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 978752053847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 9787520538473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37.38 4.8折 78 全新

库存1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挥戈, 吴腾凰编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8473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4344157

上书时间2024-05-1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者简介

吴腾凰(1938~),原安徽省滁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滁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滁州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会员,研究蒋光慈的专家。作品有《蒋光慈传》《蒋光慈与宋若瑜》(合著)、《蒋光慈与读书》(合著)、《蒋光慈评传》(合著)、《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合著)。



目录
本书严格遴选66位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 包括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等, 其中有茅盾、丁玲、田间、丁景唐、许钦文、杨宪益、李希凡、王冶秋、史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艺术是一门极富学术活力的学科, 在70年的学术研究中, 学者们在对该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逐步展开深入探讨的同时, 对文学艺术史料的开掘与阐发也愈来愈重视。众所周知, 现当代文学艺术史料是现当代文学艺术史编撰的基础, 也是拨开历史迷雾、揭开历史真相的钥匙和路径。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或知情人, 在其私人信件中所呈现的, 更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现当代文学历史。

内容摘要

蒋光慈小传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蒋侠僧(生),安徽霍邱(今金寨县白塔畈)人。7岁发蒙,11岁进河南省固始县陈琳子志成小学,毕业后考入固始中学,1917年到安徽芜湖市省立第三中学续读。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并领导芜湖市学生运动,当选为该市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参与主编校刊《自由之花》,鼓吹无政府主义。1920年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1921年5月到莫斯科共产主义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回国至上海大学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8年初,与阿英等共产党人组建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期刊。在《太阳月刊》创刊号上发表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4月,因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受到左翼文学界的批评。1929年11月,因病赴日本养病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回国后,参加“左联”的筹备工作。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选为候补常务委员。1930年8月,因反对当时党内立三路线的“左”倾冒险主义,被开除党籍。1931年8月31日,病逝于上海同仁医院。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厅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蒋光慈虽厄于短年,但著译颇丰。著有诗歌集《新梦》《哭诉》《战鼓》《乡情集》等,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菊芬》《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报告小说《短裤党》,通讯集《纪念碑》,日记《异邦与故国》,长篇小说《田野的风》等,译作《冬天的春笑》《爱的分野》《一周间》等,与翟秋白合编《俄罗斯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出版多种蒋光慈诗文选集、蒋光慈文集,2017年安徽出版了《蒋光慈全集》。

蒋光慈是东方革命的一位最先鸣叫的歌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他的作品水平代表左翼文学那个时期的最高水平,他的作品对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影响很大,很多青年革命者都是捧着他的《少年漂泊者》投身革命的。

蒋光慈是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蒋光慈一生有三段婚姻。幼年时期,父母包办为他选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王书英作童养媳,1924年回国后于1925年春节被迫迎娶,生了一个男孩。由于他的长期抗争,父母无奈之下,把孩子送给别人养活,将王书英另嫁。他有一个孙女名叫蒋纯霞,在上海工作。第二段婚姻是与河南省开封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宋若瑜缔结。他们是经同学介绍,因志趣相投,彼此相追6年,见面后交往2年,结婚不到3个月宋若瑜便因肺病在庐山医院去世了。蒋光慈写下了长诗《牯岭遗恨》,还将他们两人的通信编成《纪念碑》公开出版发行,作为永远的纪念。第三段婚姻是与南国社演员、作家吴似鸿缔结。1929年冬经田汉介绍,他与吴似鸿相识相恋,1930年春节在上海结婚,婚后生活动荡不安,1931年8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吴似鸿后来虽又经历三段不幸的婚姻,但终生承认她是蒋光慈的夫人。她为蒋光慈的后事呕心沥血,四处奔波,直到将蒋光慈的骨灰安放进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才静下心来颐养天年。她在晚年写作出版了《我与蒋光慈》一书,深切怀念蒋光慈为革命歌唱一生的精神。《蒋光慈文集》《蒋光慈全集》先后出版,全国发行。上海市政府已将蒋光慈的故居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1 茅盾:我与蒋光慈不熟

来信主要内容:

第一封信:对蒋光慈不熟,没有交往,大概是从蒋的作品认识蒋的。

第二封信:弟弟沈泽民是1923年下半年到安徽芜湖教书的;秋心、环心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对蒋光慈、沈泽民等办的“春雷文学社”不记得了。

信件原文:

吴腾凰同志:

您给沈老的信收到了。

沈老对蒋光赤不熟,没有交往,大革命前也许有工作上的接触,互相知道姓名,但无私人友谊。当时与他在工作上有什么接触,现在沈老也完全记不得了。沈老大概是从蒋的作品认识蒋的。

以上供参考。

此致

敬礼

陈小曼

1979年10月15日

吴腾凰同志:

来信收到。所询问的问题,沈老只知道以下各点:

①泽民大概在1923年下半年去芜湖教过书。

②秋心、环心都姓王,都是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③不记得有《春雷文学社》这事了。

好!

陈小曼

五.廿一



精彩内容

本书所呈现的都是现当代文化名人给我们的私人信函,保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初次面世;信函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历史价值或社会价值,能补充完善文学史著作中的某些缺憾、解决某个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全书在体例上采用的是书信内容分类法和来信者的身份分类法,具体为:每位名人一节,每节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原信影印、来信主要内容、信件原文、信件解读、写信人生平及学术成就。

本书严格遴选66位文化名人,包括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等,其中有茅盾、丁玲、田间、丁景唐、许钦文、杨宪益、李希凡、王冶秋、史树青、陈漱渝等,也有美籍华人作家赵淑侠等,通过对他们书信的逐封解读与剖析,对这些书信的价值予以评价,对名人们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以及为人为文的品德进行展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