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文化散文新作) 978757023247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0.61 2.9折 36 全新

库存25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丽宏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70232475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1823973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1952年生于上海。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和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九十余部。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2013年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2014年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奖”,被选为法国科学、艺术人文学院院士。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韩、阿拉伯、波斯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有数十篇散文被收入国内外各种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

目录
杜甫和草堂 / 001
望江楼畔觅诗魂 / 077
望帝春心托杜鹃 / 114
永陵访古 / 121
小品和大师 / 128
罨画池,诗意绵绵 / 138
桂湖清风 / 150
神游子云亭 / 162
从琴台到慧园 / 172
失路入烟村 / 181
且听先人咏明月 / 187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全新创作的一本文化散文集,收录了《杜甫和草堂》《望江楼畔觅诗魂》《且听先人咏明月》等十一篇,随文附有作者的“薛涛笺”书法作品彩色插图。作者以草堂、望江楼、望丛祠、王建墓、罨画池等文化古迹为线索,用诗文结合的方式,串联起了作者对杜甫、薛涛、陆游、苏东坡等文化名人生平经历的探寻、对他们诗作的赏析和对他们精神品格的思考。作者以丰富的阅历、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诗词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精彩内容
且听先人咏明月——漫谈中国古代关于月亮的诗篇在人类的文学宝库中,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其中的瑰宝,而中国的古诗、中国的唐诗宋词,是这瑰宝中的钻石。我们今天来欣赏古人吟月的诗篇,这些诗篇,只是中国古诗中的沧海一粟。
中国古诗中写到月亮的,不计其数。古代的诗人为什么喜欢吟月?我想,是因为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在人类肉眼能观察到的宇宙天象中,月亮是最美妙的——月亮挂在夜空中,阴晴圆缺,亘古如一,神秘而亲近。古人不明白月亮出没变化的科学道理,便编出很多神奇的故事,生发出很多诗意的联想。月亮出现在中国人的诗中,绝不是单纯写景,有人望月思乡,有人咏月抒情,有人借月讽喻,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际遇,诗人笔下的月光便有不同的含义。在三千多年的《诗经》中,便已出现写月亮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出来那么皎洁明亮,在月下舞蹈的佳人那么美妙动人)。三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诗人用绮丽的想象和斑斓的文笔,把月亮描绘得千姿百态,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和想象力。
在古诗中,月亮有很多别称,譬如“夜光”(屈原: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玉盘”(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冰轮”(陆游: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宝镜”(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玉轮”(李贺:玉轮压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玉兔”(辛弃疾: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顾兔”(李白: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蟾蜍”(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玉蟾”(方干: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桂魄”(苏轼: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素娥”(周邦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婵娟”(刘长卿: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这些月亮的别称,有些只是留存在古诗中,能引起现代人的联想;有的至今仍在被沿用,譬如“婵娟”和“玉兔”。
吟咏月亮的诗篇多如繁星,但是深想一下,能被人记住、一代代流传,成为有生命的文字的,还是有限的。
古人咏月的诗篇,我以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纯粹描绘自然美景,我们可称之为“自然的月亮”;二是以月亮为诗的载体,感慨岁月沧桑、时光流逝,也讴歌那些和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尽情驰骋浪漫的想象,我们可称之为“人文的月迹”;三是在月光中怀乡思人,抒发人间的情感,我们可称之为“情感的月光”。这样分,也许并不完全合理,因为,吟月诗中的这三种情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说哪首诗是纯粹写景,哪首诗是纯粹抒情,这样分类,也是便于我们欣赏吧。
自然的月亮写景的咏月诗篇非常多,我只能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大家共赏。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描绘美妙自然的山水诗,其中有很多吟咏月光的名句,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些诗句,其实未必通篇写月亮,但其中写到月亮的诗句给人的印象最深,这些诗,尽管只有一两句写到月亮,但我们诵读,能感觉到通篇皆是皎洁明朗的月光。譬如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安宁美妙的心境,拥有了这样的心境,才可能发现大自然如此宁静优美的景色,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妙句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人描绘宁静的自然之美的名句。想象一下,银色的月光从松树的枝叶间静静流射下来,照亮了在石滩上流动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反射着月光,在天地蜿蜒流动,发出晶莹的喧哗。这是何等优美宁静的景象。
唐代诗人孟浩然,也有一些写月夜景色的诗句,写得清静阔大,如同一幅幅意境幽远的画,让人读而难忘,譬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刘禹锡的《望洞庭》,我以为是写月色的诗篇中很出色的一首,诗人在一个明月之夜站在洞庭湖畔遥望,把眼帘中的月下美景写成了一首七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这首诗中描绘的月下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这是一个无风的月夜,月光静静抚照着洞庭湖,湖面波平如镜,如同一个巨大的银盘。最富有想象力的,是最后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湖中的小山,就像白色银盘中的一只小小的青色田螺。我们读这首诗,眼前很形象地出现了月光下宁静的湖和山。
中秋之夜,一轮满月静静普照着天下人,哪怕是在喧嚣战乱的时代,也能给人带来几分宁馨。杜甫曾在颠沛流离中过中秋,他在旅途中写了《八月十五夜月》,且看他如何吟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这首诗,写在旅途中,动乱的年代,远离故乡,心情不会愉快。但是,当他看到出现在晴朗夜空中的一轮明月,还是会诗兴大发。在诗中,他没有张扬羁旅思乡之苦,而是细腻地描绘月光之美。一轮满月,如明镜飞入夜空。月亮高悬在天,无法攀登,但皎洁的月光是可以亲近的。这首诗的后面四句,写得浪漫而富有想象力:“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亮照在河流中,河流变成了一条银色之路,路面上似乎铺满了洁白的雪和霜;月亮照在树林中,月光如白色羽毛,在树梢上飘飞。在这样的明朗之夜遥望月宫,清晰得能数得清玉兔身上的毫毛。“瞻白兔”“数秋毫”,在杜甫的诗中是难得的浪漫,这样美好的月光,安抚沉静了羁旅游子的心。
唐代诗人李朴的七律《中秋》,也是写月夜美景的佳作。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李朴的《中秋》,把中秋之夜的月色写得有声有色,犹如阔大壮观的画卷。我们可以欣赏这首诗的前面四句:“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一面宝镜般升起来。万籁无声,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惊叹美妙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此时,整个宇宙的主角就是夜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满月,把无边的天地照耀得一片通明。
其实纯粹写景的咏月诗非常少,所有涉及月色的诗篇,都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我们说“自然的月亮”,只是选取那些描绘了美妙月色的佳句,如果深入分析,都可以发现隐含在月色中的情感和寄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