民警称,当时到事发现场一看就知道是知识分子家庭。房间收拾得非常整洁。桌子、柜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个老人分别吊在两个房间的门框上。饭桌上有几封遗书,写给设计院领导、女儿、亲戚、社区……几封遗书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交代身后事宜的,嘱咐大家丧事从简,只是抬头变了下。老人生前的最后一天(25日)给远在德国的女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大意是说,我们觉得活着没有多大意义了,这两天,如果你打电话回来,没人接电话,你让某某某到我们家来看看,很可能出大事了。钥匙放在门底下。老人提到的这个某某某,是与他们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同事……有网友留言感慨到,唉,真是可怜,身边连个尽孝的人都没有。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脑子里反应过来的除了这首残酷的《将爱》老歌外,再就是《论语》里孔子的一句老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前孔子遭批判时这句话也普遍被误读,人们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在,不远游”是小农意识、封建糟粕。其实这句话大有深意。第一,父母健在,子女应当守候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孝道,使年迈的双亲能尽享天伦。这也是岳麓书院学规里的第一条“时常省问父母”。第二,古时交通通讯不便,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去都很困难。所以,父母希望守住儿女,盼他们平安,孝子也愿意守住父母,盼他们健康。就这样,不要让健在的父母担心牵挂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远游”或“游必有方”。游子好比风筝,飞再远也要有根线拽在父母的手中,父母一拽它就能感知到,就能回来。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出门在外,平安是金。再忙也要打打电话,有空记得常回家看看。
 有人说,在快捷的飞机、高铁成为主要出行工具的今天,孝敬父母在于贴心,不一定非要贴近。但笔者认为,年轻人是应该多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这不意味着孝就可以被忽略。否则,每一个都市的夜归人,都将是“夜空中的精灵”注视的“游魂背影”。当然,一个国家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倡导、鼓励国民尽孝,将大爱进行到底。记得曾有报道称新加坡国民在购买政府组屋时,如果选择与父母同住,或是住在距离父母家1公里以内的地方,会得?1万新元的奖励,同时,还会获得优先选择房屋的机会。如果一个家庭赡养了父母,可以获得退税5000新元的奖励。如果申请者是三代同堂家庭,将被优先安排居住。建屋发展局还设计了一大一小两种面积住房相邻而居的实际需求。数十年来,这些政策都被严格地执行。而有人问到新加坡为什么如此重视“孝”,如此重视家庭时,新加坡政府认为,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热爱国家。而在一个家庭中,长辈能够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祖辈可以把优良文化传统传给孙辈,学校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当年王菲的那首《将爱》中,有一句幽幽的叹息让我印象很深:“将爱进行到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