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教养的勇气 9787111706953
  • 不教养的勇气 97871117069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教养的勇气 9787111706953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35.15 6.4折 55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 岸见一郎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06953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4150500

上书时间2024-05-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儿子出生时,我正在大学教授哲学和希腊语。比起现在,我当时的时间相对自由。因此,在那七年半的时间里,儿子以及后来出生的女儿上幼儿园,一直是我接送。当时我接送孩子这件事,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育儿并非尽是快乐的时光,很多时候是极其辛苦的。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的时光,起初真的是事事不尽如人意。如果孩子都能像理想中那般顺从听话,或许育儿就不会变成一件辛苦的事了。到那时,即使父母不用叫他们起床,他们也会清晨自己起床,上学也不迟到;晚上不需要父母的叮咛孩子就能自觉写作业,并能早早上床睡觉。然而,遗憾的是,我们面前的孩子,并不会如此理想、如此顺从。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关于育儿这件事,并没有特别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当我的儿子长到两岁时,我终于感到走投无路了。有一天,我对朋友提及此事,他便向我推荐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在当时还是鲜为人知的。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荣格同时代活跃的精神病学家,在维也纳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儿童咨询所。他在心理咨询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提出平等对待孩子的育儿观。无论父母多么爱他们的孩子,都不可能仅仅依靠爱就能顺利养育孩子。就像开车这件事,为了取得驾照必须去驾校学习。育儿这件事,也有必要学习一下。很多人认为,只要还记得父母是如何将自己养大的,育儿就不成问题。这种想法就好比,做过阑尾炎手术的人认为自己也能给别人做同样的手术。但是稍微想想,如果是小学以后的事情,那还差不多能记得一些;如果是更小时候的事情,我们应该是完全不记得了。因此,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当时父母是如何养育我们的。
本书只写了我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实践过的事情。育儿确实是件辛苦的事,但是只要稍微学习一点“技巧”,就可以使你和孩子的生活焕然一新。如果本书能对正在育儿的各位提供一些参考,我将荣幸至极。



 
 
 
 

商品简介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的教育原则为基础,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使用何种话语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才能使他们学会独立。在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过度泛滥的时候,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持不教养的勇气来重新定义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协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天生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价值,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进而让我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协助者。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1956年生于京都。攻读完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后满期退学(专业为西洋哲学史)。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两书均与古贺史健合著,钻石社出版),《别再表扬了》《不斥责、不表扬、不命令》(日经BP出版),《人生虽苦,但要活下去》(讲谈社出版),《此刻活着的勇气》(NHK出版社出版),《不安的哲学》(祥伝社),《愤怒的勇气》(河出书房新社出版),《从绝望到希望》(大和书房出版)。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讲义》《人生意义的心理学》(arte出版),柏拉图的《蒂迈欧/克里提亚》(白泽社出版),等等。

目录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的教育原则为基础, 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使用何种话语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 才能使他们学会独立。在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过度泛滥的时候,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持不教养的勇气来重新定义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协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尊重孩子, 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接纳孩子的天生特质, 肯定孩子的独特价值, 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 进而让我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协助者。

内容摘要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的教育原则为基础,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使用何种话语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才能使他们学会独立。在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过度泛滥的时候,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持不教养的勇气来重新定义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协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天生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价值,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进而让我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协助者。

主编推荐
百万册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亲子实践版
“勇气”系列陆续上市,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
岸见一郎的首本教养书,不教养=不责骂+不赞美
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协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在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过度泛滥的时候,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持不教养的勇气重新定义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
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协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对等地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天生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价值,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进而让我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协助者。
之所以作者倡导不教养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常见的教养方式遗祸无穷。例如,我们经常责骂孩子,但责骂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教养方式,因为责骂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往往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我们也时常赞美孩子,但一旦我们不再赞美他们,他们就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想获得他人的赞美,活在他人的评价中,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在意父母的态度。拥有不教养的勇气的父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教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承担应有的责任,能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那父母要如何才能拥有不教养的勇气?那就需要父母多给孩子勇气,帮孩子进行积极心理建设,帮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获得责任感和成就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活着就有价值;帮孩子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耐心从旁守护;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过早干涉,不要包揽责任;在孩子求助时,能在恰当时机提供协助。
岸见一郎运用阿德勒心理学重新审视亲子关系,用哲学的观点探求教养的本质,寻找教养的边界,从而给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不教养”是一种审视了孩子的课题和父母的课题之后更为理性的教养,摒弃了父母更为狭隘和自私的教养方式。

父母不能赞美孩子
赞美是一种上对下的评价,建立在认为对方做不到的前提之上,因此被评价的人不会开心。渴望赞美的孩子,会过分追求别人的认同,甚至为了赢得赞美不择手段。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生,因此不可以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而放弃听从自己的心。

父母不能责骂孩子
在责骂中长大的孩子,凡事只会考虑会不会被骂,无法自主判断行为是否正确合宜。孩子把责骂当成关注,正因为可以引起父母责备,所以无法停止问题行为。有些孩子甚至会一犯再犯。
没有经过孩子同意,就介入孩子该面对的课题,只会让孩子逃避自己的责任,永远学不会自立。

父母应该
跟孩子说“谢谢!”“你真是帮了大忙!”,让他们拥有专注于自己人生课题的勇气。
用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真实的样子。
无条件信赖孩子,可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起互相帮助的伙伴关系。让孩子知道,你随时可以伸出援手。
除非孩子向你求救,否则什么都别说,只要静静守护着孩子就好,相信孩子能一个人克服困难。
让孩子换个角度看自己,了解“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擅长处理多个任务”,孩子就会大不同。
把“孩子好好活着就好”当作起点,一点一点往上加分。而不是想象一个孩子的完美形象,做不到就一点一点扣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