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压下的孩子们 9787224146394
  • 重压下的孩子们 978722414639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压下的孩子们 978722414639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9.13 4.3折 45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太田敏正|责编:管中洑//张阿敏|译者:曹逸冰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4639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679309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位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女医师,曾在自白书中毫无保留地叙述了自己痛苦至极的人生经历。父母从小否定她的全部人格,以至于她长大后患上了心理疾病,失去了社会精英的身份地位,吸食镇静剂成瘾,先后八次住进精神病医院,自杀未遂足足三十次。

 

当女儿考上东京大学,通过国家级考试拿下行医执照时,她的父母一定非常自豪,坚信自己稍显严格的教育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他们显然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女儿在无尽的煎熬中苦苦挣扎,为什么父母偏偏察觉不到?为什么他们要把女儿逼到那般地步?觉得自己仿佛行尸走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恋爱中,人际关系都是矛盾重重。总是烦躁易怒,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说不定你也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

 

“教育虐待”指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过度“管教”或“教育”子女。《每日新闻》在2012年8月2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提到,“强迫孩子以超过其承受极限的强度学习就是一种‘教育虐待’”。

 

近年来,“教育虐待”一词频频登上各路媒体。莫非教育虐待的发生率正在上升?

 

谁也不知道。如前所述,教育虐待并不是近来才有的新鲜事。只是最近的教育虐待似乎呈现出了日趋复杂的结构,而这正是问题的核心。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热衷教育的家长只需要考虑“如何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就行了。哪怕孩子长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菜”也没关系,只要能考出好成绩,获得“高学历”这一光鲜亮丽的包装???????,家长们便能心满意足。

 

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厉声责骂,怎么教都不会,急得动了手……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说不定,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打骂中长大的。

 

这算不算教育虐待?严厉与教育虐待的分界线在哪里?教育虐待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在教育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会走上怎样的人生路?……

 

揭示教育虐待的阴暗面,正是本书的主旨。

 

第1章至第3章详细呈现了我亲自采访的教育虐待事例。第4章则将话筒转向日本“儿童庇护所”的运营方,请他们讲述骇人听闻的教育虐待实例。在第5章中,我将与各位读者一同追溯“教育虐待”一词的由来。第6章聚焦将孩子“逼上绝路”的父母的内心世界。第7章将深度剖析诱发教育虐待的结构性问题,即社会与家庭?·????的功能失调?????·。第8章从儿童人权的角度出发,探讨成年人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客观看待过去的经历,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为缓解焦虑尽绵薄之力。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都是为你好”

 

“你就是没出息”

 

“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许做!”

 

……

 

教育虐待,指父母在“为你好”的名义下,对孩子进行的严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管束和教育。本书作者——日本著名教育记者太田敏正,讲述了其亲自采访的教育虐待事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得到拯救的现实,试图揭开诱发这种现象的“病理”和社会背景。“热心教育”与“教育虐待”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在教育虐待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走上怎样的人生路?如何防止教育虐待?……如果你曾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缓解焦虑。



作者简介
曹逸冰,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后于北京语言大学取得同声传译硕士学位。现为自由译者,从事各类日语口译、笔译工作。主要译著有《笃姬》《残秽》《宫崎骏和他的世界》等。

目录
第1章  “为你好”的诅咒
  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许做
  想看到母亲沮丧的样子
  住在体内的另一个自己
  彻底告别“以母之名”
  这都是为了你好啊
  踏上社会后患上抑郁症
  母亲也曾是受害者?!
第2章  考上第一志愿也无法愈合的伤口
  儿子养成了吃发根的习惯
  因做不完补习班的作业离家出走
  用辍学逃避父母的过度干预
  父亲的一封信化解了儿子的危机
  弟弟因畏惧母亲而发病
第3章  进食障碍与顺手牵羊——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家庭教师的辱骂
  这里不是我选的地方
  没经历过叛逆期,却出现进食障碍
  为女儿学习育儿方法,得到救赎
  梦见用百科全书殴打父亲
  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和恶作剧电话都是求救信号
  亲子关系是可以修复的
  只要有容身之地,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4章  逃进避难所的女孩远多于男孩女孩的风险更大
  能逃出来就很了不起了
  教育指导与虐待有何不同?
  虐待的基数正在不断扩大
  “滚出去”等于“去死吧”
第5章  斯巴达式教育铸就的“成功”是否值得称颂?
  发生在富裕家庭的虐待
  要求孩子海量阅读其实体现了大人的自私自利
  为什么不能体罚?
  日本曾是孩子的“天堂”
  “教育虐待”一词的冲击力
第6章  披着理性外衣的情绪暴走
  大考结束后走上绝路
  致命凶器——“为什么做不到?”
  “承诺”将父母的愤怒合理化
  “无法包容孩子的软弱”也是大人的一种软弱
  成功体验与耻辱体验的交汇
第7章  酿成教育虐待的两种功能失调
  “学历”本是公平的通行证
  创造“正确答案”的能力更重要
  成功不是父母的功劳,而是孩子本身底子好
  商业原理污染了教育
  “人力资源开发”不等于“教育”
  家庭层面的功能失调更为棘手
  有时也需要求助于专家
第8章  父母“无能为力”又何妨
  “行为不端”是无声的求救信号

内容摘要
 本书共8章,第1章至第3章详细呈现了作者亲自采访的教育虐待事例。第4章则将话筒转向日本“儿童庇护所”的运营方,请他们讲述骇人听闻的教育虐待实例。
在第5章中,作者将与各位读者一同追溯“教育虐待”一
词的由来。第6章聚焦将孩子“逼上绝路”的父母的内心世界。第7章将深度剖析诱发教育虐待的结构性问题,即社会与家庭的功能失调。
第8章从儿童人权的角度出发,探讨成年人可以做些什
么。

主编推荐
日本《朝日新闻》、TBS电视台、富士电视台、讲谈社现代business等媒体相继推荐报道
•长期上榜日本亚马逊“教育学”图书排行榜
•一部壮烈的教育现状纪实之作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逼上绝路的孩子,也有可能沦为苦苦相逼的家长
•如果你曾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缓解焦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