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祖国(时代人物故事) 978701021478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和我的祖国(时代人物故事) 978701021478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0.94 7.1折 100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文汇报社|责编:姜虹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21478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0元

货号30802118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孙家栋:航天是我的爱好........................................................................................1
袁隆平:鲐背之年仍为“稻粱谋”.................................................................... 11
屠呦呦:一生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21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这是生命的价值.................................................. 31
王蒙:文学是我给生活留下的情书................................................................. 40
王有德:筑起消弭沙漠的绿色长城................................................................. 49
秦怡:有一种美,对抗时间的销蚀................................................................. 59
郭兰英:留得清音遍神州..................................................................................... 69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79
叶聪:把深潜进行到大洋之底........................................................................... 89
包起帆:创新,非进不可,永无止境............................................................ 99
许振超:能工巧匠守职而不废.........................................................................109
许海峰:射落奥运首金,荣光一生守望.....................................................119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129
库尔班·尼亚孜:践行民族团结进步的好校长.......................................140
胡福明:思想的脚步要紧跟时代脉搏..........................................................150
钟南山:医中勇士,患者铠甲.........................................................................159
禹国刚: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见证者................................................169
谢辰生:祖国文物守护人...................................................................................179
马盛德:中华“非遗”守望者.........................................................................189
程泰宁:“建筑”本天成,妙手偶得之........................................................199
汪同三:做了半辈子“模型”的经济学家................................................209
柳鸣九:为了一个人文书架..............................................................................219
赵季平:我的音符,长于泥土中....................................................................228
严惠琴:国宴大师的诗情画意.........................................................................238
匡定波:“中华慧眼”从地到天.......................................................................248
王文娟:让《红楼梦》飞入寻常百姓家.....................................................258
叶嘉莹:骥老犹存万里心...................................................................................268
袁仲一: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遗迹上..........................................................278
降边嘉措:让《格萨尔》流传得更广更久................................................287
单嘉玖:我和父亲两代故宫人.........................................................................297
罗中立:讴歌泥土上的英雄..............................................................................307
常沙娜:中华赤子 敦煌女儿.........................................................................317
徐寅生:国与球,一生放不下的牵挂..........................................................327
陈爱莲:舞蹈融入了我的生命.........................................................................337
周文重:讲好中国故事,用事实说话..........................................................346
谢冕:等待更动情的诗歌...................................................................................355
梁晓庚:一流空空导弹,中国必须有!.....................................................365
汪品先:海洋与创新,风雨七十年...............................................................3

内容摘要
 本书记述了63位先进人物的故事,其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3人,“国家荣誉”获得者5人,“改革先锋”14人,还有若干院士、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等,他们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本书涵盖领域广泛,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63位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书写他们的伟
大情怀与卓越贡献,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精彩内容
 孙家栋:航天是我的爱好陆正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军委授予23位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孙家栋这年7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
2009年,他80岁生日时,收到98岁的钱学森贺信。信中说:“你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你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你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2016年,他完成收山之作“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6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由他负责主体设计的卫星多达45颗,一度同时负责3个型号卫星的总体设计,被称为“总总师”。
卫星总体设计充满挑战与压力。设计时的难题、发射前的焦虑、升空后的担忧,时刻伴随着航天人。但与航天打了半个多世纪交道的孙家栋却说:“航天已经成了我的爱好。”孙家栋说:“我这一生换过几次专业,土木工程、飞机设计、导弹研制,曾经还想学汽车制造,最后做了几十
年航天工程。是机遇把我引到时代高新技术的前沿。”“国家给予我这样的重任,受到国家这样的信任,我确实感
到非常荣幸。我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数易专业,终生结缘卫星
孙家栋祖上由山东牟平闯关东,几经周折,在辽宁省
盖县定居下来。他父亲是老孙家数辈子来的第一个读书人,毕业于张学良创办的沈阳师范学校。1929年孙家栋出生
时,父亲已是盖平师范学校校长。
1942年,高小毕业的孙家栋迎来人生第一次专业选择,考上了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在那时的东北,建高楼、筑水坝、造大桥就是相当先进的技术了。”但没等毕业,学校因战乱停课,他不得已辍学了几年。1948年年底,东北全面解放。由苏联人管理、用俄语授课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孙家栋考入学校预科学习俄语,希望今后能学习汽车制造。
1950年元宵节,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天,孙家栋计划去姐姐家过节,但听说晚上学校食堂有红烧肉。“那时候条件比较差,红烧肉很难得,我就留在学校没走。晚饭时,学校来人宣布,空军在我们这批学生中招人,有意者马上可以报名。”孙家栋当晚报名即获批准,并登上了前往沈阳空军第四航校的火车。
在航校,孙家栋的工作是俄语翻译。1951年7月,中国空军选派30名年轻人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经过多轮考核、层层选拔,孙家栋成为其中之一,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和管理。
1958年,孙家栋等23名学员学成归国。在苏联近7年的留学生涯,他各科全优,毕业时获得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当年,苏联红军全军只有13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时,由钱学森任院长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组建不到两年,急需人才。这23位留学生回国前夕,聂荣臻元帅看中了他们。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聂帅要人,我不敢不给。给你三分之二,我留8个。”这批留学生中,除了孙家栋,还有孙敬良、李伯勇、于龙淮、刘从军等,都成为日后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专家。孙家栋转换专业方向,开始了9年的导弹研制生涯,由总体设计员、总体组长、总体设计室主任,直到担任总体部副主任,参与了我国这一时期所有型号导弹的研制、开发。
1967年7月29日,孙家栋一生难以忘怀。北京盛夏,“文化大革命”也日渐火热,由于行政领导干部“靠边站”,国防科委的一位参谋直接到他家里,传达一份命令:“中央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向聂荣臻元帅推荐了你。根据聂老总指示,上级决定调你去负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他终生结缘卫星。
两度直言,“东方红”唱响太空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次年,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也要
搞人造卫星。”20世纪60年代,中央下决心加快卫星研制,但当时卫星研制分散在中国科学院和其他若干个部门,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不便。“文革”开始后,工作更是困难。为此,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把科学院和五院的力量组织起来。孙家栋说:“科学院的人理论、
学术水平高,但没有搞工程的经验。我们研制导弹,已经搞了三四个回合,多少有点经验,就调了十几个人过去。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