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魂的密码 978710010413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灵魂的密码 978710010413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44.06 7.3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詹姆斯·希尔曼 朱松 译 杨曦 校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13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31060694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詹姆斯希尔曼(1926-2011),美国心理学家,深度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建了以灵魂为基础的原型心理学,被誉为美国*活力和*独创性的心理学家。

目录
第一章  概述:橡果论对心理学的救赎
第二章  向下成长
第三章  教养谬误
第四章  归于无形
第五章  存在就是被感知
第六章  先天与后天之外
第七章  廉价惊悚读物与纯粹幻想
第八章  伪装
第九章  命运
第十章  坏种子
第十一章  平庸
尾声  方法学说明
参考文献
主题词对照表
灵魂、性格和使命——詹姆斯·希尔曼访谈录

内容摘要
在《灵魂的密码》这本非同寻常的畅销书中,詹姆斯·希尔曼提出了灵魂的“橡果论”。该理论指出,就像橡果本身已经包含了成为一棵橡树的可能性一
样,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拥有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潜能。这本书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个体生命是如何蕴含独一无二的灵魂能量的。

精彩内容
人生远非理论囊括得尽的。或早或晚,我们都会受到召唤而踏上自己的路。你也许记得,这召唤就好似孩提时一股莫名冲动的瞬间涌现,像一种魔力,一
次人生轨迹上的特殊转弯,像有神谕在脑海中激荡:这才是我必须做的,这才是我要追求的。这才是我。
本书要说的正是这种召唤。
若没有这般生动和真实,这召唤也许会更像生命溪流中的轻柔推动,不知不觉中将你送至某个既定的停泊点靠岸。回首看时,你意识到有命运参与其中。
本书要说的正是这种对命运的觉知。
这种谕示和记忆如同遭受屈辱的恐怖回忆一样,将强烈影响人的一生;然而这些不可思议的时刻总是姗姗来迟。我们的理论偏爱创伤,我们的任务就是加以修通。虽然经受了早年的伤害和厄运的打击,但某些稳定的特质从一开始就被烙在我们鲜明的性格影像中了。
本书要说的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
由于早年“创伤”观点左右着人格心理学理论及其发展,在我们对个人经历进行回忆和描述时,关注点已被这些理论的毒素所渗透。影响我们生活的,与其说是童年本身,不如说是我们学到的回溯童年的方法。本书坚信,童年创伤对我们的伤害,大不过我们用创伤的方式来回忆童年,后者认为在童年时期,我们遭受不必要的外来灾难,从而造就了我们错误的一
生。
因此本书旨在揭示你本性中曾经存在、现在拥有的除伤害之外的东西,以此来对伤害做些修补;旨在纠正那些对创伤的无意义的曲解,好让你的小舟从激
流险滩中解放,重新掌舵于命运之河。那正是遗失于芸芸众生之中而必须重持的:个人的使命感,即我为何而生。
生活的因由,广义上的生命意义,宗教信仰的哲理——本书均不敢妄加评判。但是本书的确想谈谈如
下感觉:我,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存在必有原因;有些事是我在日常工作之外必须参与的,而它们赋予日常工作存在的意义;世界冥冥需要我在这里,我能够
解释自己的先天意象,并写进我的生命。
先天意象也是本书的主题,这是每个人一生的主题——在本书中我们将走进很多人的人生经历。人生
问题常在我们的西方主观主义中出没,正如它融合在自我表现的治疗中。每个在接受治疗的人,每个受治疗式内省影响、同时又被电视谈话节目的眼泪冲淡了的人,都在寻找与自身相符的人生经历:我是如何将我的生命片段拼成清晰的意象的?我是如何找到我的人生主线的?
要想揭示先天意象,我们必须摒弃我们通常使用且一直使用的心理学架构。它们揭示得不够全面。它们剪裁生命使其符合这样的架构:发展性地成长,一
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从婴儿期开始,经过不安的青少年期,到中年危机和衰老,直至死亡。沿着规划好的地图艰难前进;在你到达之前,旅行计划就已告诉你会到哪里;或者像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事先统计出来的平均数据。你的生命历程已经被将来完成时描述完毕。要是发生的事情不在预定的路线上,那就会被归入非常规的“旅程”,只好无定势地把事件进行增删,按照时间顺序分列填写在履历之中,一件接着一
件。这样的人生是缺乏情节的流水账,其聚焦在愈发乏味的中心构形,“我”,在“经历”干涸的沙漠中徘徊。
我相信我们真正的人生被夺走了——那是写在橡果中的命运——我们寻求治疗,想把它找回来。然而先天意象是找不回来的,除非我们拥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它把心理学最原始最真实的一面诠释在命运的召唤之中。否则,你将只存在于社会学的随机统计数字之中,或好比无意中受到代蒙①的驱使,行为怪诞,且充斥着怨愤和无法遏制的欲望。压抑,在所有的治疗流派中都被认为是人格结构的关键,但真正压抑的并不是过去,而是橡果以及我们过去在处理与它的关系时犯下的错误。
我们构想生命的方式把它弄得死气沉沉。我们早已停止用任何形式的浪漫和虚构的天赋去想象它们。
因此,本书也要捡起浪漫的主题,勇于用美学、玄学、神话等大视角来展望人生。为了跟上浪漫的脚步,本书也要勇于聆听“洞察”(vision)和“使命”(calling)等大词的启发,赋予它们具体化的含义。对于没有理解的,我们不会肆意贬低。即使是在后面的章节中,当我们认真看待遗传学的解释时,仍然有一些谜团只能交由玄学及神话来拆解。
首先我们需要点明的是,尽管遗传环境交互论是当今理解人的一生最主要的范式,但它遗漏了本质的东西——你感觉到的自己的特异性。如果承认我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微妙作用的产物,那么我就把自己简化为了一个确定的结果。若越是把我们现在的生活归因于生命孕育时染色体的分裂,归因于父母做了或没做什么,归因于早年经历对现在的持续影响,那么我们的一生就越像一个悲剧。那么我们翻开的,只能是由基因密码、家族遗传、创伤事件、父母潜意识和社会事件共同书写的人生情节。
除非将造成这种受害心理的理论框架破除,否则个体往往无法自己从中走出,本书则意在拨开这片阴云。我们在理论付诸实践之前,已经成为受害者。美国人现在的受害者自我意识,是硬币的反面,正面恰恰相反,是耀眼的形象:英雄式的靠自己努力的“斗士”,以不屈不挠的意志独立开创命运。受害者则是英雄黯淡的一面。说得再深一点,我们是学院派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甚至是治疗心理学的受害者,因为它们的范式都没有充分地解释及融合使命感,而这份被忽视的使命感才是潜藏在每个生命中的核心谜题。
概言之,本书要讲的是使命、命运、性格和先天意象。它们共同组成了“橡果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性将得到印证,且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