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运1909(晚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精)/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 97875153485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运1909(晚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精)/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 9787515348582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44.7 5.6折 8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雪珥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8582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0元

货号3955480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贯印象,清王朝的最后改革是以“皇族内阁”的骗局和闹剧作为收场的,充满了荒诞气氛。《国运1909(晚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精)》作者雪珥将自己定位于“历史拾荒者”的角色,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和律师的严谨两项从业训练与经验,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爬捡出许多被忽视和遗忘的真相。正如他的比喻,追寻历史真相如盲人摸象,许多人摸到了象的屁股,他却拽住了象的尾巴。

作者简介
雪珥,本名蒋文胜,中国改革史及战略史学者。
1991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曾在担任公务员9年,获得律师资格;中国最早的财经专栏作家之一;曾在澳中两国经营企业十多年。
自2006年开始中国改革史的系统研究及写作,同时研究中国战略史及国际关系,重点是南海战略、新疆战略及中美、中澳关系。
目前担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西悉尼大学澳中文化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恭王府特聘研究员兼近代改革研究室主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家族企业》杂志顾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多家商学院EMBA授课教授;《中国经营报》《国家人文历史》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报刊专栏作家。

目录
本书初版自序  沉没的大多数
第一章 金銮殿上新来的年轻人
  紫禁城的鸡叫
  1909年的春天故事
  爱新觉罗“软着陆”
  大清青年近卫军
  “橡皮图章”雄起
  大海航行“拷”舵手
第二章 老官场的弯弯道
  袁世凯冬眠
  金枪不倒张之洞
  庆亲王的首富宿命
  弄潮儿溺水
  不端的年代
  “蒙”“瞎”官府
  腐败的跳蚤
  司法独立vs私法独利
  善耆不善骑
  “唐僧”不是吃素的
  官场如赌
第三章 黄龙旗下的资本主义
  “铁老大”出轨
  爱国公债终误国
  “牛”背上的大清
  开滦煤矿地道战
  “黑金”超限战
  帝国的墙脚
  “爱国”企业家
  延伸阅读——胡雪岩:花花轿子人抬人
  伶仃洋畔建“特区”
  腐烂的根基
  延伸阅读——帝国商人反击战
第四章 大清国的“新新人类”
  “半吊子”大跃进
  难产的美国梦
  文化有罪,汉字无理
第五章 鼓与呼:世乱难为人
  “烂尾”的仁政
  宜春没有“春天”
  在失望的田野上
  枪杆子霍元甲
第六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无毒不“圣人”
  康有为“熊市”
  大清国的流感
  瞎眼的叹息
第七章 亮剑,抑或舔伤
  龙旗插上东沙岛
  中朝“间岛”争端
  延伸阅读——带刺的金达莱:清代视野下的朝鲜问题

内容摘要
 《国运1909(晚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精)/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从一个年份——1909年切入,描绘了晚清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如何在经历了旧官僚体制处处掣肘,新社会矛盾重重纠葛后,游走在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最终一步步走向失败,酿成了一个王朝的悲剧。
一百多年前,改革曾经是中国的主旋律。一个锐意改革的王朝为什么最后会垮掉?中央威权削弱,政府公信力丧失,全民腐败,社会躁动。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晚清败亡,不是源于革命的摧毁,而在于抗拒改革数十年后,在一次次盲目的改革中死于冒进,这也是中国近代改革的主要症结之一。

精彩内容
 “唐僧”不是吃素的“唐僧”当然不吃素,这是全大清国的领导干部们都知道的。
“唐僧”大名唐绍仪,大清国正部级领导干部、后来的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时人多在日记、书信中用隐语“三藏”称谓之,与称呼李鸿章为“合肥”、翁同龢为“常熟”相仿佛。
唐绍仪和唐僧一般生得十分端正,而且据说身高在1。
80米,以此伟仪出任中国外交部长乃至总理,当然很能为国争光。
“三藏”不吃素,而是杂食、通吃。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他熟悉美国式的政治“西餐”,民主、文明不离口,令美国人爱煞乐煞,《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等大报不时刊发有关他的报道。“西餐”之外,唐绍仪对中国特色的权力烹饪亦颇为拿手,烹煮煎炒,左右逢源。
在大清国他能一人兼任外务部右侍郎、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跨越外交、
交通、财税各领域,到了民国则能迅速与革命党混成同志加兄弟(他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前清干部),乃至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
中国历史,尤其近现代史,从来就不缺风派人物,但风派人物做到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则唐绍仪绝对是凤毛麟角。
1909年对于“唐僧”来说有点流年不利,风向不好判断。
开年的时候,他正好在美国忙着外交大事,一是为东北的开发开放争取美国援助,二是响应德国皇帝的号召,争取建立中、美、德三国同盟。这两件都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因此,当唐绍仪在1908年的秋天率团到达美国后,美国报纸就一直在紧密追踪,《纽约时报》专门刊发了两个整版的长篇报道,配发了唐绍仪的大幅照片。
“唐僧”到了西天,虽然宾至如归,却只拿到了无字的经书。现实的美国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终选择了与日本妥协,以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权换取日本对这一地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承诺。
当唐绍仪在华盛顿的新年钟声中郁闷彷徨时,国内传来惊人消息:大清国改革开放的旗手袁世凯,离奇而突然地由于健康原因退居二线。
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动态的罗斯福总统于1月2日致信德国皇帝,认为袁的下台表明“中国人不管在内政还是外交上,都难以执行任何既定政策,我们除了和他们更为慎重地打交道外,没有别的选择”。总统同时提到,“此间的中国特使”被这一消息震惊了,将立即回国。
一周之后(1月8日),北京下令召回唐绍仪。次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各大报同时刊登了这一消息,明确指出,唐被召回是受到了袁世凯事件的牵连。同一天的《基督教箴言报》(ChristianScienceMonitor)则用将近整版的篇幅刊登文章《当代中国为年轻美国提供巨大机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