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力学/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97875427582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趣味力学/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97875427582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2.43 5.7折 2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别莱利曼|译者:姚焕春

出版社上海科普

ISBN9787542758286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2737687

上书时间2024-02-19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别莱利曼(Я.И.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诞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大学毕业以后就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原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趣味科学之家”,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原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两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饿死。

目录
第1章 力学的基本定律
  1.1 两只鸡蛋
  1.2 骑士的神奇之旅
  1.3 基础力学
  1.4 枪手的决斗
  1.5 风洞的故事
  1.6 煤水车的原理
  1.7 惯性定律的解释
  1.8 牛顿第三定律
  1.9 两匹马的拉力
  1.10 两条游艇的拉力
  1.11 内力解答
  1.12 铅笔的奇怪滑动
  1.13 克服惯性
  1.14 车辆的启动和维持匀速运行
第2章 力和运动
  2.1 常用公式列表
  2.2 步枪的后座力
  2.3 日常感知和科学的差异
  2.4 把大炮搬上月球
  2.5 大洋深处的气枪
  2.6 撬动地球
  2.7 重心移动定律
  2.8 找寻火箭的重心
第3章 重力
  3.1 悬锤和摆
  3.2 水中的摆
  3.3 斜面上的容器
  3.4 水平尺的倾斜
  3.5 有磁性的山
  3.6 向上流的河水
  3.7 转动的铁棒
第4章 抛掷物的降落
  4.1 七里靴
  4.2 有趣的杂技
  4.3 勇过危桥
  4.4 三颗铁球
  4.5 四块石 头
  4.6 两块石头的距离
  4.7 抛球
第5章 圆周运动
  5.1 向心力
  5.2 宇宙中的最高速度
  5.3 如何增加自己的体重
  5.4 旋转的飞机
  5.5 在列车上观察转弯
  5.6 自行车赛道
  5.7 盘旋的飞机
  5.8 弯弯的小河
第6章 碰撞
  6.1 对碰撞现象的研究
  6.2 力学的碰撞知识
  6.3 皮球的弹性
  6.4 木槌球运动
  6.5 列车和马车的相撞
  6.6 杂技中的锤击
第7章 略谈强度
  7.1 测量海洋的深度
  7.2 悬垂线的材料
  7.3 强度最好的材料
  7.4 头发的强韧度
  7.5 为什么要用管子来做自行车车架
  7.6 七根树枝
第8章 功·功率·能
  8.1 功的另外含义
  8.2 如何得到1千克米的功
  8.3 功的计算
  8.4 拖拉机的前进动力
  8.5 动物发动机和机械发动机
  8.6 活发动机的功率
  8.7 人类的“新奴隶”——机械
  8.8 狡猾的称量
  8.9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问题
  8.10 脆性物体的包装
  8.11 捕兽机关
  8.12 测步仪
  8.13 摩擦生火
  8.14 弹簧溶化能量的去处
第9章 摩擦和介质阻力
  9.1 滑雪
  9.2 发动机停止后
  9.3 马车的前轮为什么小?
  9.4 机车和轮船的能量应用在何处?
  9.5 石块如何被水冲走
  9.6 雨水下落的速度
  9.7 物体下落的问题
  9.8 顺着流水下落
  9.9 船只如何被舵操控
  9.10 什么情况下会被雨水淋得更透
第10章 生命环境中的力学
  10.1 格列佛里的巨人
  10.2 笨拙迟缓的河马
  10.3 陆地生物的构造
  10.4 巨兽为什么注定要灭绝
  10.5 跳得更高的是哪一个?
  10.6 最能飞行的是哪一个?
  10.7 落地后的毫无损伤
  10.8 树木长高不到天顶的原因
  10.9 伽利略著作摘录

内容摘要
 别莱利曼编著的这本《趣味力学》能帮助读者厘清诸多易混淆的力学概念、定律等知识,让这些知识了然于心。《趣味力学》力求避免教科书式的阐述,通过大量的力学谜题、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趣事引入力学问题,引导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它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活跃读者的思维,让读者自发探究力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力学知识。它是一本妙趣横生、情趣盎然的绝佳力学入门读物!

精彩内容
 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看法,很多时候与科学观点相悖,举例说明,我们常见的物体下落现像就很好。体重小的物体一定没有体重大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定是不懂力学人的看法。人们在17世纪之前的很多的世纪里,都一
直对这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看法存有异议,但是最终被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证明了它的谬误。伽利略也是位自然科学家,曾经做过普及工作者,他的思想方法非常精明:“我们甚至不用做实验就可以证实,这种认为同一物质构成的物体,重的下落速度要比轻的快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只需简洁而又可以说服人的推论就能说明白这一切。如果我们把两个自然速度不等的下落物体连接起来,很明显,下落速度慢的物体运动一定会被加快,而另一物体的运动会被减缓。事实如果真的如此,再让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假设一块大石头的运动速度是8度(假设的单位),小石头是4度。然后把两个石头连接为一体,之后得到的速度一定比8度小。但是事实是结合后的速度要比8度大很多。也就是说最后结合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要比开始时小石头的速度小,这和开始我们的假设自相矛盾。瞧,由重的物体运动速度比轻的物体快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推出的结果是,较重的物体运动的并不快。
现在我们都非常清楚了,在真空中所有物体的下落速度是一样的,但是假如有了空气阻力的存在,它们下落的速度就会产生差别。但是,我们的疑问又冒出来了:物体的大小和体型决定了空气对运动的阻力大小,所以即使是重量不等,但是大小和体型一致的两个物体的下落速度应当是相同的——因为它们在真空中有着相同的速度,所以被空气阻碍降低的速
度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两个直径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它们下落的速度应当是一样的。很明显这个结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这个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如何解释呢?
打开我们的思维,第一章内讲过的风洞就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把直径一
样的木球和铁球悬挂在风洞里,然后在风洞的下端开
始吹风。也就是说,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现象被我们颠倒了一下。在下面风的吹动下,哪一个球的速度更快呢?很明显,风吹的作用力是大小一样的,对两个球产生的加速度是有区别的——根据公式F=ma可以得出木球的加速度较大。
把这应用到实践里,就是铁球在下落过程中会落在木球的前面,也就是说,铁球的下落速度要比木球快。顺带说一句,·前一段说过的炮手对炮弹截面负
载的重视原因——在空气阻力下,1平方厘米面积上分配到的炮弹的质量。
还有一个例子,在山顶向下面丢石块的游戏,不知道你玩过没有?你此时一定注意到了,小石块大多没有大石块飞得远。解释这个现象很简单:对大小石块在飞行途中遇到的各种阻碍是基本一样的,但是大石块的动能比较大,对小石块起作用的阻碍对大石块来说,可能就会被克服。
在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寿命长短的时候,截面负
载的大小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造地球卫星
如果想要在轨道上维持
长久运行,它的每一平方厘米截面积负载的质量越大,它的运动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就越小。
进入轨道后的人造地球卫星,会和运载火箭最后一级脱离。我们所有人都明白,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就是这火箭的最后一节。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虽然装满各种仪器的容器和最后一节运载火箭开
始的运行轨道基本一致,但是它的飞行时间要比火箭的最后一节长久。这主要
是因为燃料在送卫星上天的过程中已经用完的火箭,它的截面负载比装有仪器的容器小。
飞行中的人造卫星,它的截面负载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人造卫星不断地变换飞行姿势,和前进方向垂直的截面面积也是不断变化的。要想截面负载保持
不变,除非使用球型的卫星。所以通过观测球型卫星
的运动是可以很好地研究高空中的空气密度的。
P146-14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