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压模具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2390776
  • 冲压模具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2390776
  • 冲压模具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239077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冲压模具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239077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7.21 7.8折 9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龙建,杨梅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9077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31340839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龙建,上海普极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技术部经理,从事冲压模具行业多年,攻破了不少冲压、拉深、成形等级进模的技术难关。担任上海模具行业协会技术信息联络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创新导报》编辑部特约编委;担任《模具工业》第五届通讯员、
上海模具技术协会通讯员。出版多部图书,发表专业文章30余篇。

目录
第1章概述
1.1什么是冲压模具001
1.1.1什么是冲裁模001
1.1.2什么是弯曲模002
1.1.3什么是拉深模003
1.1.4什么是成形模004
1.1.5什么是精冲模004
1.1.6什么是冷挤压模007
1.1.7什么是单工序模009
1.1.8什么是复合模009
1.1.9什么是多工位级进模010
1.1.10什么是多工位传递模010
1.2冲压加工的特点及应用013
1.2.1冲压加工的特点013
1.2.2冲压加工的应用013

第2章冲压模具设计基础
2.1冲压模具设计基本要求及一般步骤014
2.1.1冲压模具设计应具备的资料014
2.1.2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014
2.1.3冲压模具设计一般步骤 015
2.2冲压用材料017
2.2.1冲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017
2.2.2常用冲压材料018
2.3冲压模具材料022
2.3.1冲压模具材料基本要求与选用原则022
2.3.2冲模零件材料的选用与硬度要求023
2.3.3常用钢材国内外牌号对照表031
2.4冲压设备034
2.4.1冲压设备的类型034
2.4.2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038
2.4.3冲压设备规格的选择039

第3章冲压模具制造基础
3.1模具制造主要设备与加工方法042
3.1.1模具加工工艺流程042
3.1.2车床加工043
3.1.3铣床加工044
3.1.4磨床加工045
3.1.5镗床058
3.1.6数控加工061
3.1.7电火花加工065
3.1.8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066
3.2模具钳工070
3.2.1划线070
3.2.2锉削074
3.2.3钻孔、扩孔、锪孔和铰孔078
3.2.4攻螺纹与套螺纹087
3.2.5模具抛光092
3.3冲模装配技术100
3.3.1冲压模具装配工艺100
3.3.2冲模装配技术要求101
3.3.3模具装配顺序104
3.3.4凸模与凹模间隙的控制方法104
3.3.5级进模的加工及装配要点105
3.3.6模架装配106

第4章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4.1冲裁基本概念112
4.2冲裁变形过程及断面分析112
4.2.1冲裁变形过程112
4.2.2冲裁件断面分析113
4.3冲裁间隙113
4.3.1间隙对制件质量的影响113
4.3.2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114
4.3.3冲裁模合理间隙值的确定115
4.4冲裁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计算120
4.4.1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120
4.4.2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121
4.5冲压力及降低冲压力的工艺措施123
4.5.1冲压力计算123
4.5.2降低冲裁力的工艺措施125
4.5.3计算冲裁功的意义和冲裁功的验算126
4.5.4压力中心计算127
4.6排样、搭边、料宽及材料利用率128
4.6.1排样方法128
4.6.2搭边与条料宽度128
4.6.3材料利用率131
4.7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132
4.7.1 模架、模座、导向装置132
4.7.2固定板、垫板设计143
4.7.3凸、凹模设计143
4.7.4卸料装置155
4.7.5顶出装置156
4.7.6定位装置157
4.7.7限位装置158
4.7.8模柄159
4.7.9 螺钉与销钉160
4.8冲裁模设计实例163
4.8.1工艺分析163
4.8.2刃口尺寸计算163
4.8.3工序排样图设计164
4.8.4冲压力的计算165
4.8.5压力中心计算165
4.8.6模具零部件尺寸的确定165
4.8.7模具结构图设计166
4.8.8主要模具零部件设计与加工167
4.8.9冲裁模的装配176
4.9冲裁模典型结构179

第5章玩去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5.1板料弯曲的变形180
5.1.1弯曲方法180
5.1.2弯曲过程及变形特点180
5.1.3弯曲应力应变状态181
5.2最小弯曲半径182
5.3弯曲件回弹及其防止方法183
5.3.1回弹方式183
5.3.2回弹值的确定183
5.3.3减小回弹的措施188
5.4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189
5.4.1应变中性层位置的确定189
5.4.2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190
5.5弯曲力、顶件力及压料力193
5.5.1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193
5.5.2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 194
5.5.3顶件力和压料力194
5.5.4弯曲时压力机吨位的确定194
5.6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设计195
5.6.1弯曲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及凹模的工作深度195
5.6.2弯曲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196
5.6.3U形弯曲件凹模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确定196
5.6.4U形件弯曲模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197
5.6.5弯曲凸、凹模的尺寸差198
5.7弯曲模设计实例198
5.7.1工艺分析198
5.7.2制件展开尺寸计算199
5.7.3制件弯曲方案确定199
5.7.4模具零部件尺寸的确定200
5.7.5弯曲力的计算201
5.7.6模具结构图设计201
5.7.7主要模具零部件设计与加工202
5.7.8弯曲模装配208
5.8弯曲模典型结构210

第6章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6.1拉深的变形分析211
6.1.1圆筒形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211
6.1.2圆筒形拉深变形中毛坯的应力 应变212
6.1.3矩形件拉深变形特点212
6.2拉深件毛坯尺寸的计算214
6.2.1拉深件修边余量的选用214
6.2.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 的确定215
6.2.3矩形件毛坯形状与尺寸的计算220
6.3拉深工艺计算225
6.3.1圆筒形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225
6.3.2圆筒形件的拉深高度计算228
6.3.3无凸缘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229
6.3.4带凸缘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230
6.3.5矩形件的拉深系数、拉深次数及拉深工艺的计算233
6.4变薄拉深241
6.4.1变薄拉深的特点241
6.4.2变薄系数241
6.4.3变薄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242
6.4.4变薄拉深凸、凹模结构243
6.5压边力、拉深力及拉深总工艺力 的计算244
6.5.1压边力244
6.5.2拉深力248
6.5.3拉深总工艺力249
6.6拉深凸、凹模设计250
6.6.1凸、凹模圆角半径250
6.6.2凸、凹模间隙251
6.6.3凸、凹模径向尺寸计算253
6.6.4拉深凸、凹模结构设计254
6.7拉深模设计实例256
6.7.1工艺分析256
6.7.2拉深工艺计算256
6.7.3工序图设计260
6.7.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260
6.7.5主要拉深工序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及装配262
6.8拉深模典型结构284

第7章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
7.1翻边与翻孔285
7.1.1翻边285
7.1.2翻孔286
7.2胀形291
7.2.1胀形的变形特点291
7.2.2胀形工艺计算291
7.3缩口292
7.3.1缩口变形分析292
7.3.2缩口工艺计算293
7.4扩口294
7.4.1扩口变形程度295
7.4.2扩口工艺计算295
7.4.3扩口力的计算296
7.5起伏296
7.5.1起伏成形变形限值296
7.5.2压加强筋、压凸包工艺297
7.5.3起伏成形的压力计算298
7.6校平299
7.6.1校平工序模具类型299
7.6.2校平力的计算299
7.7成形模设计实例300
7.7.1壳体底部翻孔模设计、制造及装配300
7.7.2外壳胀形、镦压及口部成形模设计、制造及装配305
7.7.3直口压力气瓶缩口模设计、制造及装配317
7.8成形模典型结构326

第8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
8.1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327
8.1.1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327
8.1.2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327
8.2排样设计328
8.2.1排样设计原则328
8.2.2排样设计应考虑的因素329
8.2.3设计废料与工艺废料332
8.2.4载体设计334
8.2.5分段冲切废料设计339
8.2.6空工位设计340
8.2.7基本步距及步距精度的确定341
8.3多工位连续拉深工艺计算和排样设计要点342
8.3.1带料连续拉深的应用范围342
8.3.2连续拉深修边余量的确定343
8.3.3连续拉深系数和相对拉深高度344
8.3.4拉深次数计算346
8.3.5带料连续拉深工艺切口形式、料宽和步距的计算346
8.3.6连续拉深的各次高度计算348
8.4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结构件设计349
8.4.1带料(条料)导料、浮料装置设计349
8.4.2多工位级进模弹压卸料装置设计355
8.4.3带料(条料)定距机构设计360
8.4.4防止废料回跳或堵料370
8.4.5微调机构设计375
8.5斜楔与滑块在多工位级进模中的应用376
8.5.1斜楔、滑块的分类377
8.5.2斜楔与滑块的设计要点378
8.5.3常用侧向冲压滑块的复位结构379
8.5.4斜楔、滑块的安装380
8.6多工位级进模的自动监测与安全保护装置381
8.6.1接触传感器监测382
8.6.2光电传感器监测382
8.6.3气动传感器监测383
8.6.4放射性同位素监测383
8.7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例383
8.7.1工艺分析383
8.7.2拉深工艺的计算384
8.7.3绘制出连续拉深的排样图387
8.7.4模具结构图设计387
8.7.5主要模具零部件设计与加工392
8.7.6多工位级进模装配404
8.8多工位级进模典型结构411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于冲压模具的全流程,从基础到设计到制造,全方位讲解了冲压模具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冲压模具制造基础、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所选的模具实例来自生产实践,既注重典型模具结构,又反映富有创新意义的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经验性的内容以及图样中的重点会用蓝色标注。
书中配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模具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