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张爱玲(精)/笔记书赏读 97875326561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奇张爱玲(精)/笔记书赏读 978753265613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3.14 5.3折 10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淳子|责编:李婉青

出版社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5613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0元

货号30938622

上书时间2024-0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淳子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辅以历史照片、踏访纪录,再现了一个独特而生动的张爱玲,展示了她人性、真实、隐秘的一面,以及,张爱玲的气息。值得珍藏!
2.《传奇·张爱玲》采用独具匠心的笔记书形式,黑、金双色雅昌精印。内文版式清新雅致,精心设计,留有可供书写的空白,方便“张迷”与心中的文艺女神对话。
3.古曼亚麻纹艺术纸、复古时尚色系;纸面精装、内覆海绵,手感舒适;精巧开本适合随身读,整体形制无可替代。
4.迷张爱玲的人,大多是贴身的迷、贴心的迷,甚至“张迷”大多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如白先勇、李碧华、余秋雨、夏志清、李欧梵、贾平凹,等等。那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同样是大咖级的“张迷”——国家一级文艺编辑、原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淳子女士笔下的张爱玲。

目录
《传奇张爱玲(精)/笔记书赏读》无目录

内容摘要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张爱玲的一生
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的张爱玲(1920-1952年),第二部分是在美国四十年的张爱玲(1955-1995年)。本书的编著者淳子是国内首位取得第一手资料完整呈现张爱玲在美国四十年的生活的作者。本书以主题笔记的形式,以“花开
花落张爱玲”为题,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历史照片、踏访记录,勾勒出一个独特而生动的张爱玲,展示了她的传奇人生。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为本书作序。

精彩内容
 1938年。
国家前途未卜,文坛大放异彩。
京派海派第三种人论证
蓄势待发,种种啼笑姻缘此起彼伏,有血有泪,作为舞台中心的上海,什么阵仗没有见过?
连台好戏纷纷上场.海派祭酒张爱玲还在青春叛逆期。
日后的张爱玲张派,正是海派的血脉。此为后话。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日本人武力占领了上海除租
界以外的全部地区。
外侨们不愿意相信,上海的自由、繁华、摩登即将结束。
李鸿章家族的地产均在租界。暂时安全。
舅舅家和继母家一样,在吃的上面,极尽讲究。
圆桌面上,白瓷定窑餐具,八只冷盆已经摆开,众人寒暄致贺入座,每人面前温着一盅绍兴酒。
庶几,热菜一只一只端上来,有鸽子蛋烩熊掌、康熙御膳豆腐、酒酿鲥鱼;待蟹黄鳌肉烧端上来时,张爱玲不由得想起《红楼梦》林黛玉吃蟹,才吃了一点子蟹腿里的肉,就胃痛起来,宝玉忙不迭伺候温酒。这一幕想着,不觉就多吃几筷子。
又端来一个炭烧火锅,除了惯例讨口彩的八宝什锦外,还配了韭菜饺子、松仁
卷,这是他们黄家独有的吃法。
上海即将沦陷,或者说,沦陷已经开始。桌上的人们不遗余力地享受着,奢侈着,放纵着,因为害怕没有明天。
外面,性急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放起鞭炮,零零落落,此起彼伏。
舅妈把张爱玲叫到二楼
,挑了几段衣料给她。
张爱玲一阵委屈。
曾几何时,李鸿章家的人,倒要靠别人接济了。
她常常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怀疑自己,怀疑母亲,在未成年人的自夸和自卑里受着煎熬。
母亲说:“我只能给你一
笔钱,你要么用这笔钱做嫁
妆,嫁给好人家,要么出国念书。你要自己选。”爱玲道:“我要到英国读大学,画卡通片,比林语堂
还要出风头,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净利落的生活,像你和姑姑。”母亲道:“从前你学钢琴,学绘画,都半途而废了。
这次可不行。”母亲愿意成全女儿,另外给张爱玲请了一位外教辅导数学。学费很贵,且只收美金。又是母亲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来的。母亲还是希望她重归父亲的家。放弃巨大的遗产,可惜了,也便宜了继母。
1939年,德国人攻陷波兰。
张爱玲考上了伦敦大学,护照也办好了,还是不能走。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欧洲正处于战争时刻。
敦刻尔克大撤退。
姑姑、母亲、张爱玲,三个女人,一早,抢着看报纸。
“再等等看吧,都说就要
打起来了。”母亲说。
张爱玲不响,不提,不过心里着急。
周末,姑姑在家里没事,忽然笑道:“想吃包子。
自己来包。”张爱玲道:“没有馅子。
”“有芝麻酱。”姑姑一面和面,又轻声笑道:“我也
没做过。”蒸笼冒水蒸气,模糊了镜片,姑姑摘下来揩拭,见
她眼皮上有一道曲折的白痕,张爱玲问是什么。
“是你父亲打的。那时候我已经跟他为了宋版书和你二伯父打官司。你父亲居然背叛我。我不理他了。你给关起来后,你母亲求我。只好去一趟,你父亲一见我就跳起来抡着烟枪打。到医院去缝了三针,倒也没人注意。”张爱玲寂然。又是她惹的祸。
芝麻酱包子蒸出来,没有发酵,皮子有点像皮革。
姑姑说还不错,张爱玲也说这馅子好,一面吃着,忽然流下泪来。姑姑也没看见。
她占了母亲的床,也占用了母亲的养老钱。
她洗碗打碎了一只茶壶,幸而是纯白的,自己去配了一只,英国货,花了三块钱。这个家奉行分账,谁也
不占谁的便宜。当然,张爱玲的这份,是母亲出的。她必须用做家务来抵扣。其实有保姆。
这天,母亲节。
路过一家花店,橱窗里一丛芍药,有一朵开得最好,长圆形的花,深粉红色复瓣,金黄色花蕊。
走进去笑问:“我只要一
朵。多少钱?”“七角钱。”那时,七角钱,可以买十份早餐。
店里的伙计是个瘦小的俄国人,穿着俄罗斯白布长衫,苍白的脸,特别殷勤地抽出张爱玲指定的这一朵,小心翼翼用绿色蜡纸包裹起来,再覆上一层白色镂空纱纸,只露出一张花骨朵的睑。
回家,她递给母亲。
母亲卸去白纸绿纸卷,露出花蒂,原来这朵花太沉重,蒂子断了,用铁丝支撑着。
“不要紧,插在水里还可以开好些天。”母亲的声音意外的柔和。她亲自去拿一只水晶杯子插花,搁在床头柜上。花居然开了两个星期才谢。
P28-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