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文明史(精) 978753397253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文明史(精) 978753397253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66.64 4.8折 138 全新

库存3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伯顿·斯坦|编者:(英)大卫·阿诺德|责编:邵劼//宋文菲|译者:黄少波

出版社浙江文艺

ISBN978753397253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31985456

上书时间2024-04-06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大卫·阿诺德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UniversityofLondon)南亚史教授。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自然的问题》(TheProblemofNature)(1996年)和《殖民身体:19世纪印度的国家医学和流行病》(ColonizingtheBody:StateMedicineandEpidemicDiseaseinNineteenth-CenturyIndia)(1993年)。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导论
  引言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对社群和国家的重新定位
  历史学家的选择
第二部分  古代印度
  第二部分年表
  远古时期
    印度文明的雏形
    吠陀文化
    政治与宗教发展
    吠陀时代晚期的宗教
    孔雀王朝的性质
    迈向古典模式
    早期印度教
    南部的发展
    早期帝国时代
    笈多古典模式
    古典模式的阐述和扩展:南方
第三部分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印度
  第三部分年表
  中世纪的印度
  引言
  中世纪王国
    南方王国的角色
    伊斯兰教的到来
    印度伊斯兰教的发展
    德干高原和南部
    毗奢耶那伽罗王国
    国家与社群
  近代早期的印度
    引言
    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继位之战
    莫卧儿帝国的最后一幕
    马拉塔时刻
    欧洲的影子
  东印度公司
    引言
    发展的共同轨迹
    公司对过去的沿袭
    一个新秩序的出现
    哗变与反抗
    公司后期的制度
第四部分  当代南亚
  第四部分年表
  皇权取代东印度公司
    当代国家
    兵变之后
    英属印度的统治
    19世纪后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变革、教育和新的阶级
    阶级、种姓和性别的政治化
  迈向自由
    两种类型的民族主义
    早期国大党及其对手
    战争、牺牲和群众政治动员
    帝国主义矛盾的敌人
    首次竞选
    运动间隙
    新政治的条件
  甘地的胜利
    公民不服从
    政治中的左翼
    右翼胜出
    战争与最后一幕的开始
    分治的苦涩胜利
  新国家,旧民族
    领土的历程
    独立的承诺
    平行线上的巴基斯坦
    绿色革命:富足的承诺
    新旧环境问题
    妇女的状况:未兑现的承诺
    社群政治:破碎的多元主义
    印度与世界
    被信守的承诺,未兑现的承诺
  另一个印度
    尼赫鲁共识
    侵蚀共识
    左翼的失败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教右翼的崛起
    经济自由化
    印度国家
注释
延伸阅读(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全书以印度5000多年的历史为主轴,讲述了东方神秘古国印度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并对印度的王朝文化、社会发展和地缘文明进行了解读。
特别是对于从亚历山大大帝到伊斯兰教和大莫卧儿的进军,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和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历史给予了重点记述。

精彩内容
 编写历史涉及对时间的选择性压缩,新近度是优先考量的因素。本书涉及的跨度近两个世纪的当代时期的内容中,只有一
小部分篇幅用于追溯印度文明如何在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年间形成。通史著作常常如此,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往往对时间距离自己更近的历史会更加熟悉,而且其史料的保存和记录也
更完好,基于这样的考虑,这种做法或许是合理的。此外,当代的历史学家一定会运用他或她自己时代特有的工具和方法。所
有这些都表明,历史书可以从现在向过去倒着读,即使书实际不是以这种方式撰写的,也可依据那种隐性的框架去倒着读。
在历史的编写中,除了由于现存的历史证据比例不均会造成时间扭曲之外,还有一个选择性因素也会产生影响,这个因素指的是历史学家本人对每一个时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以及他们关于每个历史节点对随后事态发展的重要性的观点。而且,最
后还必须承认,在相关的取舍中,历史学家会采用的那些材料是在他们看来最令人惊奇和引人入胜的,可以说,一本历史书就像一座建筑,历史学家和读者站在外面,逐一凝视一个接一个的窗口,然后发现每一个窗户时而阴暗,时而被窗帘遮掩,时而出现戏剧性场景,而有时则单调无比。至于墙壁之间究竟有什么,也只能做出一些推论而’已,历史学家会选择自己在哪些窗户附近逗留徘徊,这完全在于个人“取舍”。
虽然历史学家们可能会前后颠倒地看待甚至创作他们眼中的历史,但为了便于阅读,他们以这种视角看待历史的结果在本书中被呈现为一种叙事,甚至可能是一部长达九千年之久的、具有宏大背景与演员表的史诗剧,还包括结局:现在。作为导论,本章将首先通过探讨印度地理地貌的方式来介绍这一背景。然后,我们在涉及历史人物时,并非将其当作独立个体去看待,而是看他们在组成社群和国家时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此书也将探讨社群和国家相互排斥、共存、影响和调整的方式。需要谨记的一点是,本章中关于社群和国家问题的讨论并不是之后历史发展的概要
,本章的目的仅仅是描述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政治背景而已。
地理环境历史的撰写,除了对时间的扭曲,还会造成人们对熟悉版图的曲解。就印度次大陆而言,人们熟
悉的版图乍一看就像是顶端朝南的一个三角形或钻石形。然而,其大部分都与亚洲大陆紧靠在一起。
现在为巴基斯坦的那片地方面向西北方,许多入侵者和定居者都是由此进入到该地区的。它北面的分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侧翼的高度逐渐降低并分别向东、西两边一直延伸到大海。在东部,它以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国与缅甸相邻。
三角形或钻石形的南端终止于科摩林角。半岛的东面和西面分别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为印度洋的海湾。跨过孟加拉湾的另一端是构成东南亚的岛屿和半岛,东南亚在历史上与印度大陆有着密切的商业和文化联系。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