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甲乙经 97875591046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针灸甲乙经 978755910460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8.63 5.3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皇甫谧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9104601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30105603

上书时间2024-02-19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颖,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多部针灸方面的专著,公开发表了多篇针灸推拿方面的论文。

目录
卷一
  精神五脏论第一
  五脏变腧第二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五脏五官第四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经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营气第十
  营卫三焦第十一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津液五别第十三
  奇邪血络第十四
  五色第十五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卷二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
  奇经八脉第二
  脉度第三
  十二经标本第四
  经脉根结第五
  经筋第六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卷三
  诸穴
  头直鼻中发际旁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头直夹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几十穴第三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头自发际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气府论注云:第六椎下有灵台,十椎下有中枢,十六椎下有阳关)
  背自第一椎两旁夹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一穴第八
  背自第二椎两旁夹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旁夹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肩凡二十六穴第十三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胸自俞府夹任脉两旁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胸自气户夹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胸自云门夹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几十五穴第十九
  腹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一穴第二十
  腹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至气街凡二十三穴第二十一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夹不容两旁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几十四穴
  第二十二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窌几十二穴第二十三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卷四
  经脉第一(上)
  经脉第一(中)
  经脉第一(下)
  病形脉诊第二(上)
  病形脉诊第二(下)
  三部九候第三
卷五
  针灸禁忌第一(上)
  针灸禁忌第一(下)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卷六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阴阳大论第七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卷七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阳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痉第四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卷八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下)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五脏六腑胀第三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肾风发风水面肘肿第五
卷九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颔项痛附)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脾受痛发四肢不用第六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癞疝遗溺癃第十一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卷十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臑皆痛肩似拔第五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卷十一
  胸中寒发脉代第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第三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足太阴厥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
卷十二
  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涎下耳呜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 

内容摘要
 皇甫谧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针灸学专著,共12卷。此书不仅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之禁忌、针灸经络、
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证、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该书对针灸穴位之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进行考订,并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由于此书理论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学、针灸学的临床治疗。提示针灸医生为病人施治时,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艾灸的手法和技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