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诗词选(典藏版)(精)/国学经典 978753487409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清照诗词选(典藏版)(精)/国学经典 978753487409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1.58 4.7折 46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李清照|校注:孙秋克

出版社中州古籍

ISBN9787534874093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0077869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1才女”之称。其作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感时伤逝,情调哀婉。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亦极具可读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徐培均,研究员。1928年8月生于江苏建湖。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上海越剧院任编剧。1982年调上海社科院,任古典文学室主任、研究员,兼上海作协古典组组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秦少游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淮海居士长短句校注》、《淮海集笺注》、《秦少游年谱长编》等。

目录
词选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人娇(玉瘦香浓)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怨王孙(帝里春晚)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行香子(草际鸣蛩)
  念奴娇(萧条庭院)
  点绛唇(寂寞深闺)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满庭芳(小阁藏春)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长寿乐(微寒应候)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声声慢(寻寻觅觅)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忆秦娥(临高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清平乐(年年雪里)
  新荷叶(漙露初零)
  永遇乐(落日镕金
诗选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晓梦

内容摘要
 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
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孙秋克注评的《李清照诗词选(典藏版)(精)》选取其著名诗词作品,加以注释,评析。

精彩内容
 花中之桂,秋来飘香。那一种沁人心脾的异香,馥郁而不觉其浓腻,在秋风中时断时续地飘散,香彻天地宇宙,赢得许多人的喜爱。秋天若是没了桂花的点缀和醉人的甜香,一定会让人感到有所欠缺。正值
初秋雨夜,我在古城丽江灯下,品读易安这咏桂花的名篇。窗外的桂花正在向雨丝吐露芳菲,微凉的风,送进窗中缕缕芳香。心神不觉恍惚——竟不知这是真
实的,还是遥遥千年前词女笔下的花香。
这是一首咏物词。咏物,不仅在易安的作品中比较引入注目,而且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题材。所
以,我们借此对中国文学史上咏物题材的发展,以及咏物的基本特点,作个简单的勾勒。
古人在与自然的无数次对话中,产生了咏物这一
类文学作品。由于中国诗人天性含蓄敏感,早在屈原
时代,咏物已成为寄托思想感情的方式。咏物之寄托,往往具有深刻的寓意或说是象征性,以此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早熟,又使得这种联想总是和道德、品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物象的人格化特征。
并非一开始就有完整的咏物诗,它是由单一的意象发展来的。如孔子在《论语》中咏叹:“逝者如斯夫。”这是以川流不息的河水,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
慨。再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以松柏的品性,表现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或许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个比喻而已,其实它没有这么简单。象征
也具有比喻的成分,却比它更富于联想。
屈原的《离骚》创造了香花芳草与恶禽臭物、先贤明君与昏君佞臣、瑰丽天宫与龌龊人间等相互对立的意象群,用以象征光明与黑暗、现实与理想的交战,这不是单个比喻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但说到咏物,他早期的诗篇《橘颂》,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的咏物诗。年轻的屈原以橘树扎根故土,立志坚定,秉德无私,内外皆美等品性,寄托了自己热爱祖国、追求理想的高洁品格。有所寄托是咏物的基本特点,因而诗人对物的刻画,在神不在形。对于物象,他要通过概括、提炼来表达的,只是与其寄寓情感之间的神似,而不需要逼真地描摹其形状。所以《橘颂
》通篇颂橘,却句甸言志。对橘树的描写,与其志紧密结合,从而奠定了中国古典咏物诗的基本审美特征

随着文学的发展,咏物的审美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如果我们把《橘颂》以来中国古典咏物诗词做个大全的话,想来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
形式之完美,一定会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现在我们回到这首词。桂花,似乎向来被人们当作功名利禄的象征,且难免带有几分庸俗势利之气。
成语有“蟾宫折桂”,这是科举时代多少读书郎的向往,又寄托了多少人的期望。就连《牡丹亭》中对爱情热烈追求,对梦中情人生死相与的杜丽娘,在为爱情而死的前夕为自己写生,题在上头的诗也道:“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