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 9787122444837
  •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 97871224448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 978712244483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95.43 7.5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凌祥//吴小松//李泓//陈立泉|责编:郗向丽//翟亚丽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978712244483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959892

上书时间2024-02-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在中国率先开展锤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解决了理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进而实现其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鲤电池、钾硫电池、鲤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祥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等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江苏省能源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小松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工业经济、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参与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多个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在《经济科学》《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担任核心期刊《现代管理科学》主编。
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鲤离子电池、固态鲤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

目录
第1章 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意义
1.1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及特征001
1.1.1 新型储能技术范畴001
1.1.2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001
1.1.3 新型储能产业特征001
1.2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重大意义004
1.2.1 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004
1.2.2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环节004
1.2.3 构建高效能源互联的重要组成005
1.2.4 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支撑005
1.3 新型储能应用领域价值分析006
1.3.1 发电侧储能应用价值006
1.3.2 电网侧储能应用价值007
1.3.3 用户侧储能应用价值008
1.3.4 辅助服务储能应用价值009

第2章 国内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新型储能技术现状013
2.1.1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013
2.1.2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019
2.2 国内外新型储能市场现状032
2.2.1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032
2.2.2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035
2.3 国内外新型储能政策现状038
2.3.1 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新型储能政策038
2.3.2 我国新型储能政策057

第3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
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073
3.1.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综述073
3.1.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空间布局074
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分析081
3.2.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081
3.2.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基础082
3.2.3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企业/产业链优势084
3.2.4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人才优势085
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分析085
3.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构成085
3.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的结构现状087
3.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剖析092
3.4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分析093
3.4.1 产业链的内涵以及结构093
3.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现状094
3.4.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剖析101
3.5 长三角区域内龙头企业分析102
3.5.1 电化学储能龙头企业102
3.5.2 储热储冷龙头企业110
3.5.3 新型机械储能龙头企业115
3.6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示范项目117

第4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区域对标
4.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118
4.1.1 资源优势不明显118
4.1.2 电力市场不够成熟118
4.1.3 一流能源科技支撑性不足119
4.1.4 高端装备制造业待升级119
4.1.5 部分关键性政策缺失120
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区域对标121
4.2.1 广东121
4.2.2 山东122
4.2.3 青海122
4.2.4 河北122
4.3 分析结论123

第5章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建议
5.1 总体思路124
5.2 基本原则124
5.3 发展目标125
5.4 重点方向125
5.5 战略任务126
5.5.1 深化技术攻关,创建国家级储能创新平台126
5.5.2 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新型储能应用示范126
5.5.3 坚持育强培优,组建新型储能优质企业雁阵127
5.5.4 实施强链延链,打造新型储能全生命周期产业链127
5.5.5 推进集中集聚,畅通新型储能产业资源要素128
5.5.6 深化协同协作,共创新型储能产业长三角一体化129
5.5.7 强化资源互补,构建新型储能跨区域合作新格局129
5.6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30
5.6.1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监管130
5.6.2 打造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攻关130
5.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待遇131
5.6.4 扩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强化示范作用131
5.6.5 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话语权132
5.6.6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储能电力市场体系132

第6章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案例分析及建议
6.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133
6.1.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分析133
6.1.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结构与空间分析135
6.1.3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分析154
6.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问题分析156
6.2.1 龙头企业偏少,研发能力薄弱156
6.2.2 技术尚未成熟,处于起步阶段156
6.2.3 成本较高,应用不足156
6.2.4 安全性有待探索156
6.2.5 相关扶持政策尚需完善157
6.3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径分析157
6.3.1 推动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157
6.3.2 保障措施162

参考文献164

附录
附录1 长时储能技术之一:钙循环卡诺电池技术169
附录2 中国部分储能相关政策汇总169
附录3 长三角区域部分新型储能相关政策汇总173
附录4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备案项目(除抽蓄)177
附录5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在建、拟建项目(除抽蓄)190
附录6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投运项目(除抽蓄)200

内容摘要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和凌祥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三家单位全面梳理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发展问题,并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及建议,最后对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参考书。本书共分6章,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从事新型储能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新型储能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主编推荐
天目湖优选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团队强势联袂,院士团队深度参与,解读长三角地区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产业投融资提供指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