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者说(精) 978755982678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考古者说(精) 978755982678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7.48 4.7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嘉励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2678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858657

上书时间2024-04-05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为常年扎根田野的考古学家,郑嘉励老师对物的体贴总是较常人更为深入。无法装进考古报告、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的感慨和体悟,便自成一格,成为一种全新的学者型散文。墓地背后的生死悲欢,城址深处的历史故事,考古行旅中的所思所感,均成为他的写作素材,时而让读者会心一笑,时而让读者拍案叫绝,并生发出一种对人生、历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目录
自序
第一编:寻墓
  上班就是上坟
  道在瓦甓
  风水术的起源
  龙湾好风水
  国宝·重光
第二编:语石
  墓志八题
  界碑
  禁示碑
  去思碑
  戒石铭
  客星山与三老碑
  摩崖题名
  沈括题名
第三编:读城
  浙江城市考古漫谈
  金华四记
  南宋御街
  嘉兴子城
  嘉兴瓶山
  城墙
  丽水大猷街
第四编:格物
  吾乡印象
  写在瓷窑址考古边上
  乡土文物漫谈
  骑马
  车轮
  胡子史略
  鉴宝记
考古人的独白(代后记)
鸣谢

内容摘要
 本书在我社2016年出版的图书《考古的另一面》之基础上修订而来,新书删去其中与考古工作关系相对疏离的文字,增加了大量主题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修订后全书共分四编,分别为:寻墓、语石、读城、格物。寻墓、
语石两编,在原书石语、冢书两辑内容的基础上增删修订而成;读城一编,是全新的内容,主要围绕浙江城市考古展开;格物一编,则在原书“观物”一辑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增删,依然主要是考古行旅或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
闻所感。

精彩内容
 上班就是上坟
在广阔的田野,古墓葬是常见的文物。不消说,为配合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汉唐宋明墓葬总是最常遭遇的地下文物。大半因为分工需要,小半出于兴趣使然,我的考古工作对象,多半是些宋明时期的墓葬。
2014年,我在武义明招山调查南宋吕祖谦家族墓地。
宋室南渡后,自吕祖谦的曾祖父吕好问葬身明招山以来,“东莱吕氏”五代家族成员,悉数聚葬于此,从南宋初到元代,延续了一百五六十年。
青山绿谷之间,到底埋有多少墓,墓主人分别是谁,位次怎样安排,史上著名的东莱吕氏家族如何规划墓地,我每日都在思考。上班下班,我总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坟墓。我写过一篇《吕祖谦墓》的文章,里头说到“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就是上坟”,略带自嘲之意,整体而言,还算是对工作的客观描述。
后来,“上班就是上坟”这句话,脱离了具体的文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传播,很多朋友以为我是个“段子手”。我发誓,这绝对是误会,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是严肃的、真诚的传播者。当我发掘一座古墓,它连接着八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过去,墓主人曾经和你我一样都是有血
有肉,拥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而今天,眼前的这座古墓即将被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碾压摧毁,而公路通往的地方。名叫未来。
我,一个考古工作者,在今天和古代之间的缝隙中生
活,在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前沿阵地工作,在科学和人文的两头摇摆——我对古墓葬的记录和讲述,调子自然是深沉的,怎么可能会是娱乐化的段子手呢。
以下的文字,就是围绕古墓的写作,许多篇章貌似有点稀薄的学术性,实为第一人称的抒情遣怀,内里却是文艺性的。它们的文体模糊,无法分类,不是学术,不像文艺,也许什么都不是。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以下故事,全部来自我在田野的生活、工作经验。我只是努力将考古、历史、读书、工作经历、生活体悟和个人情感,整合起来,煮一锅五味杂陈的文字。
吕祖谦墓吕祖谦(1137一1181),浙江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是曾经与朱熹、张械齐名的南宋大儒,与之并称“东南三贤”,卒后谥“成”,后世也称吕成公。这是“百度”可以解决的问题,点到为止。
吕祖谦墓,在武义县明招山。武义距离金华,感觉很远,其实还好。我的房东老陈,家住明招山下。当年他的父亲,挑着担子,步行至金华城内卖小猪,凌晨三点出门,星夜兼程,往返来回,晚上十点就可以到家。我估摸着
,当年吕祖谦出殡之日,发自金华,八九个钟头,即可抵达明招山。
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也就等于上坟,每天都能见到吕祖谦墓。如今的吕祖谦墓,是20世纪90年代重建的,面貌去古已远,就地表的墓园所见,与晚清民国的坟墓没有什么两样。以我长期调查浙江宋墓的阅历,对此是有发言
权的。当然,大家都是“向前看”的人,谁会真的在乎宋朝与清朝的区别呢。
很多人以为文物保护是近代才有的观念,并不完全对。像吕祖谦这种级别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金华就是“乡贤”,在武义则为“寓贤”,他的故居或坟墓,通常会受到所在地官府的妥善保护。
尤其是坟墓,更要郑重登记在册,纳入金华府和武义县的“防护录”,由官府出资,雇人看护。墓地附近,大凡砍伐、动土之类的活动,一律禁绝。今日所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待遇,也不过如此。
时迁岁久,风吹日晒,坟墓不免毁圮,需要不时维修。与今日不同的是,古人的文物维修并无“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每重修一次,必失真一等,多个回合下来,终至于面目全非。据我所知,清雍正年间,武义知县主持修过一回,今日尚存的“吕祖谦墓碑”就是当年重立的。清光绪十二年(1886),金华知府陈文,会同武义的县官和乡绅、东阳的吕氏后裔,又大修过一回,终于将吕墓“装潢”成今日可见的模样,距离南宋旧貌已远,古意全无。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物保护的“古不如今”之处。
然而,过去的知府、县官、学官,每逢清明、冬至或其他日子,带领乡绅随从,不时莅临明招山,上坟致意。如此这般的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又是“今不如昔”之处。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