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学(第三十三辑) 978702017222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诗学(第三十三辑) 978702017222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6.33 6.6折 55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寅 巩本栋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72221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1504300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国诗学》第33辑收录《戴叔伦诗集中若干伪作再考辨》等文献学论文,《西晋诗歌中的听觉主导与悲情审美》《唐代横吹曲拟作的继承与创新》《宋代士大夫的“吏隐”心态与“卧治”思想》等诗歌史论文,《论古文选本的诗歌选评及其文章学意义》《叶梦得<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辨》《清代地域诗话的综合考察》等诗学史论文,《<程千帆古诗讲录>的诗学史贡献和意义》等书评,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中国诗学》是连续学术出版物,第三十三辑收入近期最新古典诗学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蒋寅,1959年生,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著有《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等。
巩本栋,1955年生,文学博士,历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延世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学术史和域外汉籍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宋集传播考论》(中华书局,2008)、《唱和诗词研究》(中华书局,2013)等。

目录
《中国诗学》第33辑          目  次 
【诗学文献学】     
《唐诗名物考》引言………………………………………………… 扬之水
戴叔伦诗集中若干伪作再考辨………………………………杨丁宇 

【诗歌史】  
西晋诗歌中的听觉主导与悲情审美…………………………李旭阳
“五胡十六国”诗人辑补…………………………………………胡大雷
唐代横吹曲拟作的继承与创新…………………………………陈  倩
由词藻看“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罗 宁
    ——兼论李白离京时的仙游计划
论敦煌讲唱文与白居易《新乐府》之关系 …………刘志强 
敦煌写本S.5692《山僧歌》研究……………………赵鑫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妃子”与“荔枝”探析………罗瑾怡 戴伟华
论宋人对李贺诗歌的接受………………………………………张锦辉
宋代士大夫的“吏隐”心态与“卧治”思想………………赵蕊蕊 
    ——以郡斋诗为中心
北宋饯别馆职补外诗作的仪节建构……………………………王  莉
    ——以《送程给事知越州》为中心
社会变革视野下的南宋文学地志化?…………………………秦  蓁 
——地名百咏自觉的地志书写
朱彝尊杜诗评点文献考辨 …………王新芳  孙 微  
黎简对悼亡诗的新突破………………………………………… 万  静
恢张国学与闺秀书写:民国诗词社团中的女性群体创作………… 徐燕婷  
《民族诗坛》词人群体及其词作考论 …………孙文周 
明治汉学家近藤元粹《陆放翁诗集》的编纂及其学术史意义…………李玉会

【诗学史】   
论古文选本的诗歌选评及其文章学意义…………………………张莹洁
《宋文鉴》选诗各体考论…………………………………… 邹 阳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辨………………     李矜君
元代袁桷的文臣意识与诗学建构……………………………… 何长盛 
清代地域诗话的综合考察………………………………………… 李清华
七子派的自省:从王世懋晚年诗论看明清神韵说的嬗递………  姬  毓
翁方纲蒐集王士禛画像考略……………………………………… 孔燕君
    ——兼论其诗学意义
袁枚与严廷中的《药栏诗话》……………………………… 刘  炜 
从实证到宏通:胡小石《楚辞专论》论略…………………张二雄
【书评】
《程千帆古诗讲录》的诗学史贡献和意义……………………………巩本栋
解读唐诗的门径
——读程千帆先生的《唐诗课》……………………  于信   张洪兴

内容摘要
《中国诗学》第33辑收录《戴叔伦诗集中若干伪作再考辨》等文献学论文,《西晋诗歌中的听觉主导与悲情审美》《唐代横吹曲拟作的继承与创新》《宋代士大夫的“吏隐”心态与“卧治”思想》等诗歌史论文,《论古文选本的诗歌选评及其文章学意义》《叶梦得<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辨》《清代地域诗话的综合考察》等诗学史论文,《<程千帆古诗讲录>的诗学史贡献和意义》等书评,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中国诗学》是连续学术出版物,第三十三辑收入近期最新古典诗学研究成果。

精彩内容
《中国诗学》第33辑《程千帆古诗讲录》的诗学史贡献和意义*巩本栋“二十二年没上过课了。我喜欢上课!”这是程千帆先生1978年从武汉市的一位街道居民被聘为南京大学教授、重新登上讲台时的一句话(程先生1978年8月至南大,次年为本科生开课)。话语中充满了太多的情感和内容。今天,当我们翻开这本程先生当年讲课的记录时,不免为之动容,而对先生所做出的文学教育和诗学史贡献与意义,尤不能不服膺和赞叹。
一、以作品为中心:大学中文系教学的主旨程千帆先生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早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他就一心想做一名好学生,将来做一位大学教授。这个理想没有多久就实现了。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中期,他先后在播迁四川的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任教。1947年他34岁时,已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然而,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不得不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学和研究事业。养猪、放牛,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倔强的程先生并不认为这种让一位大学教授去养猪放牛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本来是一位教授应做的事情,却不能做了,甚至连最起码的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机会也被剥夺了,这对程先生的打击无疑是很残酷的。所以,当一旦拨云见日,国家重又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先生也终于重新登上大学讲台时,他内心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一位纯粹的学者,程先生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理念。他认为:“文学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研究,其最原始的和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应当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感’字当头,而不是‘知’字当头。(略)由感动而理解,由理解而判断,是研究文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恐怕不能把感动这个环节取消掉。‘为文造情’不但不适宜于创作,恐怕对于诗歌研究也不完全适合。”因此,他主张“通过创作、阅读、欣赏、批评、考证等一系列方法”来研究文学。这种“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方法”,必然会反映到他的教学理念上。
……我们不能永远停滞在考据的过程上,那便是无法获得真赏,也就是没有达到欣赏的最终目的。”程先生的意见很明白,那就是要以文学作品的赏鉴和批评为主要讲授内容和目的,而考据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他进一步论述道:“研究期新异,而教学必须平正通达”;“研究伤烦碎,而教学必须提纲絜要”;“考据重知,而词章重能”;“考据贵实证,而词章贵领悟”。因此,大学中文系教学的目标,应“以平正通达之基础知识”,“详所当详,略所当略,提纲絜要”,教授给学生,并使其“于古人经心用意处能得较分明之了解,亦于历代源流同异能得较了澈之领会”。否则,“其所受读,既不能得平正通达之基础知识及提纲絜要之一贯知识,以资进修;又不能受前(人)文(章)之沾溉及赏前文之神妙,以资借镜,则其所畜,不问可知。”要做到对“古人经心用意处能得较分明之了解”,自是要以文学作品的讲解、赏鉴和批评为中心。八十年前的程先生的这些看法,不但在当时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程先生未必会预见到今天的大学中文系的教学现状,然当他被聘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重新走上讲台的时候,首先为学生开设的课程,却正是“历代诗选”课,讲授内容为汉至宋代的古近体诗歌,讲授时间一年。次年(1980年9月),再开“古代诗选”课,内容与“历代诗选”相近,然按题材和主题分专题讲授,讲授时间一个学期。1981年9月,他又为研究生开设“杜诗”专题研究课程,时间也是一个学期。程先生来到南大后,连续三年为学生开设的课程,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包括通代和专家诗),这突出地表现了他一贯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大学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一样,都应以文学作品为中心。
……二、“以诗证诗”:比较的诗学程先生学术研究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然而中国古典诗歌无疑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著的一个领域。从早年的《古典诗歌论丛》,到《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诗论选集》《宋诗精选》,程先生在诗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既为学界所瞩目,其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也已为许多学者所熟知。那么,这种研究给他的古典诗歌教学带来了什么特色呢?这就是:“以诗证诗”。
……三、“能者必知”:诗人的会心……知能并重,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优良传统。对程先生来说,诗歌创作不仅是他自道哀乐、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创作,使他更深入地走进了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程先生曾论及知与能的关系,他说:“从研究角度来说,创作实践愈丰富,愈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理解他人的作品也就愈加深刻。”“诗来自感。作诗,必须对外物有其独特的感发;评诗,也要对作品有其独特的感受。单靠理性思维,不但无法作诗,也难以对诗有真知灼见。”皆是经验之谈。
……四、理论自觉:文艺学的进境……其它像讲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指出其共同的写作特点是以议论塑造形象,并举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互参证。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而举刘禹锡《秋词》和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对读,藉此以说明“任何一个文学家都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来表现人生”,“翻案基于对生活有独特的认识”。“生活哲理伴随着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憎,情理相通,情中见理。寓理于情,无情则无感。”不难看出,在这些分析和论述中,程先生对议论与抒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学生毕业好比姑娘出嫁,学校要多陪些东西”:晚年学术的结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