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医疗:医疗App、智能分诊和医疗保健大众化 9787523601631
  • 数字医疗:医疗App、智能分诊和医疗保健大众化 9787523601631
  • 数字医疗:医疗App、智能分诊和医疗保健大众化 97875236016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医疗:医疗App、智能分诊和医疗保健大众化 978752360163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4.14 4.3折 79 全新

库存3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士] 安德烈亚斯·赫尔曼(Andreas Herrmann)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23601631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762281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瑞士]安德烈亚斯·赫尔曼(AndreasHerrmann):圣加伦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
[瑞士]埃尔加·弗莱施(ElgarFleisc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圣加仑大学信息与技术管理专业教授,研究方向是将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物联网。
[瑞士]克里斯托夫·弗朗兹(ChristophFranz):圣加仑大学咨询委员会成员,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和顾问。

目录
第一部分 医疗保健系统是否会成为医学进步的牺牲品?
第1章 医学进步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2章 非传染性疾病令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
第3章 数字化将是医疗保健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二部分 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
第4章 自助医疗
第5章 数字化的医患关系 
第6章 数字疗法 
第7章 个人健康数据和数据安全 
第8章 价值医疗 
第9章 数字化药物研发 

第三部分 未来医疗保健系统的5个支柱 
第10章 医患关系的重新定位:患者将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第11章 健康数据与数字基础设施:医疗保健系统的命脉 
第12章 精准医疗:专属于患者本人的治疗
第13章 重视疗效和医疗透明度:按效果付费 
第14章 预防医学:上工治未病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医疗App将如何为用户提供便利?
智能分诊足够智能吗?
自动化就诊技术的极限在哪?
医疗保健大众化还有多久才能实现?
患者在线共享信息是否能弥补自动化就诊的不足?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医疗保健,包括提高病人护理的整体质量等。作者研究了技术、保险、制药公司的开创性案例,讲述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对抗慢性疾病,概括出了数字化医疗保健行业的25种应对模式,为未来的医疗系统进行数字化和数字管理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框架。

主编推荐
1.了解医疗App、智能分诊和医疗保健大众化,洞悉医疗系统的数字化未来。2.医疗保健大众化还有多久才能实现?患者在线共享信息是否能弥补自动化就诊的不足?3.专业学者带您剖析医疗领域数字化的现状,并提出25种应对模式,为医疗系统数字化和数字管理提供了框架。

精彩内容
现代医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正是这些成就使得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医疗支出的畸形增长使弱势群体越来越难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医疗”能否产生重大的突破,从而治愈社会顽疾呢?
总体上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保健系统都在承受着变革和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压力。现有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但很多医疗服务提供者都在试图以一种封闭式的方式,将基于纸张的医疗流程数字化,这与以合作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背道而驰。同时,数字化转型还引发了相关各方的利益问题,由此引发的从业人员收入减少、失业率增高或者工作乐趣降低等现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们在数字医疗方面的支出,都浪费在了难以为继的封闭式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上。而相关立法的滞后、医疗保健服务的市场细分、监管机构的低效和各利益相关方的普遍忧虑,也使得当前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人们必须意识到,医疗保健系统的变革不仅会影响所有从业人员,同时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要保障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就必须建立起最严格的道德标准、程序标准和技术标准。这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个人数据归谁所有、由谁管理,以及数据带来的利润如何分配?诚然,每个人的隐私权不应受到侵犯,但我们可以为了公众利益,分享经过匿名化处理的个人健康数据。数据总量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越完整,数据量越大,数据质量越高,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挖掘出的潜力也就越大。要建立这样一个各方参与的数据联盟,社会各界和政治领域都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至少对西方国家来说,这项任务的艰巨程度不亚于20世纪欧洲的一项社会工程——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虽然由此带来的收益归医疗保健市场的创新者所有,但最终的受益者主要是我们每个人和整个社会。事实上,这些严峻的挑战和人们较高的期望值给这项任务带来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实现文化上的改变,并达成共识。
许多国家的社会保健体系是建立在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整个医疗系统依赖资金的流入。“自由”的医疗保健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自由”意味着它只会对经济激励做出响应,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常见的情形是,整个医疗保健市场不是由医学标准规范的,而是在各自独立的医疗系统下,受制于服务提供者和专业集团的特殊利益。这就导致了一种内在风险:由于医疗保健市场对患者利益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新的市场激励带来的变革会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而只要医疗保健系统内部拥有充足的资源,整个系统就缺乏变革的动力。一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需求乃发明之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医疗系统将把很多国家的经济拖入困境,因此这种对变革的需求将缓慢但又必然地影响到整个世界。换句话说,医疗系统的变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时机,以可控的方式应对这场变革。
新冠疫情给了全世界医疗系统一个动态展示其运作机制的机会。突然之间,专家们必须在短短的几天内提出一些医学概念,并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知识更新。甚至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完全依赖互联网上的信息。为应对疫情,很多国家采取居家隔离政策,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因此发生了一场小变革。居家办公、视频会议和远程培训越发普及,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疫情刚暴发的时候,人们取消了各种活动,并在几个星期内用虚拟形式的活动取代这些线下活动。现在这些虚拟活动不再是特殊时期的替代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视频就诊实现了按时计费,并为人们所接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接触者时空活动轨迹追踪App所达到的预期效果要比人们的绝对隐私权显得更加重要。至少对欧洲各国来说,这是一个新现象。由此看来,医疗系统的变革是可以实现的。
医疗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文化上的变革,要求人们从全局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这本书值得人们认真研读的地方。作者遵循黑格尔辩证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全世界医疗保健系统的现状,并结合老龄化人口日渐增多、非传染性疾病日益流行的背景,探讨了医疗保健系统在应对疾病预防、治疗和费用激增问题上的现实能力。本书还总结了数字技术在健康维护和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描绘了医疗系统乐观而又现实可行的图景,预言它将克服现有的困难,像浴火的不死鸟一样,在灰烬中重生。书中提到的世界各地的生动案例,为本书增添了许多色彩。作者通过案例,总结出了25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将其称之为“应对模式”。综合运用这些模式,我们可以提高医疗保健系统的复原力、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医学和健康数字化领域已经呈现出一派推崇创新、锐意进取的景象。本书还探讨了与新技术相关的潜在风险问题。毕竟,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针对后者,人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另外,人们还必须对实施、拖延和放弃医疗系统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进行综合考量。
在这样一个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非传染性疾病越发普遍的社会里,医疗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通过向保健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采取智能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模式,开展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研究和创新,人们未来一定能够借助医疗数字化建立起更具前瞻性的医疗保健系统,最终克服这些挑战。由于数字护理和数字医疗的可扩展性,所有地区、所有国家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将获得平价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