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9787518052486
  •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9787518052486
  •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9787518052486
  •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97875180524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97875180524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0.42 2.5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52486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0272515

上书时间2024-04-05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第一辑 朴素的味道,才是清欢
  吃相
  烙饼
  薄饼
  粥
  饺子
  豆腐
  火腿
  豆汁儿
  烧饼油条
  面条
  韭菜篓
  炸丸子
  锅巴
第二辑 至味在人间
  莲子
  笋
  栗子
  干贝
  海参
  蟹
  鲍鱼
  黄鱼
  腊肉
  味精
  酱 菜
第三辑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烤羊肉
  鱼丸
  狮子头
  咖喱鸡
  两做鱼
  炝青蛤
  瓦块鱼
  芙蓉鸡片
  锅烧鸡
  爆双脆
  铁锅蛋
  煎馄饨
  炸活鱼
第四辑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核桃酪
  酸梅汤和糖葫芦
  核桃腰
  满汉细点
  西施舌
  烧鸭
  醋溜鱼
  糟蒸鸭肝
  八宝饭

内容摘要
 善吃者,必善生活。善写吃的作家,笔下总有情趣,梁实秋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精选了梁实秋谈美食的文章。梁实秋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自然领略了老北京名菜的精粹,如全聚德的烤鸭、东兴楼的芙蓉鸡片等,民间小吃也几乎尝了个遍,如
豆汁、糖葫芦等,还有各地特色风味。这些美食在梁实秋的笔下不仅馋人,还多了些文化气息,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融于其中。梁实秋爱吃,也懂
吃,在他看来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不论是咸是淡,都是人间滋味。
生活美好,但面对种种琐碎,难免会情绪低落,这时不妨坐下来安安心心吃一顿好饭,读一读梁
实秋的小品文。

精彩内容
 烧饼油条烧饼油条是我们中国人标准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份、不分阶级、不分老少,大概都欢喜食用。我生长在北平,小时候的早餐几乎永远是一套烧饼油条——不,叫油炸鬼,不叫油条。有人说,油炸鬼是油炸桧之讹,大家痛恨秦桧,所以名之为油炸桧以泄愤,这种说法恐怕是源自南方,因为北方读音鬼与桧不同,为什么叫油鬼,没人知道。在比较富裕的大家庭里,只有做父亲的才有资格偶然以馄饨、鸡丝面或羊肉馅包子作早点,只有做祖父母的才有资格常以燕窝汤、莲子羹或哈士蟆之类作早点,像我们这些“民族幼苗”,便只有烧饼油条来果腹了。说来奇怪,我对于烧饼油条从无反感,天天吃也不厌,我清早起来,就有一大笸箩烧饼油鬼
在桌上等着我。
现在台湾的烧饼油条,我以前在北平还没见过。我所知道的烧饼,有螺蛳转儿、芝麻酱烧饼、马蹄儿、驴蹄儿几种,油鬼有麻花儿、甜油鬼、炸饼
儿几种。螺蛳转儿夹麻花儿是一绝,扳开螺蛳转儿,夹进麻花儿,用手一按,咔吱一声麻花儿碎了,这一声响就很有意思,如今我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有一天和齐如山先生谈起,他也很感慨,他嫌此地油条不够脆,有一次他请炸油条的人给他特别炸焦,“我加倍给你钱”,那个炸油条的人好像是前一夜没睡好觉(事实上凡是炸油条、烙烧饼的人都是睡眠不足),一翻白眼说:“你有钱?我不伺候”回锅油条、老油条也不是味道,焦硬有余,酥脆不足。至于烧饼,螺蛳转儿好像久已不见了,因为专门制售螺蛳转儿的粥铺早已绝迹了。所谓粥铺,是专卖甜浆粥的一种小店,甜浆粥是一种稀稀的粗粮米汤,其味特殊。北平城里的人不知道喝豆浆,常是一碗甜浆粥一套螺蛳转儿,但是这也得到粥铺去趁热享用才好吃。我到十四岁以后才喝到豆浆,我相信我父母一辈子也没有喝过豆浆。我们家里吃烧饼油条,嘴干了就喝大壶的茶,难得有一次喝到甜浆粥。后来我到了上海,才看到细细长长的那种烧饼,以及菱形的烧饼,而且油条长长的也不适于夹在烧饼里。
火腿、鸡蛋、牛油面包作为标准的早点,当然也很好,但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接受了这种异俗。我心里怀念的仍是烧饼油条。和我有同嗜的人相当不少。海外羁旅,对于家乡土物率多念念不忘。有一位华裔美籍的学人,每次到台湾来都要带一二百副烧饼油条回到美国去,存在冰橱里,逐日拣取一副放在烤箱或电锅里一烤,便觉得美不可言
。谁不知道烧饼油条只是脂肪、淀粉,从营养学来看,不构成一份平衡的食品。但是多年习惯,对此不能忘情。在纽约曾有人招待我到一家中国餐馆进早点,座无虚席,都是烧饼油条客,那油条一根根的都很结实,韧性很强。但是大家觉得这是家乡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