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诃夫的玫瑰 978754478731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契诃夫的玫瑰 978754478731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9.24 5.0折 118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春芳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731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31216762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戏剧学、电影学。主要著作有《戏剧学导论》《呈现与阐释》《意象生成》《她的舞台》《戏剧交响》等,传记《我心归处是敦煌》以及诗集《四月的沉醉》等。

目录
前 言
第1章 俄罗斯的园丁
第2章 自然之子
第3章 狂热的园艺师
第4章 生命中的第一朵玫瑰
第5章 进入俄罗斯文学的玫瑰园
第6章 梅利霍沃的玫瑰
第7章 别了,苦涩的玫瑰
第8章 不轻易送出的玫瑰
第9章 雅尔塔的玫瑰别墅
第10章 所有的春天抵不上你
第11章 没有绽放的玫瑰
第12章 玫瑰的守望与回忆
契诃夫年表
后 记

内容摘要
契诃夫是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之一,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他亲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花园,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他在四十四年的人生岁月中,一半时间在生病,一半时间在写作、造园和旅行。他是为数不多的在文学中以自己特有的伦理道德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早在16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人生追求的核心在于对“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救赎。这位培植花园的俄罗斯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
契诃夫一生钟爱玫瑰。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亲手在雅尔塔的别墅花园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如今这些玫瑰还在吗?这本由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契诃夫的精神传记,以契诃夫对于自然的真挚热爱为基底作人物传记,漫步他人生的重要节点,引领我们踏上一场“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心灵奇旅。
本书精装全彩,收录300余幅精美插图,既有珍贵历史图片,又有专业摄影师亲赴俄罗斯拍摄的高清相片,真正走进契诃夫的精神深处,感悟他对自然、土地、花园以及文学和艺术的爱。只要契诃夫的花园还在,这一伟大而高尚的灵魂就永驻人间。

主编推荐
文学巨匠的精神传记,寻找玫瑰的心灵奇旅!收录300余幅精美彩色插图,展现契诃夫在文学之林和自然之花园中的不朽人生,还原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底色。

精彩内容
前言
契诃夫是一位小说家和戏剧家,但是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
伊利亚·爱伦堡在《重读契诃夫》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是一个狂热的园艺师,他播种花籽儿,移栽花苗,嫁接花木。他在尼斯旅游的时候,曾经担心自家花园里的两棵百合花是否被人踩坏。他在家书中恳求家人好好浇灌新栽的果木。在雅尔塔的别墅里,由他栽种的茶花开花的时候,他给在莫斯科的妻子发了电报报喜。他邮购树种,为幼苗寻找瓦罐,精心照料刚刚栽种的树苗。园艺并不单纯是他的一种嗜好,就如同很多人嗜好垂钓或打猎,他从树木的生长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对于生命的肯定。”契诃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写小说,自己愿意当一个园艺师。他热爱自然和土地,他写下的许许多多关于自然的赞颂就是明证。《万尼亚舅舅》中的阿斯特罗夫医生对森林的热爱也是契诃夫的心声:“森林能使土地变得美丽,能培养我们的美感,能够提高我们的灵魂。”契诃夫很早就意识到享乐的生活腐蚀着人的灵感和创造力,阻碍人领悟真正的幸福。他说,每一次写作就是采撷最美鲜花的花粉,就是一次死亡;而每一次回归自然,便是重获一次新生。他说:“大自然是一种良好的镇静剂。它能使人不斤斤计较,就是说使人淡漠。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也需要淡漠。只有淡漠的人方能清晰地看待事物,方能公正,方能工作。”契诃夫从小酷爱大自然。在备受压抑的苦难童年,港口、草原涵养了契诃夫的心田,自然的朴素和美好浸润了他整个灵魂,给这个缺少快乐的孩子短暂却珍贵的幸福和自由。契诃夫一生亲近自然,和自然息息相通。他说:“艺术家的全部精力应当转到两种力量—人和自然。”他在创作中向往着大自然,向往着如自然般健康、纯洁、完善的人性。
他说自己骨子里流着农民的血。他热爱土地和自然。他爱树、花和大河,爱森林、草原和鸟类;他领略过古老泰加森林的神话与秘密;他也曾热情地赞叹和歌颂过叶尼塞河的雄伟与壮观。他在梅利霍沃和雅尔塔动手建造自己的花园,不是为了享用瓜果蔬菜,而是为了亲近自然,体悟大自然的规律。春去秋来,四季更迭,他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他在小小的花园里感受到造化的神奇与馈赠,感受到存在的本源,感受到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有一死,人的灵魂与万物共有同一命运。培植花园的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
契诃夫拥有一颗园丁的心,无论是建造花园还是从事文学创作。
他坚信有意义的人生就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园丁是大地上的造物主,作家是形象世界的造物主,他们都应该致力于培养人的德性、精神与心智。
在梅利霍沃,他带领全家修葺房屋,油漆地板,种植树木花卉,建起果园和菜地。在雅尔塔的白色别墅,看到亲手培育的茶花盛开的时候,他雀跃如同孩子。他给一生中唯一真爱的人献上自己栽种的玫瑰。他从自然万物的生长中,感受到生命的馈赠和幸福的恩赐。如果我们理解他在小说《大学生》(1894年)中谈到的那种“灵魂里掀起的快乐”,体会到小说结尾那段话的深意,或许我们就会由衷地敬慕这一可爱的灵魂。
如何才能从苦难的生活中窥见生活的美妙、神奇、充满高尚的意义?
神学、哲学、艺术、文学很早就统一在了他觉醒的生活中,他的灵魂也早就进入了“澄明之境”。因此,即便在肺结核的折磨下,他依然能把寄居乡间的生活过得流光溢彩:他能与马尔科维奇的灵魂夜夜为伴;他怜悯世间那些沉沦和颓废的灵魂,并认为“清理精神世界的淤泥”“阻止心灵的消沉”也是伟大的事业;他对“艺术家总的纲领”孜孜以求;他说自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完全是出于生命的自觉,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无关;他渴望着把血管里的奴性一点点挤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每天清晨都可以在生命的地平线上见到自由的阳光。
他亲自照料花园,挖掘池塘,栽种草药,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花园里散步。他从国外购买花木种子,亲自栽培并精心护理,还给园林里的花草编目。他对播种苜蓿、观察群鸟、孵化小鹅等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有趣,没事就喜欢待在花园里,在那里观察果树、灌木,有时还自己修修剪剪。日久天长,他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侍弄花草还是垂丝钓鱼,或者与人谈话,他都能同时进行和写作有关的思考与工作。对于花园的痴迷和身处自然的骄傲,洋溢在他写给友人的信中。“夜莺又在凄厉地悲啼,月亮彻夜都在苦闷地思念着情人。”“白头翁正陶醉在天伦之乐之中,高唱赞美大自然的颂歌。”他说亲近大自然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舍此不可能有幸福。
多么有趣而深情的灵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