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Q的祖宗 978720015468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阿Q的祖宗 9787200154689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6.05 4.1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乔|责编:白雪//高立志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54689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970275

上书时间2024-04-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
1978年,我考入人大历史系。毕业后,虽做了报人,
但对历史的兴趣从未消减,读史和写些历史题材的文章,
成了我一生的爱好。限于学力,我对史学的大课题,向来
敬而远之,而是喜好治杂史,弄读史随笔。周氏兄弟皆喜
杂学、杂史,读史杂谈是他们写作的一大部类。私淑鲁迅
的黄裳、孙犁亦如之。这几位大文士,皆我素所敬仰者,
故他们的读史、尚杂之路,成为我的楷范,尽管明知追尘
之不易。
经史子集中,史书是学问之大宗。传统读书人没有
不读史的。不读史,学问浅,无以言。现代人更需要读
史,否则,不知根由,便不知去向。克罗齐说,“一切历
史都是当代史”。鲁迅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
在”。为了现在,应该读史。为了现在而读史,历史就会
活起来。我喜欢读也喜欢写能让历史活起来的读史随笔。
给这本集子取名颇不容易,真所谓“一名之立,旬月
踟蹰”。结果从书里选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做书名,曰《阿
Q的祖宗》。这个名字有“思古”之意,也有“察今”的
现实感,比较合乎书里文章的特点,于是就用它了。
是为序。
李 乔
写于2019年2月21日


【书摘与插画】

略说“炎黄子孙”一词

 

“炎黄子孙”这个词,我自幼就闻之肃然,觉得很神
圣。我的理解一直是,炎黄子孙就是中国人,我也一直以
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但*近学术界有一位先生提出:说中国人、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不对;蚩尤也有子孙,蚩尤挨过炎黄
的打,所以蚩尤的子孙不该自认是炎黄子孙。进而,他认
为,今后应该取消“炎黄子孙”一词,而代之以“中华儿
女”一词。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不妥当,从学术上看也说不大通。
“炎黄子孙”一词,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其产生的特
定和合理的原因,使用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历史传统。这个
词,对于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乃至团结海外华人,曾经
起过并仍然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我想,绝不能取
消这个词。实际上,只要我们对这个词加以正确的解说,
继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炎黄,即炎帝和黄帝,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
领,蚩尤也是重要的部落首领之一。但在历史上,是否确
有一个叫炎帝、一个叫黄帝的两个人,还不好确认,还需
要考古证明。所谓“炎帝”“黄帝”,也许这每个名字是
一人之称,也可能是一种集合性的名字,即多人之统称。
总之,是一个符号。但以“炎帝”“黄帝”之名为代表的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则是确实存在的,这是真实的历
史。总之,“炎黄”是炎黄部落的符号,“蚩尤”则是蚩
尤部落的符号。
炎黄是中国上古社会中*有代表性的部落,所以,
从泛血缘意义上说,中国人都是炎黄部落(及蚩尤等部
落)的后人,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是可以的,正确
的。当然,也不能一看“炎黄子孙”一词有“子孙”二
字,就以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DNA都与炎黄二帝相同。
试想,炎黄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怎么好说今天的我们都
与这两个神话传说人物有血缘关系呢?所以,所谓“子
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
除了从泛血缘意义上理解“ 炎黄子孙” , 我认
为,“炎黄子孙”一词更是从文化象征及文化传承的意义
上说的。炎黄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初祖”,炎帝也叫
神农氏,黄帝也叫轩辕氏,传说他们发明了农业、医药、
舟车、文字,等等,把人们从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炎
黄二字成了上古“文化英雄”(发明家)的代称,这就是
炎黄的文化象征意义。对于“炎黄子孙”的“子孙”一
词,我认为更应该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理解,“子孙”
者,主要应该指文化传承意义上的“子孙”。在泛血缘意
义和文化象征及传承意义这两者当中,后者实际上比前者
更重要。
若想深入理解“炎黄子孙”一词,必先理清中华民族
的发展脉络。
这个脉络即:在炎黄时代,炎黄部落*强大,炎黄
族后来发展为华夏族,华夏族又发展为汉族(因汉朝而
称),汉族又与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蚩尤部落的后人)交
往、碰撞、通婚、团结、融合,同时又相互区别,逐渐形
成今天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炎
黄——华夏——汉族一直是主体,所以,炎黄也就先是成
了远古中国人的代表,后来又成了汉族的象征,再后来又
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符号乃至象征。
有人说,强调炎黄是汉族之祖,起于反满革命,这不
错。但自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后,主流的说法已变为“中
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之后,此说改变着人
们的观念,逐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炎黄也就自然过
渡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
说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并不是说炎黄就是唯
一的祖先,这只是就主流而言,蚩尤当然也是祖先,还有
其他许多祖先。说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并不意味着非炎黄
部落没有后代。(鲁迅在《新秋杂识(二)》一文中就说
过:“我们虽然大家自称为炎黄子孙,但蚩尤的子孙想必
也未尝死绝……”)更不意味着今天的中国人一修家谱,
便必须先写上炎黄。其实,如今哪有纯粹的炎黄后代和纯
粹的蚩尤后代呢?即使是从血缘、亲缘关系上讲,蚩尤等
部落的后代,早就与炎黄部落的后代交往、通婚、融合,
你是我族的儿媳,我是你族的女婿,大家早就分不开了。近
年,有考古学者提出,蚩尤部落实际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
分支氏族,如果是这样,大家更早就是一家人了。
对于“炎黄子孙”一词,实际应该做这样的理解:这
个词不过就是说我们中国人都是以炎黄为代表的那个时代
的伟大先民们(包括蚩尤等)的后代而已。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有的融入了汉族,
他们从心里愿意成为炎黄子孙大家庭的成员,并以成为炎
黄子孙为荣。匈奴、鲜卑、契丹和清朝的统治者都曾明确
承认过自己是黄帝子孙。汉族,实际是一个不断掺入许多
少数民族成分的民族。
如果质疑“炎黄子孙”一词有局限性,不完美,那
么,“中华儿女”一词怎样呢?“中华”一词,本为汉族
自称,是由“中原”和“华夏”二词组合而来,而华夏又
正是由炎黄而来,难道我们仅仅是华夏族的儿女,而不是
华夏的祖先炎黄的子孙么?“中华”二字,虽然起先是汉
族自称,但随着中国各民族的凝聚与融合,“中华”二字
终于成了中华民族的共称。实际上,“中华儿女”的意
思,与“炎黄子孙”差不多。
从孙中山、*、鲁迅到邓小平,都是认可和经常
使用“炎黄子孙”一词的。鲁迅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
名句,此轩辕黄帝,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符号使用的,是中
国的代称,我们绝不能把“血荐轩辕”理解为鲁迅要把热
血仅仅献给汉族。抗战期间,国共领导人有极庄严的祭祀
黄帝陵之举,*、朱德的祭文中有“以鲜花时果之仪
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之句,意在通过祭
祀和标举中华民族的始祖,表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抗
战意志。邓小平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特别指出,“两岸
人民都是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一词是一个有巨大亲和力、号召力、
凝聚力的名词,比“中华儿女”一词更富有感情色彩,因
而对于团结中华民族,特别是团结海外华人,实行“全球
性华人统战”,具有其他词汇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
于团结台湾同胞,使其产生对中华民族的依恋情结,打
击“台独”,具有重要的精神感召作用。
多年来,把炎黄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来祭祀,一直
是官方和民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到
清明节,在陕西黄帝陵都要举行盛大的祭黄仪式,电视台
要隆重转播。湖北随州相传是炎帝故里,据中国新闻社
报道,每年6月8日,“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此
举行,数万名各界群众齐聚随州烈山,“共同拜谒中华民
族的始祖炎帝神农,祈福华夏繁荣昌盛”,这里所建的炎
帝石雕像是全球*的炎帝雕像(《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6月10日)。这些炎黄祭典,都是将炎黄作为中华民
族的始祖来祭祀的,祭祀者当然也都是自认炎黄子孙的。
这些祭典对于团结中华民族,团结海外华人,增强国人的
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华儿女”也是一个很好的词汇,也具有相当的感
召力。实际上,“炎黄子孙”与“中华儿女”,以及其他
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汇,如“龙的传人”、“唐人”
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混用的,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时
空、不同的需要自由地使用。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称
谓原本都是为了表述“认同心理”而产生的,只是角度和
程度略有差异而已。
所以,我认为,无论怎样使用这些称谓,只要是从
总体上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有益于全球华人的心理认
同,就是好词汇,就应该流行。当然,如果有哪位先生不
愿意使用其中某个词汇,也不应当勉强,应当听其选择。
(刊于《学习时报》,2012年6月20日,题为《“炎黄
子孙”是指文化传承》)



 
 
 
 

商品简介

经史子集中,史书是学问之大宗。传统读书人没有不读史的。不读史,学问浅,无以言。现代人更需要读史,否则,不知根脉,便不知道去向。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鲁迅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为了现在,应该读史。为了现在而读史,历史就会活起来,滋味就会更加悠长。



作者简介

李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北京市政协委员。1954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日报》编委、理论部主任。编辑、著有历史文化著作《行业神崇拜——中国民众史研究》《中国师爷小史》《清代官场图记》《会馆史略》,书话集《书旅》,文史随笔集《文史拾荒》《烈日秋霜》等。发表《“左”右随想录》《关于马恩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思想》等多篇理论文章。



目录
辑一 有所思
略说“炎黄子孙”一词
孔子尊君而不主张君主个人独裁
《诗经》里的“用脚投票”
从“中庸”说到“矫枉必须过正”
都说自己是“真尧舜”
一条兴亡因果律
“婴鳞”学说
开历史倒车的二三人物
谈班固的一个思想方法
主父偃的名言
宋太祖“誓不诛大臣、言官”
错在没拿皇帝当皇帝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会说五台话,便把洋刀挎
讥刺庸官的《一剪梅》
2 阿Q 的祖宗
清末京官的“下有对策”
蒲松龄、章士钊谈宽容
梁启超论英雄与时势
张勋的“愚忠”
蔡元培:出体力,出脑力,都是劳工
杨昌济、杨荫杭怎么看“华人与狗”公案
从“闻蒋立正”到“太阳从西边出来”
应该重建蔡公时先生纪念碑
满铁《昭和制钢所之歌》
一个伟大而精短的提案
源自古代辩证法的一个命题
一分为二,合二而一,还有一分为三
“乱自上作”的痛史
人力车夫与“主义”
楚庄王与邢团长
人性,归来兮
一个卓识
祝由科的灭亡
党中央纠正战报不实一例
“司令员,你的成分不好!”
看《白毛女》子弹要退膛
一个怪逻辑
宋庆龄的发髻
目  录
“共产党还是伟大”
改革符合《资本论》
腰斩古碑与拆古县衙
斯大林当院士的波折
为帅之大忌
未庄评断是非的标准
辑二 有所考
历史真相与一个铁则
司马迁若是记者

内容摘要
 经史子集中,史书是学问之大宗。传统读书人没有不读史的。不读史,学问浅,无以言。现代人更需要读史,否则,不知根脉,便不知道去向。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鲁迅说,“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为了现在,应该读史。为了现在而读史,历史就会活起来,滋味就会更加悠长。

主编推荐

杂文家李乔先生,采撷历史,反观现实,有所考,有所辩,有所思,辛辣锐利,幽默隽永。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