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世界文学名著思辨阅读 9787548612018
  • 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世界文学名著思辨阅读 97875486120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世界文学名著思辨阅读 978754861201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2.82 4.8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丹尼尔·笛福|总主编:余党绪|译者:王晋华

出版社学林

ISBN9787548612018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858494

上书时间2024-02-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丹尼尔·笛福著、王晋华译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经典名著批判性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担任主编,在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中挑选出一批较具开放性的文本,邀请若干教育界一线名师参与撰写。结合各位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以“批判性思维”理念为基础,通过篇首导读、文内点评、章节结束处的启发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文字,为读者进入“批判性思维”提供手把手的引导。
本书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讲述英国青年鲁滨逊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塑造了鲁滨逊这样一个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英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类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作者简介
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独立重点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思辨读写教学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市教委文科创新项目“批判性思维-博雅书院”主持人,《中国校园文学丛刊》主编。
王晋华,1950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锡拉丘斯大学访问研究。现为中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与翻译,译著《傲慢与偏见》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他携青年才俊韩正,参照哈佛大学图书馆原版希利尔著作,翻阅审读千万字材料,历时三年翻译出《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艺术史》三本经典图书,可谓呕心沥血,不负众望。这必将是一套能给所有小朋友们带来大量知识的经典读物。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成为英国长篇小说的开路先锋,享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尊称。他生于伦敦一个以经商为业的中小资产阶级家庭,早年经商遭破产,在多种行业中谋职。1715年开始创作小说,171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完成《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等传记。

目录
第一章  告诫
第二章  风暴
第三章  海盗
第四章  逃脱奴役
第五章  巴西
第六章  遇难
第七章  唯一的幸存者
第八章  最初的日子
第九章  日记:食物和住所
第十章  日记:天灾
第十一章  日记:生病
第十二章  日记:康复
第十三章  日记:岛上探险
第十四章  日记:陶罐和独木舟
第十五章  日记:反省
第十六章  无可逃脱
第十七章  进一步的改良
第十八章  一个脚印
第十九章  骸骨
第二十章  恐惧与隔离
第二十一章  失事的船
第二十二章  遭遇野人
第二十三章  对星期五的观察
第二十四章  对星期五的教导
第二十五章  新的计划
第二十六章  野人归来
第二十七章  解救俘虏
第二十八章  暴动者
第二十九章  重获海船
第三十章  回到英格兰
第三十一章  与星期五一起历险
第三十二章  再回海岛
参考答案

内容摘要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
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本书由王晋华译。

精彩内容
 我1632年出生在英格兰约克市的一户富裕人家里。我家并不是本地人,父亲来自德国不来梅地区。刚到英国时,他住在英格兰东部的赫尔城,在经商挣得一份可观的财产后,就停了生意,定居到了约克市,在这里他娶了我母亲。我母亲的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我因此被称作鲁滨逊·克罗伊兹奈尔。由于英国人一说“克罗伊兹奈尔”这个德国姓就走调,于是我们被叫成了“克鲁索”,家人之间我们也
这么称呼,书写姓名时也这么写,我的朋友们也总是这么叫我。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曾是驻扎在佛兰德斯的英国步兵中的一名中校,声名远播的洛克哈特上校曾经指挥过他们团,他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死在了战场上;至于我的二哥,我至今都没有他的下落,就像我的父母亲对我后来的情况一无所知一样。
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我没有学着做过任何的行当,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头脑里就充满了不着边际的幻想。我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他让我受良好的教育,让我上了私塾,后来又进了乡村里的免费学校,一
心想着让我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可当时的我只想着出海,什么也不愿意做。我的这一癖好不仅叫我开始强烈地抵制父亲的意愿,违抗他的命令,而且对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说也完全置之不顾。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我天生的脾性里似乎就隐伏着某种致命的东西,它直接导致了后来降临到我身上的种种灾难。
头脑睿智、行事慎重的父亲事先察觉了我的想法,他严肃地开导我,给了我不少有益的教诲。一天早晨,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间(他得了痛风病,行动不太方便),就这个问题对我进行了诚恳的劝诫。他问我,除了想要出去闯荡,我还有什么理由非要离开家乡和自己父亲的家,在这里我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推举,有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过上闲适、愉快、富裕的生活。他跟我说,想要外出冒险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穷困潦倒者,另一种是雄心勃勃、家财万贯的,这两种人都是想凭借从事非同一般的事业发迹或出人头地。而这两种情况,一种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另一种则是我不应该去俯就的。我的境况在这两者之间,或者说是平民阶级中的上层。依据父亲多年的人生经历,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为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
,最适宜于人的幸福,既不必像人类中的劳力者那样拼力干活、遭受苦难艰辛,又能免遭权贵由于高傲、
奢侈、贪婪和猜忌倾轧所造成的恶果。他告诉我,通过下面的这件事我就可以判断出我生活得有多么幸福了,那就是:人人都会羡慕我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国王们不得不忙于国家大事,他们常常抱怨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幸,希望他们自己能活得既不卑贱,也不伟
大;智者祈祷时,总是希望不要受穷,也不要太富有,这说明他们也把我现在的生活看成是真正幸福的那一种。
父亲说,只要我用心观察便总可以发现,处于社会上层或下层的人往往都多灾多难,而社会中间阶层
的人则最少祸殃,不必像前两者那样饱受人间沧桑。
不但如此,他们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较少受到病痛和不安的折磨,他们既不像那些生活腐化、荒淫无度的无耻之辈,也不同于那些整天累死累活却还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这两种一高一低的生活方式自然会给他们带来疾病缠身的后果。他说,唯有中层阶级的人才能陶冶出种种美德,享受世界上种种美好,生活在安宁
和富足中间。节制、中庸、恬静、身心的健康、人际的交往、一切悦人的娱乐、美好的心情,都是这一生
活方式会带来的福祉。只有这样生活,人们才能安然、泰然地度过此生,舒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不必为糊口而整日奔波、出卖苦力,也不必为繁杂的世事所困、被搞得心力交瘁;也只有这种安居乐业的生
活才能让人们摆脱妒忌等激烈情感的纠缠,熄灭勃勃野心暗暗燃起的欲火,让人们能够没有痛苦,尽情体味生活的甜蜜,而且时间越长,他们对这种生活所能带来的幸福会体验得越深。
随后,他万般慈爱地、诚挚地告诫我,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不要自讨苦吃,我的父母和我所生活的环境本可以叫我远离苦难。我不必为衣食担忧,他会鼎力帮我,会尽最大努力使我过上他刚才向我推荐的那种生活。如果我日后过得不幸福、不安逸,那一定是因为我天生的命不好,或是我走错了路所造成的,已经和他没有任何相干,因为意识到我的打算会给我带来的伤害,他已尽他父亲的责任,向我提出了忠告。
总而言之,如果像他所说的,我能安心地留在家里,他会为我做好一切事情。相反,他绝不会对我的离家出走给予任何鼓励,免得助成我日后的不幸。最后,他提醒我要以我的大哥为鉴。他曾非常恳切地劝说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斯打仗,可未能奏效,我的大哥还是凭着年轻气盛,跑到了部队,死在了战场上。他还说,虽然他会一直为我祈祷,可是只要我迈出这愚蠢的一步,他敢说连上帝也不会保佑我,在将来陷入危难、呼救无门时,我定会为当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后悔不已。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