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微草堂笔记/中文经典100句 978754266864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阅微草堂笔记/中文经典100句 978754266864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9.68 5.0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文心工作室|责编:朱静蔚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68646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873091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文心工作室简介 王丽雯︱台湾地区大学中文所硕士,曾获台湾地区地区“国艺会”创作补助、金车奇幻小说首奖、台大文学奖小说首奖、台湾地区地区教育部门文艺创作奖散文特优等奖助。吴秉勋︱东海大学中文系博士,专攻中国文学与哲学思想。曾在台中大道初中、新竹光复中学担任国文科教师与导师。杨于萱︱逢甲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联合大学华语文学系兼任讲师。白百伶︱台湾地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喜欢简单而纯净的事物,酷爱阅读与思考。谢明辉︱台湾地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亚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案助理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山大学教学优良课程奖、亚洲大学创新教材奖和学术研究奖励,台湾地区中山大学文学院创院以首位获有发明证书者。蔡明蓉︱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台湾地区警察专科学校兼任,讲授戏剧选读、现代戏剧欣赏与习作、阅读与作文等课程,常透过教学增益学生学习效能与多元智慧。刘柏正︱台湾地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叙事文学,专长为明清小说。林彦宏︱东华大学中文所博士,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关心生命,爱玩,乐于邀集朋友在阅读与书写中游戏。季旭昇 (总策划)1953年生,台湾地区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台湾地区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现任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说文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读本》等。1994年,台湾地区地区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字圆其说》专栏撰稿。商周出版书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经典100句》 总策划,2007年出版《汉字说清楚》。

目录
天地无心,视听在民
  人心一动,鬼神知之
  天地鬼神,恒于一事偶露其巧,使人知警
  巧者,造物之所忌。机械万端,反而自及,天道也
  人心愈巧,则鬼神之机亦愈巧
  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海客无心,则白鸥可狎
  心无余闲,则一切爱根欲根无处容着,一切魔障不祛自退矣
  非礼之祀,鬼神且不受,况非义之祀乎?
  知为妖魅所惑者,皆邪念先萌耳
  悍戾者必遇其敌,人所不能制者,鬼亦忌而共制之
  胜妖当以德,以力相角,终无胜理
  心定则气聚,心一动则气散矣
  人知兆发于鬼神,而人事应之;不知实兆发于人事,而鬼神应之
  大抵名愈高则责愈严,术愈巧则罚愈重
  惟愚故诚,惟诚故鬼神为之格
  鬼神之故,有可知有不可知,存而不论可矣
  庶女呼天,雷电下击
  自恃可为,遂为人所不敢为,卒至溃败决裂
  世故太深,则趋避太巧耳
  缁衣黄冠,或坐蜕不仆;忠臣烈女,或骸存不腐,皆神足以持其形耳
  一切世事心计,皆出古人上
  天地无心,视听在民
  肴酒必丰,敬鬼神也;无所祈请,远之也
  祸患常生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天下之大,孰肯以真形示人者
闻之者足以戒
  即求而得之,亦必其命所应有,虽不求亦得也
  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
  夫死生数也,数已尽矣,犹以小术与天争,何其不知命乎?
  顾天地生财,只有此数。此得则彼失,此盈则彼亏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
  食人之食,不可不事人之事
  取非所有者,终不能有,且适以自戕也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一犬吠影,每至于百犬吠声
  事太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存
  必当为者而亦不为,往往坐失事机,留为祸本
  情有所牵,物必抵隙
  凡反间内应,亦必以同类,非其同类,不能投其好而入,伺其隙而抵也
  凡事不可载入行状,即断断不可为
  骨非药物所能换,缘亦非情好所能结
  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
  君弃其结发而昵我,此岂可托终身者乎?
  现身说法,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矫枉过直,顾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酿事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以智勇之略,败于意外者,其数在天,不得而尤人。以驽下之才,败于胜己者,其过在己,亦不得而尤人
  古人嫌隙,多起于俳谐。不如并此无之,更全交之道耳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戕
种桃李者得其实
  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泽麋林鹿,劘其牙者几许命也
  义所当报,不必谈因果
  儒释之宗旨虽殊,至其教人为善,则意归一辙
  大抵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有施必报者,人之情。既已种因,终当结果
  无心布施,功德最大
  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
  业有满时,则债有还日
  人不入山,虎豹焉能食;舟不航海,鲸鲵焉能吞?
  以三生论因果,惕以未来;以一念论因果,戒以现在
  知刻酷之积怨,不知忠厚亦能积怨也
  利人脩脯,误人子弟,谴责亦最重
  刑赏有所不及,褒贬有所弗恤者,则佛以因果劝人善,其事殊,其意同也
  捐身锋镝,轻若鸿毛
  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
  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其福正以其蠢也
  愚者恒为智者败,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
  黄泉易逝,青史难诬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恃其钱神,至能驱鬼,心计可谓巧矣,而卒不能逃幽冥之业镜
  小慈是大慈之贼
举世尽从忙里老
  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
  非惟私情为障,即公心亦为障
  君子义不负人,不以生死有异也;小人无往不负人,亦不以生死有异也
  仕宦热中,其强悍者必怙权,怙权者必狠而愎;其孱弱者必固位,固位者必险而深
  故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苟同
  盖棺以后,论定犹难。况乎文酒流连,唱予和汝之日哉
  家庭骨肉,当处处留将来相见地也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不见可欲故不乱,见则乱矣
  不求幸胜,不求过胜,此其所以终胜欤?
  以势交者,势败则离;以财交者,财尽则散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曾经极乐之境,稍不适则觉苦;曾经极苦之境,稍得宽则觉乐矣
  祖父之积累如是其难,子孙之败坏如是其易也
  用兵者务得敌之情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世情万变
  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汨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
  《春秋》责备贤者,未可以士大夫之义,律儿女子
  误而即觉,是谓聪明;觉而不回护,是谓正直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以讲经立门户,纷纭辩驳,其说愈详而经亦愈荒
  儒者著书,当存风化,虽齐谐志怪,亦不当收悖理之言
  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
  世情万变,治家者平心处之可矣
  盖怨毒之念,根于性识,一朝相遇,如相反之药,虽枯根朽草,本自无知,其气味自能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阅微草堂笔记》小说的名句近一百则,每个篇目分为四大板块:名句的诞生、完全读懂名句、名句的故事、历久弥新说名句。作者用朴实的笔记体文字呈现了当时各阶层生活的光怪陆离:身在庙堂更见其黑,道学家其实更为虚伪,百姓生活的状况和境遇其实比所见更糟
……与《聊斋志异》齐名的《阅微草堂笔记》,它的价值
应被更多人所见。

精彩内容
 胜妖当以德,以力相角,终无胜理名句的诞生吾闻胜妖当以德,以力相角,终无胜理。冤冤相报,吾虑祸不止此也。
——卷十三·槐西杂志三完全读懂名句1.相角:彼此竞争、
角力,对抗的意思。
语译:我听说要战胜妖怪,要以德行为首。徒用武力相抗,不可能得到胜利。以冤报冤更不是好对策,我担忧的是如此一来还会招致更大的灾祸啊!
名句的故事本篇名句出自一则描述学生与私塾附近的狐仙相处不睦的故事。
一位老儒生受雇于乡里私塾,教导孩子识字读书。私塾旁有个柴房,相传是狐仙聚居处,村民都不敢稍有妄动。这群学生异
常顽皮,经常在那儿撒尿胡搞。一日,老儒生到外地参加葬礼,隔日才能返校。学生趁着老师不在,相继将课堂桌椅积聚为舞台,且将脸涂上颜色,胡乱演起戏来。岂料,老儒生突然回来,将刁钻学生
毒打一顿,忿忿而去。村民觉得尽管学生顽皮,但毕竟年纪尚小,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都怪怨老儒生过于严厉。隔天老儒生回来,竟
说昨日他并未回私塾,众人这才发现原来是狐仙的报复。有村民想去土地公庙告状,有村民想拆柴房泄愤。此时,某位村民表示,这群孩子实在过于无礼,被教训一顿也不为过。要战胜妖怪得依凭道德、品行,而非武力,若持
续以武力相抗,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暴制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祸啊!
全篇借由邻里间居民的对话,传达出处世之道。
其中规劝众人的村民可谓深谋远虑。试问若村民任情绪肆意高涨,决定以武力相抗,岂不造成另一个灾难的开端?心平气和才是处事待人的首要之策。
历久弥新说名句名句提到的观念甚是明理,“冤冤相报”不仅不是制暴的方式,反而易产生更大的灾祸。“以德服人”是中国历史中非常具有智慧的治世锦囊。古语“得人心者得天下”和《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都是此心法的延续。
以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蜀国丞相诸葛亮擒拿孟获的故事为例:诸葛亮以超人的智慧和忍耐力,七擒七纵孟获,最终使得这位南方蛮夷领袖心服口服,彻底清除蜀国在南方的心头大患。足以说明“以德服人”的胜战之理。
此例对于敌人或暴徒,一
般人都倾向于以暴制暴,然而以暴力克制的方法,虽然能使逞凶者一时隐遁
求饶,却不是长久之策。
愈是刁蛮的对象,愈不该以暴力凌驾其上,因为若稍有闪失,将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如何让对方心服口服,有赖于智慧与德行。
《孟子·公孙丑上》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其意思是说,依恃武力为王的霸主,虽然可以称霸天下,但依靠德行治世的仁王,才是真能称王于天下的王者。因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依靠武力让人服从,不是心悦诚服的归服,而是力量不足以反抗的屈服,那仅是短暂
的和平,非长久之道。再者,以力服人更会让对方心生憎恶,反而会种下灾祸的种子。纪昀说“胜妖当以德”,表面上虽在说妖谈鬼,实际上是在比喻人间至理啊!
P33-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