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手势认知 97875194655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交流手势认知 978751946552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1.91 3.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恒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5520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31484450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恒超,天津商业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交流认知。在国内首倡建立交流认知研究领域,立足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传播学、表演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综合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到群体交往、教育教学、公关人际、行业咨询,以及人机交互等。现已主持重量和部级项目4项,以作者在非常不错性专业学术期刊等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言
  第1节  交流人际互动性
    一、交流互动性引导共享性的建立
    二、交流互动性是交流媒介使用的基础
  第2节  交流手势和手语
    一、交流手势和手语的关系
    二、交流手势向手语的习俗演化
  第3节  交流手势研究中的视频记录技术
    一、视频记录促进交流手势研究的便利性
    二、视频记录在交流手势研究中的独特优势
第2章  交流手势认知特征
  第1节  交流手势的一般特征
    一、交流手势促进认知理解和记忆
    二、交流手势减轻人际互动中的认知负荷
  第2节  手势交流和语言交流的关系
    一、手势交流和语言发生的关系
    二、手势交流和语言理解的关系
    三、手势和语言共现的生物力学观点
  第3节  手势相对独立的交流特征
    一、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反映了交流信息的变化性
    二、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导致交流认知的改变
  第4节  手势交流在教育情境中的特征
    一、教师手势交流的认知特征
    二、学生手势交流的认知特征
第3章  交流手势认知理论
  第1节  基于手势和语言表达关系的交流手势理论
    一、交流手势的“增长点理论”
    二、交流手势的“信息封装假说”
  第2节  交流手势激活理论
    一、词汇性手势生成模型或词汇检索假说
    二、图像激活假说和模拟行为的手势框架理论
  第3节  交流手势的认知节省理论
    一、交流手势降低交流认知负荷
    二、抑制交流手势的认知代价高昂
第4章  交流手势的认知功能
  第1节  交流手势认知功能概述
    一、口语交流中的会话标记
    二、口语交流中的手势表达
    三、交流手势的认知功能特征
  第2节  交流手势的认知功能类型
    一、概念化的手势
    二、手势的认知功能之一:激活时空运动信息
    三、手势的认知功能之二:操纵时空运动信息
    四、手势的认知功能之三:封装时空运动信息
    五、手势的认知功能之四:探测时空运动信息
  第3节  交流手势的认知功能系统
    一、交流手势的四个功能处于同一系统
    二、交流手势认知功能系统超越了操作性动作的表达性
  第4节  交流手势认知功能的理论解释

内容摘要
 《交流手势认知》一书围绕“交流手势认知”这一主题框架,系统性研究并阐述了交流手势认知特征、认知理论、认知功能和类型体系、交流手势和语言的关系、
交流手势与学习认知、交流
手势的表达性和个体差异性、交流手势表情与交流表情系统的关系、交流手势认知与现实中的虚拟说者设计等主题。本书提出了交流手势认知的核心观点:交流手势是人际交流过程中视觉形态
的非语言表情媒介,以人际互动性为基础,辅助、补充语言认知加工过程,激活、
操纵、封装和探测时空运动信息,表达交流思想以及情绪情感、态度。全书研究过程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建立起了系统
性的交流手势认知理论体系,通过诠释系统化的理论结构框架和实证研究发现,完整呈现出了“交流手势认知”的多元化特征。

主编推荐
手势作为交流的一种语言,是一个常常被人门忽视的领域。作者对交流手势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对手势的特征、功能、类型、表达性和对学习的贡献进行了全面探索。

精彩内容
 第1章绪言
老师:“你为什么不使用这个例子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同时用手指指着黑板中间的文字)学生:“我认为这不是一
个恰当的例子,至少不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摆摆手,并摇摇头)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常语言交流的实例,其实,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语言
交流的能力。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声音(语音、语义),按特定的顺序(语法规则)串联起来;同时,根据语言
交流的内容和情景特征,配合肢体上的各种模拟表达过程,这样,学生和老师就能够互相表达他们准确而真实的想法。当然,这类交流现象和活动可以出现在日常的各种人际交流场合。
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即时人际交流的两个基本方面:首先,交流的主要媒介是语言或交流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言语互动,因为它能够直接而明确地表达各种思想和观点。
其次,交流中,语言不是唯一的媒介,非语言媒介,如交流对象的共同可视性、表情(面部、手部、躯体等的变化性),也参与其中。并且这些众多交流媒介的发生和表达方式不是简单地随机排列起来的,它们是系统地按某种交流习惯方式默契发生、彼此配合的,并围绕着交流目的不断展开。
第1节 交流人际互动性交流(communication)界定了日常人们在人际互动中的方式与功能,即围绕特定的交流目的和问题,人们做出针对性的信息、观点沟
通和反馈,实现交流对象的

媒体评论
《交流手势认知》通过众多案例,考察了交流手势的特征和功能,让人意识到并洞悉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窥见细小的心理变化,了解人际交往中不为人所知且有趣的一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