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蒙台梭利幼儿日常生活练习) 97875180135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蒙台梭利幼儿日常生活练习) 978751801355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7.53 5.9折 29.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艳华

出版社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13555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151264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艳华,滕州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龙泉办事处2005年度有突出贡献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亲子教育、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系《教育导报》《学习报》特约评论员。

目录
爱的智慧篇
  1 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
  2 教具并非玩具,却一样有趣
  3 触摸孩子温暖的内心
  4 童年的秘密
  日常生活练习
  敏锐的触觉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
  视觉训练与记忆力
  听觉练习有利于审美和鉴赏
  尽可能训练幼儿的嗅觉和味觉
  爱的智慧可以训练孩子特殊的感觉
意志训练篇
  1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意志薄弱”的人
  2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蒙台梭利幼儿日常生活练习
  2 意志不是水上漂泊的船
  3 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需要保护
  4 爱可能会削弱孩子的意志
  日常生活练习
  以适当的规定来磨砺孩子的意志
  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应该坚强
  孩子也有权利决定某件事
  坚定的意志与乖僻、“死心眼”
  训练孩子做事迅速、果断
能力培养篇
  1 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2 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3 征服感和自我纠错
  4 幼儿也会为自己“服务”
  日常生活练习
  学习穿戴衣帽
  让你的宝贝也做做家务
  园艺和手工是孩子的乐趣
  孩子也能走较长的路
  运动和节奏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合作能力对孩子很重要
  小宝贝也可以保护自己
  学习做个“小领导”
智力开发篇
  1 想象力是坚实岩石上的辉煌宫殿
  2 你应该激活孩子内在的潜能
  3 学习是一种快乐--别让休息打断了孩子的学习
  4 美是幼儿天性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练习
  培养与鼓励幼儿的好奇心
  用游戏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表达能力很重要
  数学训练案例
  音乐是一种天赋
  文字敏感性的培养
  让孩子去乱涂乱画
人格塑造篇
  1 成人的鲁莽令人吃惊
  2 理想幼儿的人格
  3 自尊心是这样树立的
  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蒙台梭利幼儿日常生活练习
  4 与孩子一起塑造孩子的人格
  日常生活练习
  给孩子尝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独立地、重复地“工作”
  幼儿也应该学会自我控制
  帮助孩子自我定位
  让独生子女融入集体生活
习惯养成篇
  1 引导孩子养成优雅从容的语言习惯
  2 文明礼貌需要大人以身作则
  3 小淑女和小绅士的优雅
  4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
  日常生活练习
  生活礼仪训练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增加就餐时的“成就感”
  纪律性的培养
  适当设障碍培养孩子的耐心
后记:观察生命、尊重生命、协助生命

内容摘要
 杨艳华编写的《好父母成就好孩子(蒙台梭利幼
儿日常生活练习)》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蒙氏教育。爱的智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并非传授给孩子知识那么简单:意志的训练,让孩子自觉建立起抑制与冲动的良好关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拥有征服感,获得自我纠错、自我学习的才智;智力的开发,将激活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惊人潜能;人格的塑造,能让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让每个孩子成为优雅的社会达人!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且完整地提出了一整套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方法。不仅将蒙氏教育理念与当代中国教育形势完美结合,而且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教育”观念和“强制灌输”形式进行了剖析。

精彩内容
 灌输式教育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反常,心胸狭隘,当他们长大后,也会对社会和他人不信任、不尊重。大家可能会看到,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淡漠,缺乏诚信观念,甚至自私
利、唯利是图的习性普遍存在,有的行为甚至被视为正当。在那些深受其害、没有抵制和反省能力的人们心中,人格的内涵已经趋于苍白,甚至已经失去了人格的自觉意识。虽然我们不能说原因完全是、但至少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教育者剥夺了孩子从小自我发展的权利。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容器;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而不能任意被改造。用知识或其他说法改造一个人,最终会使他们变成吸纳知识的工具,或许只要十几年的时间;但要
陶冶一个人,使他成为真正有德行和情操的人,则需
要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文化积累。也就是说,要毁掉一
个时代的人是很快、很简单的,但是要培育一个时代的人则非常困难。
把孩子当作容器来灌输,是对他们的天赋才能和道德人格不负责任甚至是侮辱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很可能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币最终导致人性之恶滋生、蔓延。人性之恶一旦不知羞耻地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就很难逆转。在这种教育中,孩子作为有自觉的人、完整人的地位被忽视了。19世纪著名的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指出:“通常我们说‘自由(1iberal)知识’‘自由学科’以及‘自由教育,是大学和绅士所具有的特质,可是‘自由’(1iberal)这个字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从语法意义上来看,它与‘奴性(servile)’一词相对。”可悲的是,许多人都不明白灌输教育的“奴性”特征
,他们对这种教育充满了利益的真诚歌颂。殊不知,只有奴性才歌颂奴性。
在蒙台梭利的理念中,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应该是陶冶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陶冶是教育者和孩子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对孩子单向灌输的过程。真正伟大的教育本质上就是改变和养成习惯,而不去损害孩子一点一滴的本性。
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对此深有感触。他曾经辅导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取得了不少成绩,自认为很有经验。
但是近些年来,当他再次审视学生的作品时,却发现学生绘画的技巧虽然在提高,然而童真和童趣少了,他为此感到苦恼。他首先想到的是加班加点地培养学生,往往一顿饭分几次吃,甚至连中午休息的时间都搭进去了,平时下的工夫也不少,可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提高?后来一件很偶然的事,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那天,他上的是美术欣赏课,内容是介绍凡·高的绘画作品。当他刚刚讲完画家的生平,班里有一位男同学没有举手就脱口而出:“老师,凡。高和达·芬奇比,到底谁的画好?”这个问题问得太突然,让他没有丝毫心理准备。这位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这简
直是在胡问!达·芬奇是古代意大利画家,而凡·高是近代法国画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绘画风格都不同,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这位老师很快由恼怒转为冷静。他认识到,这件事可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教育契机!普通的教学课堂上,提问时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因此学生们怕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就是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构思单调,缺少新意的症结所在!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
,反而表扬了他,夸奖他善于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耐心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后来这位老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每周由一名同学提出教材以外的问题,让老师来解答。当然,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让人忍俊不禁:“扬州八怪”是谁?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为什么说蒙娜丽莎很美?这样一来,学生们其实是自己在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学习一下子从一
种单调乏味的灌输过程中被解救了出来。其实,此时的学生已经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主动去学习、去纠错。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前面提到的例子虽然是小学中的一个教育案例,但对于学龄前的幼
儿教育同样有所启发。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了一个被动的容器,而一味地强迫他们去接受,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提早对孩子进行读、写、算的训练,不顾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管孩子能否理解,是否有兴趣,是否乐意学习,也不注意选用适当的方法,只是一
味地往孩子的小脑袋里灌输各种知识,这便是大错特错。想一想,你是不是这些教育者之中的一员?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