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978750573161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83.22 4.1折 204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31615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04元

货号31427843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作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其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生共计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小说;法国将2005年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代表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等。
译者简介陈筱卿,著名法语翻译家,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曾翻译多部法国名著,译作达一千万字,代表译作有《海底两万里》《忏悔录》《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昆虫记》等。其中翻译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就多达十余部,是国内翻译凡尔纳作品*多、*受读者欢迎的翻译家之一。

目录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上卷
一章  双髻鲨 003
第二章  三封信件 008
第三章  玛考姆府 017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 023
第五章  “邓肯号”启航 028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034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 040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
 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046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 053
第十章  南纬37°线 061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 069
第十二章  凌空一万二千英尺 075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下来 082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枪 090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 096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 102
第十八章  南美大草原 110
第十八章  寻找水源 119
第十九章  红狼 127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136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 143
第二十二章  洪水 149
第二十三章  像鸟儿一样栖息在大树上 156
第二十四章  依然栖息在树上 164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 171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176

中卷 

一章  返回“邓肯号” 185
第二章  云中山峰 192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岛 196
第四章  巴加内尔与少校打赌 201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涛 209
第六章  百努依角 216
第七章  一位神秘水手 221
第八章  到内陆去 228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 233
第十章  维迈拉河 239
第十一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 243
第十二章  墨桑线 250
第十三章  地理课的一等奖 256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中的金矿 263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暨新西兰报》消息 270
第十六章  一群“怪猴” 275
第十八章  百万富翁畜牧主 283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 290
第十九章  急剧变化 297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 305
第二十一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 313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 320

下卷 
一章  “麦加利号” 329
第二章  新西兰的历史 335
第三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 340
第四章  暗礁 346
第五章  临时水手 352
第六章  吃人的习俗 357
第七章  一行人到了本该避开的地方 360
第八章  所在之处的现状 365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 372
第十章  民族之江 377
第十一章  道波湖 384
第十二章  酋长的葬礼 391
第十三章  最后关头 396
第十四章  禁山 403
第十五章  锦囊妙计 410
第十六章  腹背受敌 415
第十七章  “邓肯号”缘何出现 421
第十八章  审问 427
第十九章  谈判 432
第二十章  黑夜中的呼唤 439
第二十一章  塔波尔岛 447
第二十二章  巴加内尔最后又闹了个笑话 455

译后记  459

《神秘岛》
一部 高空遇险 /001 
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125 
第三部 林肯岛上的秘密 /245 
译后记 /365 

《海底两万里》
主要人物表I
一部
一章  飞逝的巨礁003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009
第三章  随先生尊便016
第四章  内德·兰德021
第五章  向冒险迎去029
第六章  全速前进035
第七章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044
第八章  动中之动052
第九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060
第十章  海洋人067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076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085
第十三章  几组数字091
第十四章  黑潮098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109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118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124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4000里131
第十九章  瓦尼可罗群岛139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149
第二十一章  陆上几日158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闪电170
第二十三章  强制性睡眠182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191

第二部
一章  印度洋 203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212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222
第四章  红海 234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248
第六章  希腊群岛 258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48小时 270
第八章  维哥湾280
第九章  失踪的大陆 292
第十章  海底煤矿 303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314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323
第十三章  大冰盖 336
第十四章  南极 349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362
第十六章  缺氧 371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381
第十八章  章鱼 391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暖流 402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
          西经17度28分 414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422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最后的话 433
第二十三章  尾声 441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上卷
一章  双髻鲨 003
第二章  三封信件 008
第三章  玛考姆府 017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 023
第五章  “邓肯号”启航 028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 034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 040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
 一位侠肝义胆的人 046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 053
第十章  南纬37°线 061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 069
第十二章  凌空一万二千英尺 075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下来 082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枪 090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 096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 102
第十八章  南美大草原 110
第十八章  寻找水源 119
第十九章  红狼 127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136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 143
第二十二章  洪水 149
第二十三章  像鸟儿一样栖息在大树上 156
第二十四章  依然栖息在树上 164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 171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176

中卷 

一章  返回“邓肯号” 185
第二章  云中山峰 192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岛 196
第四章  巴加内尔与少校打赌 201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涛 209
第六章  百努依角 216
第七章  一位神秘水手 221
第八章  到内陆去 228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 233
第十章  维迈拉河 239
第十一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 243
第十二章  墨桑线 250
第十三章  地理课的一等奖 256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中的金矿 263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暨新西兰报》消息 270
第十六章  一群“怪猴” 275
第十八章  百万富翁畜牧主 283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 290
第十九章  急剧变化 297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 305
第二十一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 313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 320

下卷 
一章  “麦加利号” 329
第二章  新西兰的历史 335
第三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 340
第四章  暗礁 346
第五章  临时水手 352
第六章  吃人的习俗 357
第七章  一行人到了本该避开的地方 360
第八章  所在之处的现状 365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 372
第十章  民族之江 377
第十一章  道波湖 384
第十二章  酋长的葬礼 391
第十三章  最后关头 396
第十四章  禁山 403
第十五章  锦囊妙计 410
第十六章  腹背受敌 415
第十七章  “邓肯号”缘何出现 421
第十八章  审问 427
第十九章  谈判 432
第二十章  黑夜中的呼唤 439
第二十一章  塔波尔岛 447
第二十二章  巴加内尔最后又闹了个笑话 455

译后记  459

《神秘岛》
一部 高空遇险 /001 
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125 
第三部 林肯岛上的秘密 /245 
译后记 /365 

《海底两万里》
主要人物表I
一部
一章  飞逝的巨礁003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009
第三章  随先生尊便016
第四章  内德·兰德021
第五章  向冒险迎去029
第六章  全速前进035
第七章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044
第八章  动中之动052
第九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060
第十章  海洋人067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076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085
第十三章  几组数字091
第十四章  黑潮098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109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118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124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4000里131
第十九章  瓦尼可罗群岛139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149
第二十一章  陆上几日158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闪电170
第二十三章  强制性睡眠182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191

第二部
一章  印度洋 203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212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222
第四章  红海 234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248
第六章  希腊群岛 258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48小时 270
第八章  维哥湾280
第九章  失踪的大陆 292
第十章  海底煤矿 303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314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323
第十三章  大冰盖 336
第十四章  南极 349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362
第十六章  缺氧 371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381
第十八章  章鱼 391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暖流 402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
          西经17度28分 414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422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最后的话 433
第二十三章  尾声 441

内容摘要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收录儒勒·凡尔纳三大代表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生动神秘的海洋百科知识汇。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小说展示的海底风光固然迷人,但是读者,或者说主人公始终被谜团所困惑,老的疑团刚解开,新的困惑又摆在面前,整部小说就在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氛围中展开。

精彩内容
一章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会忘记得了。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的速度极其快,动力极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有科学分类的所有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埃aa 居维埃(1769—1832):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拉塞佩德bb 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博物学家。、迪梅里先生cc 迪梅里(1774—1860):法国博物学家、医生。,还是卡特尔法热dd 卡特尔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人类学家。,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去除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200尺ee 此为法尺,是法国古长度单位,1法尺相当于325毫米。;也不按夸张的算法,即这个大家伙宽1海里,长3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是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了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50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要么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在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相距700海里aa 此为古海里,1古海里约等于5.556公里。的两个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只相隔两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里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的2000海里外,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不过100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350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没有超过56米长,甚至都没见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狄克”aa 美国小说家、诗人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的小说《白鲸》中的那头可怕的鲸鱼名。,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bb 系北欧传说中的大海怪名,据说其触须可缠住500吨的船只,将其拖入水底。,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cc 普林尼(23—79):古罗马作家,著有《博物志》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大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动起了手,因为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人身攻击了。
这场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甫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故意引用其对手曾经引用过的林奈aa 林奈(1741—1783):瑞典博物学家。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一份极具讽刺味的报纸上的一篇受到编辑们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不会再被人提起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一次,已经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这个问题的性质变了。那怪物在变,变成了小岛、巨岩、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难以捉摸的、无法捉住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当时,莫拉维扬号借着风力并凭借自身那400马力的动力,正以每小时13节bb 航速单位,等于每小时1海里。的速度在行驶。如果不是船体材质坚硬的话,可以肯定,莫拉维扬号必定是连同从加拿大搭乘的237名乘客一同沉入海底了。
意外发生在早晨5时前后,天刚破晓。负责值班的海员立即向船尾跑去。他们仔仔细细地搜索海面,但什么也没发现,只是看到3链aa 链:旧时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1链等于1/10海里,约合185.2米。远的地方,有一片波涛已碎成浪花的大漩涡,犹如平静的洋面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出事地点被准确地测定、记录下来,而莫拉维扬号无任何损坏,便继续航行了。它是撞到了一处暗礁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残骸?无从得知。但是,等回到船坞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被撞裂。
这件事本身是极其严重的,但是,如果不是几个星期后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的话,也许这事也就像其他的许多事故一样,被人忘掉了。而这一次新的事故,由于受损船只的国籍以及它所属的那家公司的名望,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英国船东丘纳德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精明的实业家于1840年开办了一家邮船公司,用3艘400马力、1162吨的轮式木船,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邮政业务。8年后,他的公司设备增加了,拥有了4条650马力、1820吨的邮船。又过了两年,他又增加了两条马力更强、吨位更大的船只。1853年时,刚刚获得继续经营邮政快递特许权的丘纳德公司,又增加了多艘船只: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而且全都是速度一流的快船,而且还是继大东方号之后,在海上航行的最大的船只。这样一来,该公司便拥有了12条船,其中8条是外轮驱动的,4条是螺旋桨式的。
我之所以简略地介绍了这些情况,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家举世闻名的经营有方的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没有任何一家远洋航运公司经营得比它更好,没有一家比它更加卓有成效。26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只横渡大西洋2000次,没有一次延误,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件,没有损失一个人,没有损失一条船。因此,尽管法国与之进行有力竞争,但旅客们仍旧对它情有独钟,这一点,从官方的统计资料中也看得出来。因此,丘纳德公司的最好的汽轮中有一条发生了意外而引起巨大的反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船只开足1000马力,以13.43节的航速行驶着。驱动轮正常地拍击着水面。此时,船只吃水深度为6.7米,排水量为6624立方米。
下午4时17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然间,斯科蒂亚号左舷轮的后部被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像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戳了一下,不像是被钝器击打着了。撞击似乎非常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叫道:“船要沉了!船要沉了!”旅客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但是安德森船长连忙稳住了大家。确实也是,眼下还并没有什么危险。斯科蒂亚号共有7个用防水舱壁隔开来的船舱,有一个舱进水,是绝无大碍的。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5号舱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