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9787213111983
  •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978721311198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978721311198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88.55 4.5折 198 全新

库存102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谌旭彬|责编:潘海林//方程//魏力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11198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31879003

上书时间2024-01-25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颇有心得,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目录
序言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复盘马勇
前言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第一章  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
  咸丰皇帝至死不回京
  奕诉艰难创设总理衙门
  冯桂芬深埋改革主张
第二章  1862年:步履艰难同文馆
  满人本位意识下的改革
  真诚勇敢的无知顽固者
  没能录取到任何体面人
第三章  1863年: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领事保关制度”因贪腐崩溃
  “外籍税务监督制度”的由来
  “如果我们有一百个赫德”
第四章  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天王与东王的冲突
  人力与物力的汲取
  条例与制度的缺陷
第五章  1865年:引进新器械与新技术
  地方干了中枢没法干的事
  劝化英夷让他们改邪归正
  用魔法是打败不了魔法的
第六章  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恭亲王找了个变通之法
  有选择性地“开眼看世界”
  仍不免被骂作“甘为鬼奴”
第七章  1867年:改革先驱发挥人生余热
  《瀛寰志略》远胜《海国图志》
  有“死不瞑目”四字念念不能忘
  开眼看世界不够,得正眼看世界
第八章  1868年:首支外交使团出访欧美
  奕诉不敢独断,追求集体决策
  皇帝的面子也是国体的一部分
  美国人病逝于中国钦差使节任上
  一个被传统困住的改革派
第九章  1869年:拒铁路于国门乏外
  地方督抚集体决策抵制铁路
  基于开放形象的体谅与放弃
  拆掉清帝国境内第一条铁路
第十章  1870年:曾国藩被算计进退失据
  有人想要尽戮在京夷酋
  两条改革路线激烈交锋
  “谤讥纷纷”背后的算计
  法国想要的并不是头颅
第十一章  1871年:消弭教案的努力流产
  清廷想主导一次条约外交
  无力让法国坐到谈判桌前
  旧基层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教案退潮背后的制度玄机
第十二章  1872年:种子播下后迟早会发芽

内容摘要
 本书的文本结构采用了编年的方式,作者将每一
年中对朝廷或民间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和人物拎出来细细解读。书中对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
外交使团的西行等行政方面的调整,文化出版机构广学会的成立、“湘省守旧派”与康门弟子之间的对抗等思想领域的启蒙,废除武举受挫、白银换取日军撤离台湾、昆明湖里练海军、北洋海军的成军等军事改制,吴淞铁路的建拆、轮船招商局的功能转变、新式钢铁厂的失败等实业的变化,以及鸦片财政的祸害、地方权力体系的失衡、传统基层治理秩序的崩溃等制度层面的趋向,种种事件的前后因果和变化发展,都进行了精密的脉络梳理和严谨的史料考辨。
本书文本结构采用了编年的方式,叙事则用纪事本末的形式。这样一来,既有专题性的深度研究,又有全景式描摹和微小细节的相互映衬,向读者展示了晚清最后五十年历史的真实表情。

主编推荐
于细微处透视王朝灭亡真相,
自切片中剖析大清改革历程。

看清1861—1911年的历史,就能理解大清走向灭亡的每一步。

精彩内容
 第一章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美国正深陷南北内战的泥潭。
清帝国的命运,同样处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上一
年“庚申之变”’,京城陷落,皇帝北逃,是清廷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为了应对占据北京城的英法联军,清廷在1861年被迫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与世界各国对接的专门机构。同年,北逃的咸丰皇帝在忧惧不安之中,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咸丰皇帝至死不回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1861年1月,一般简称为“总理衙门”。在它之前,负
责办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叫作“抚夷局”,是一个临时性机构。从“抚夷”到“总理各国事务”,机构名称的转变,透露出“中央王朝”的外交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
此时执掌清帝国最高权柄的,是咸丰皇帝奕让。
奕让19岁继承皇位,本年刚好30岁,正值年富力强。自登基以来,除镇压太平天国外,咸丰皇帝还有一件念念不忘的事情,那就是为父亲道光皇帝雪耻——道光时代的“英夷得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在咸丰皇帝看来是不可接受的耻辱。
为了复兴中央王朝“以夏制夷”的昔日荣光,咸丰皇帝甫一上台便对外改走强硬路线。于是,那些在道光时代因主张议和而受重用的官僚,在咸丰初年纷纷下台。如浙江宁绍台道咸龄,被开缺的罪名是“惟
夷首之言是听”;闽浙总督刘韵珂与福建巡抚徐继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