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德行 978755023536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的德行 978755023536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0.08 3.4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切斯特·何尔康比|译者:王剑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35366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021313

上书时间2024-04-27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作者简介
切斯特·何尔康比,美国传教士,外交官,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就任驻华使馆翻译。1876年继卫廉干为头等参赞,1875——1876、1878——1879和1881——1882年几度任代办。他还协助起草过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续修条约》及《续约附款》)和1882年美国与朝鲜签订的条约。1885年回国。《中国人的德性》一书是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内容较为生动丰富的画卷,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语言教育文化、家庭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财政金融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

目录
换个角度看中国
宗法制度下的国度
讲求韵味的语言
枷锁式的爱情与婚姻
抱残守缺的生存方式
信仰下的天空
神鬼横行的精神世界
辫子中的笑声泪影
衙门内外的公正
官本位的思想
学而优则仕
礼仪之邦的繁文缛节
天生的生意人
穷则思“变”
钱眼中的智慧
后记

内容摘要
切斯特·何尔康比是美国著名学者、外交官,中文名何天爵。来华期间,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教会学校,后担任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
赞、署理公债等职。他参与起草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曾在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期间接待陪同,在处理美国侨民在华经济纠纷和教案方面不遗余力。回国后,他把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册,出版了颇具影响的《中国人的德行》一书。
这本书对晚清中国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客观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国民特质,对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在这里做比较、做对比并不是为了争论或者谴责。作者这样做,不是想要探讨两个毗邻大国所遭受的两种不同待遇是否同时将它们从闭关状态中拉了出来,造成了它们彼此间的强烈妒忌与猜疑;此外,作者也不准备分析针对两个国家的不同态度的明智和正确与否。这些对比的唯一目的在于它们与中国今天所
持的态度和立场有着非常重要联系的事实。因此,任何想要获取有关那个伟大帝国的准确概念的人,想更进一步对那些内、外部相互作用的独特力量如何导
致中国处于今天这样的状态有所理解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认真分析以上我们所
做的所有对比。
清政府被迫向西方开放的前30年中,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不得不面对着一大堆错综复杂、形形色色而事实上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实际控制了清政府的所有内政外交,掌握了国家命脉的重要人物——恭亲王奕新和李鸿章。咸丰的弟弟恭亲王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皇族中唯一留守京城的一员。于是,他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参与了与重兵在握的各国代表的议和。他从那时起直到1884年被罢黜,一
直都是清廷外交内政事务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权倾朝野。然而外国人或许更熟
悉李鸿章这个名字。这是因为恭亲王长期深居京城,不常出现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他是皇族,他的赫赫威仪让一般外国难瞻尊颜。不过无论如何,恭亲王和李鸿章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个是清王朝的首脑腹心,而另一个则是左膀右臂。
恭亲王在其政治生涯的开始,便成功地为清政府奠定了同西方列强打交道的一套外交体系,创立了非常高效率的近代海关制度。此外,他还消灭了威胁清廷的太平天国起义,平息了史称天津教案的外国政府对天津的大屠杀的愤怒。
虽然他在外国公使怎样觐见皇帝的礼节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可是当他预见到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带来的危害时,便及时做出了让步。他不但在伊犁交涉问题上占尽了俄国人的上风,还根除了残酷的苦力贸易。即使他在对法国入侵交趾支那也就是越南的问题上翻了船,继任者仍然成功地沿用了他的既定政策。
在东方外交上,恭亲王是个老手。他习惯于将对手置于假定的角逐中去研究,而不会等到问题迫在眉睫之时才这样做。他骄横却又谦和,粗鲁却又不失文雅,暴躁而又有耐心,他能够根据需要将所有这些特点运用自如。他能够迅速从一种角色转换到另外一种角色中。他之所以成功,奥妙就在于他能够对何时需
要妥协让步,预先做出判断。他不是优柔寡断之辈,那些突然变换的一副副面孔后面实际隐藏的事实是,他正在研究琢磨对手的心理,试探着对方的虚实,不到最后一刻他不会彻底摊牌。并且在摊牌之前,他不会表露出任何要妥协的迹象,他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决。但是,在最后时刻来临之际,当他的对手准备好孤注全力、要与他决一雌雄之时,却突然发现先前的奕祈已经变成了满面笑容、
卑躬屈膝的另一个恭亲王。
在执行防御保守外交政策的领导者中,恭亲王鹤立鸡群。相比之下,他更加明了大清帝国将来的命运,以及当前自身存在的弱点。如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一个能够像他那样阅尽沧桑,重任在肩。他在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的24年时间中侍奉了两个继位时都是孩童的皇帝。其中有一个是同治皇帝,他有些娘娘腔,在腐化堕落和骄奢淫逸中慢慢死去。恭亲王在他的整个仕宦生涯中,事实上都是清廷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核心人物,又是一位极具智慧的、多才善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最近,他终于官复原职,重新担任起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这对清政府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李鸿章于1823年出生在安徽一户普通人家。然而由于李鸿章兄弟和其子侄辈们仕途显达,青云直上,被特别恩准佩带珊瑚扣,这个家族才开始声名远扬,李鸿章的生母也从此各享殊荣。在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李鸿章担任了江苏省巡抚,这是被起义横扫的省份之一,也
是李鸿章发迹之所。有一
次,他下令将五名投降的起义头目斩首,而此前戈登曾向那五人保证说只要他们投降就放他们一条生路。李鸿章于1871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一直到他去世。
而在清朝督抚中,直隶总督的职位最高,因为京城也
在其辖区之内。
P13-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