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978751145070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仪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978751145070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40.02 6.9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魏福祥//韩菊//刘宝友

出版社中国石化

ISBN978751145070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323159

上书时间2024-03-0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即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与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以及色谱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介绍了每类仪器分析方法的*进展供广大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刘宝友,男,45岁,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笔者从2005年起,在河北科技大学参加《仪器分析》课程的建设,先后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仪器分析》专业课程,并指导本科学生《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至今已经13年,参加学生2000余人,学生反应良好。从2005年起,笔者参加编写仪器分析方面的教材、专著4部,总计约52.8万字。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仪器分析的起源
  1.2  仪器分析的分类
  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1.4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一、光学分析法波谱分析
第2章  分子吸收光谱分析
  2.1  光谱分析导论
    2.1.1  光的性质
    2.1.2  电磁波谱
    2.1.3  分子能级与分子光谱的形成
  2.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
    2.2.1  概述
    2.2.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2.2.3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2.4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2.2.5  红外分光光度计及样品制备技术
    2.2.6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2.7  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
  思考题与习题
  2.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2.3.1  概述
    2.3.2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3.3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
    2.3.4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分子发光分析
  3.1  概述
  3.2  分子荧光分析法
    3.2.1  分子荧光的产生
    3.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3.2.3  荧光发射及影响因素
    3.2.4  荧光分光光度计
    3.2.5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3.2.6  荧光测定技术进展
  3.3  化学发光法
    3.3.1  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3.3.2  化学发光反应及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原子光谱分析
  4.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
    4.1.1  概述
    4.1.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4.1.3  光谱分析仪器
    4.1.4  分析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4.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

内容摘要
 魏福祥、韩菊、刘宝友编著的《仪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即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与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以及色谱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介绍了每类仪器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供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业分析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化学、化工、制药、食
品等相关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用书,还可供厂
矿企业、科研单位、从事理化检验和品质控制或品
质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主编推荐

仪器分析方法包括的范围很广,编者在内容取舍时主要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对于涉及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共14章):①光学分析;②电化学分析;③色谱分析;④仪器联用技术。有关质谱分析内容,考虑到有利于介绍波谱分析,把它安排在光学分析部分,并加强了波谱分析内容。本书在内容上系统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测试技术、特点,尽量将理论、方法、仪器和应用技术有机结合,并力图反映仪器分析的*发展。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