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岳川品大学中庸 97875162277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岳川品大学中庸 9787516227732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6.04 6.4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岳川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27732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486951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论室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出版著作40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重铸身份”,坚持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的第一步。理论上提倡“文化书法”,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在世界40多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

目录
导言
上编  品读《大学》
  第一讲  作为经典的《大学》及其当代价值
    一、由“记”上升到“经”
    二、《大学》的作者
    三、《大学》的文化心理整合的当代意义
    四、《大学》的当代精神生态价值
  第二讲  《大学》“三纲”的精神高度
    一、大学之道第一纲“明明德”
    二、大学之道第二纲“亲民”
    三、大学之道第三纲“止于至善”
    四、“止定静安虑得”为《大学》六法
    五、“本末始终先后”是固本强根门径
  第三讲  《大学》的“八目”方法论问题
    一、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人格升华
    二、“内圣外王”式的制度和灵魂互动模式
    三、格物的穷极观照与精神指向
    四、修身为本是超越上下关系的人伦大本
  第四讲  “明明德”与“亲民”的纲举目张
    一、光明大德的人性光辉
    二、君子维新的社会启蒙
  第五讲  “止于至善”的精神高地
    一、“知止”的主体自觉与多元取向
    二、人伦所止的仁敬孝慈信
    三、止于至善的切磋琢磨
  第六讲  内本外末的人格提升
    一、求真知本的“听讼”与“无讼”
    二、君子慎独而诚中形外
    三、以诚为本而无愧天地
    四、诚意修身与面对本真
  第七讲  身心公正的理性意识
    一、修身正心规避“不得其正”
    二、清心出尘的澄明境界
    三、身心端正的道德修为
  第八讲  家国相连的社会伦理
    一、公正合度的人际交往
    二、由家及国的伦理扩展
    三、人己相系的道德力量
  第九讲  天下太平的社会理念
    一、絮矩之道的重要意义
    二、仁政重民的施政原则
    三、德本财末的体用意识
    四、仁善保民的道德关注
  第十讲  以义为先的行动原则
    一、仁人爱恶的理性判断
    二、身本财末的价值关怀
    三、以义为利的治国纲领
中编  品读《中庸》
  第十一讲  《中庸》的作者及其成书过程考辨
    一、关于《中庸》的作者

内容摘要
 本书是由央视国学讲座内容及北京大学“中国经典解读”博士课程讲义内容精选而成。《大学》《中庸》是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逐渐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就内容而言,在儒家经典“四书”当中,《大学》是入门之作;《论语》《孟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而说到集儒家学说之大成的结晶之作,则非《中庸》莫属。《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本书以“经典细读”为特质,总结出中国文化以原典为基本的特点,梳理出中国主流
文化深层次的文化精神,为灾难迭起的世界重新“发现东方”精神生态价值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精彩内容
 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经典研究,不是对古典的膜拜,而是通过对“经典”全新解释,使我们这一代在穿透经典文本“意义”中,不断阐释延伸着经典的新意义。中国学者必须在人类遭遇共同命运时刻,发出自己独特而明确的东方大国声音!
南宋朱熹编《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浓缩了儒家精神智慧。其中,《大学》《中庸》是对儒家思想的集中阐释和归纳升华,是南宋朱熹以来中国思想最经典的表达。元朝开
始将儒家“四书”纳入考试科目,对国家稳定和平息民族冲突影响深远。明代朱元璋非常看重程朱理学,将儒学钦定为立国之本。从此,《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士人案前必读之书。而科考八股取士的题目基本来自“四书”,并以程朱大儒的解释为准绳,从而促使士人对《论语集注》烂熟于胸,甚至倒背如
流,才能在考试时准确理解其中每一句子甚至每个字的精深含义,引经据典答完关系一生命运的考卷。
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其思想渊源和发展呈现怎样的路径?学术界对儒家思想源流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大抵说,学术界关于儒家思想渊源有几种不同观点:其一,司马迁儒学渊源于“六经说”;其二,刘安儒学渊源于“文武周公之道”说;其三,胡适儒学渊源于“殷之遗民说”;其四,班固儒学“出于司徒之官”说;其五,冯友兰儒学渊源于“教书相礼”之职业说;等等。
以上诸说,有一定的道理,并给他人以启发。但我认为,渊源溯源问题非常幽暗复杂,加之圣人无常师,如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