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9-2020) 9787121397134
  • 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9-2020) 97871213971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9-2020) 978712139713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97.04 4.9折 19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97134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30995081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艰难,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涌动,金融动荡风险提高,这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国际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带来诸多不利。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波折不断,2020年初开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3月美国股市大幅度波动,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重新组合都将对全球经贸格局、价值链体系产生更为广泛、长期和深刻的影响,也将影响未来我国在全球经济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影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作用及效果。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国内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区域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产业转移水平和层次稳步提升。各地区已经纷纷从依托低成本要素红利转向依托人才、技术等高级要素红利和创新红利,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加快“腾笼换鸟”,实施“疏解促提升”,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承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产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利政策不断推出,各省区市立足既有产业、优势资源和区位条件,聚焦细分领域,注重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经济已开始恢复性增长;中部地区已成为我国新的发展加速地带,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正更上一层楼。西部地区快速发展,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开发将呈现新的格局。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之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三地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陆续出台新举措,区域协调发展将形成新的格局。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专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湾区和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着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我国幅员辽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才刚刚“脱贫”,经济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非常迫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然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等都使得中国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不同产业梯度地区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空间接续。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地方优势资源型产业,对于巩固我国制造业传统成本优势,保持完整的国内产业链条,实现制造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往往各自为政,产业转移协调工作难度大、利益共享机制难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实施不易。仅仅依靠市场实现产业转移难度非常大,需要政府这只“有力的手”,保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市场的统一开放、要素的自由流动、人才和科研资源的畅通流动、各类规则标准的相互认可,等等。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这盘大棋还需要整体规划,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统一协调、有序开展。

 

本书编委会
2020年5月



 
 
 
 

商品简介

作者简介
本书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和编写,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指导下,持续对本课题进行追踪和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总 体 篇
第一章  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与趋势3
一、世界经济显著恶化,贸易争端和政策不确定性拖累全球投资3
二、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蔓延,我国向发达国家产业转移难度加大5
三、发达经济体吸收投资差距明显,对美国投资大量流向制造业7
四、发展中经济体引资稳定,不同国家吸引外资流入不同行业9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东南亚低劳动力和税收成本更具吸引力10
六、国际投资偏好资源型和技术型,数字信息类是未来投资热点13
第二章  国内产业转移合作现状与特点17
一、东部地区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其他地区承接转移进入新阶段18
二、外商投资偏好高技术产业,外资企业集聚东部地区26
三、重点区域转移成效显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区域
发展进入新格局28
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承接转移34
五、部分地区承接能力水平差距较大,承接发展面临内忧外困38
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保障转移43

第二篇  重点区域篇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53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情况53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56
三、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70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73
一、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总体情况73
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81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87
第五章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89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情况90
二、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101
三、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116
第六章  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119
一、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情况120
二、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123
三、东北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136
第七章  “一带 一路”倡议下的区域产业合作与转移141
一、我国“一带 一路”总体建设进展141
二、我国各区域“一带 一路”产业合作与转移现状147
三、当前“一带 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面临的形势分析153

第三篇  实践创新篇
第八章  东方国际产业布局概况159
一、企业概况159
二、全球布局概况160
三、国内布局概况163
第九章  吉利控股集团全球化发展概况165
一、企业概况165
二、全球布局概况166
三、国内布局概况168
第十章  富士康科技集团产业布局概况171
一、企业概况171
二、全球布局概况172
三、国内布局概况173
第十一章  三一集团全球化发展概况175
一、企业概况175
二、全球布局概况176
三、国内布局概况178

第四篇  园  区  篇
第十二章  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3
一、园区基本概况183
二、园区产业发展184
三、园区建设发展经验187
四、园区产业转移合作开展情况190
五、园区服务保障能力情况191
六、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移合作需求193
第十三章  宁夏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5
一、园区基本概况195
二、园区产业发展196
三、园区建设发展经验199
四、园区产业转移合作开展情况201
五、园区服务保障能力情况203
六、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移合作需求204
第十四章  四川南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207
一、园区基本概况207
二、园区产业发展208
三、园区建设发展经验210
四、园区产业转移合作开展情况211
五、园区服务保障能力情况213
六、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移合作需求215
附录A  相关地名全称与简称一览表217
主要参考文献221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为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和引导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的指导下,编写了《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9—2020)》。 本报告跟踪当前全球及我国产业转移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对2019—2020年度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东北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等我国重点区域开展产业转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报告还从企业和园区两个维度,总结典型企业开展全球和国内业务布局及转移的有关情况,展示典型园区产业转移合作开展的做法与园区服务保障经验。 本报告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有关各方制定产业转移方略、了解产业转移趋势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主编推荐

从京津冀一体化到泛珠江三角;从长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产业转移发展新变化尽在掌握。不论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开发园区的招商设计时,还是企业自身定位区域发展甚至销售策略时,了解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才会在微观上做出顺应大趋势的决策。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