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殇(第9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97875126225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殇(第9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97875126225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0.91 4.2折 50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明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22586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793126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山雨欲来——密布的烟云
  宿仇
  日本垂涎神州
  药店里的间谍
  被煽动的“民心所向”
  私情还是公谊外交
  惨案在济南
  可杀不可辱的外交官-
  悲哀的弱国外交
  沦丧九一八
  柳条湖的枪声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屈辱的华北自治
  税警团事件
  卢沟桥畔的战端
  大忠抑或大奸
  马革裹尸的民族英雄
二、尴尬处境——不得已的斡旋
  难以为继的中德交往
  “雅利安的史迪威”和专横的“军事孔夫子”
  法尔肯豪森事件
  德国将军与花园口
  中国的女“辛德勒”
  特使的智慧
  与苏俄的渊源
  联俄与“容共”
  失望的考察
  “俄国人聚集的”广州
  “很少有像我这么苦的人”
  边缘地位
  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
  合作与摩擦
三、战端初起——各有如意算盘
  国联调停
  “两国纠纷还是侵略”之争
  无果的决议
  全方位困惑
  畸形的中、德、日三角
  日本人眼中的“德日战争”
  险涉深渊的十字路口
  挽狂澜于既倒
  应战而不求战
  “抗日”、“亲日”两匹马?
  非脸谱化的委员长
  “如再议和谈,杀无赦!”
  想填海的傀儡
  重光堂密约
  粉墨登场的群丑
  苦撑待变
  求援的外交主题
  弃英亲美
  纠结的山姆大叔
  “要得到尊重,就必须战斗”
  战争没有中立
  分两步走的援华
  最不怕难堪和疲倦的游说家
四、“德鲁日巴”——并非一个国家的战争
  紧急求援
  北方的军火库
  无望的企盼
  低调的援华志愿队
  传奇将军崔可夫
  不能报道的援助
  及时雨
  “黄莺”和“燕子”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
  元帅情谊
  神秘的苏军观察组
  战火中的“后花园”
  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只要有500个林彪,就能打败日本”
  莫斯科之恋
  十五个将军换不来的师长
  将军归来
  在苏联的贺子珍
  痛苦的磨难
  归心似箭
五、全球同盟——名正言顺的“世界”大战
  灾难还是转机
  欣喜而冷静的委员长
  幻灭的希望
  携手宣战
  不宣战的战争
  蒋介石心中的珍珠港
  租借法案
  美国提出租借法案
  画饼充饥
  租借与反租借
  马格鲁德使团
  法案监督者
  人算不如天算
  百年一遇的扬眉吐气
  《联合国家宣言》
  用美元给中国兵发饷
  委员长寸步不让
  “没有中国参与不能做决定!”
  紫密破译之谜
  神秘的电波
  池步洲还是威廉·弗里德曼
六、中国战区——惨烈中国兵
  悲壮的远征军
  溃败的精锐之师
  地狱野人山
  孱弱的英军
  反攻!反攻!
  “中国虎”
  “凡是去过中国的日本兵一律就地枪决”
七、另类盟友——史迪威与陈纳德
  倔强的参谋长与他的“事件”
  “中国通”将军
  中国兵好样的
  “我要援助中共”
  “老头”的“飞虎队”
  老上尉
  等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的
  空战痴迷者
  忘年之恋
  褒贬不
  中美民间大使
  白骨铺就的生命通道
  史迪威公路
  悲壮的“铝谷”
八、未竟使命——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
  迪克西使团
  天上飞来了美国人
  破冰之旅
  北方的伊甸园
  枣园夜话
  人性化的延安
  窑洞里的友谊
九、乘兴而来——赫尔利败于中国计谋
  “斧子终于砍下来了”
  未能成行的史迪威
  突然到来的特使
  无望的企盼
  密信
  未能降落的美军空降师
十、无解难题——扑朔迷离的边境
  棘手的问题
  被“保护”的外蒙
十一、“国母”访美——“宋美龄旋风”
  一顾倾人国
  首次出访
  “价值相当于20个师”的夫人
  目中无人的丘吉尔
  “她是我永远的女王”
  成也美龄,败也美龄
  香烟事件
  “蓝鲸行动”
十二、大国地位——泰姬陵和金字塔下的交锋
  无奈的游说
  美好的初衷
  倔强的“不合作主义”
  开罗会议
  魅力外交家
  难以挽回的失误
  主权的尊严
  失去的机遇
  永远的遗憾
  没能占领的“占领军”
十三、受降之争——屈辱的战胜国
  鬼子该向谁投降
  一边倒的受降谋划
  “把我们的孩子送回来!”
  紧锣密鼓大运兵
  香港受降的“授权”交涉
  “绝不放弃大英帝国一寸领土”
  翻云覆雨的美国
  英国得寸进尺
十四、无果调停——新纪元的孕育、
  五星上将特使
  “我离不开两样东西——轮椅和马歇尔”
  积极调解国共关系
  近在咫尺的和平
  预示统一的三环
  “怎么会是这样?”
  战端重启
  黯然神伤
  胡适和司徒雷登
  学者外交家
  书生“侯大使”
  别了,司徒雷登
十五、世纪曙光——应运而生的联合国
后记

内容摘要
 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落后,工业孱弱,军事上被动,处境非常艰难。《国殇(第9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全方位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波谲云诡、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上,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进行的跌宕起伏的全方位外交斡旋。
《国殇(第9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由方明所著。

精彩内容
 一、山雨欲来——密布的烟云宿仇日本垂涎神州要叙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就不能不从中日两国的宿仇说起。
而提到中日两国宿仇的渊源,又不能不从甲午战前的日本间谍人手。这虽然扯远了一点,但却是追根寻源。否则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的对外交往,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溯到三百多年前的1644年。大明王朝亡于“流
寇”李白成,被视为外族的满清八旗随即趁隙入关,问鼎中原。不几年,便成为了大中华的主人。
当时,日本和朝鲜的舆论界有一种共识,他们普遍认为,中华大地已经沦陷于夷狄外族之手,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发展、成熟了几千年的大中华,连同她的理念、文化恐怕统统要被草原的游牧民族给湮灭了。
时间又过了两百多年。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第一次派代表团到中国来考察,其中有个成员叫高杉晋作,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话说得很地道。
一天,他到上海街上的书店去买书,问有没有魏源的《海国图志》。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放眼世界的著作,在日本的影响也非常大,几年内被再版了20多次,成为明治维新后日本人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这位书店老板却反问道:“那是一本什么书?
魏源是哪一位?”高杉晋作大吃一惊!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那么畅销,而在中国,怎么连卖书的老板都不知道有这本书呢?
这个老板一定不知道他是个日本人。接着,便主动拿出了一堆怎么应对科举考试的书推荐给他。高杉晋作见状,哭笑不得。又提出要买抗英名将陈化成、林则徐的书,老板一脸的疑惑,摇头道:“那些书……有人看吗?”高杉晋作后来在日记中感慨道,“眼下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华文化的正道相差太远,中国知识分子怎么能陶醉于空言,不尚实学呢?
难怪满清会轻而易举入主中原,难怪中国人血性如此之差,让外族轻易得手。”当时,中国周边的大中华文化圈普遍认为,外族不管对中国做了什么,都要入主中原才算功德圆满。所以说,“中华意识”之外,另外一种心理,就叫做“中原
意识”。
而日本人认为,满人是夷狄,日本文化虽然源自中国,但中国的文化早就已经衰落了,现在的日本不仅比中国先进得多,更比那些只知道放羊的满族文化更接近“中华”吧?满族人占得中原,我们这些和中国人是“近亲”的日本人又为何占不得?
日本人很早就把中国当做是自己的地盘了。在他们的心里,同源同种而又落后的中国难道不需要日本去拯救,去发展吗?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期很多日本人的家书里,比如父亲给在前线当兵的儿子写信时,往往都写着“我”神州、“我”中华,给后代灌输了中国本来就应该是我们日本人的观
念。
这些家长想让后代觉得,你们去中国打仗,是保卫“自己的”中华、保卫“自己的”神州。
为了入主中原,当上中原的真正主人,日本人可以说是煞费心机,很早就已经开始暗中准备了。1870年前后,日本就以清帝国为假想敌了。
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名臣”的西乡隆盛,上台执政后便主张全面侵华。
要想发动战争,首先要做的准备便是探知对方底细,以做到知己知彼。
药店里的间谍说到这儿,还牵扯一个美国人。
美国著名女影星凯瑟琳·赫本的爷爷曾在日本传教,也是一个著名的医生。他发明了一种眼药水,疗效不错。后来这位大大咧咧、
不懂生财之道的美国佬将这个配方无偿地赠给了一位日本朋友岸田吟香。
岸田吟香早年是日本的著名记者,拿到配方后,大喜过望。他靠着这个绝妙的眼药配方,到中国的上海和汉口开设了“乐善堂”。
它既是药房,也是出版社。中国最早有关西方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书籍,几乎都是由“乐善堂”翻译印刷成中文的。
当时的中国人卫生习惯非常差,得眼病的人很多。“乐善堂”便在中国以极便宜的价格售卖眼药水,还给它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精锜眼药水”。不仅牌子响,而且价格低廉,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眼药水后来愈加有名,市场拓展的越发广阔。后来,这个记者成了巨富,而出售“精锜眼药水”的汉口“乐善堂”,其实却是一家打着卖药和出版幌子的间谍机构。
第一个主持汉口“乐善堂”的间谍头子就是岸田吟香本人。岸田生于1833年,自幼学习汉学,以能诗善文著称。他学习过中医,医术尚可。1872年,岸田担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时,就与陆军情报部接上了关系。
1881年,日本陆军特务机关“玄洋社”在福冈成立,岸田吟香主动报名参加,成为该社的首批骨干成员。“玄洋社”派他到中国的汉口、上海两地开设“乐善堂”,并指示他长驻汉口,潜伏下来见机行事。
平心而论,“精锜眼药水”对于治疗沙眼等眼疾的确有一定疗效,名气日隆,销路日广。岸田按上司指令,在郑州、天津、杭州、
成都等地又办起了“乐善堂”分店,以此为掩护,大肆从事谍报活动。
岸田很清楚,中国是个宗法社会,说白了,是个熟人社会、关系社会,没有朋友什么事也别想办成。所以,他在汉口广交官绅,在商界也结交了不少“哥们儿”。
他圆滑狡黠,又大方爽快,许多人不清楚他的真面目。甚至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他的一些幕僚都找他治过病。
到19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汉口“乐善堂”里已经集中了几十名日本的一流
间谍。满清时,中国人的辫子要留很多年才比较像样儿。但这些日本人也有办法,干脆把头发剃光,说自己是和尚;中国话说不利落,就说自己是福建人,说不好官话。也的确是很能蒙人。
这批间谍中最出名的当数荒尾精。这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1859年出生于中国大连,汉文化素养甚深,还特为自己取了个雅号,叫“东方斋”。他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得过明治天皇御赐的宝刀。1886年,他被派遣来华从事谍报活动,任岸田的副手。
日本人的确是认真、敬业,什么苦都能吃。荒尾精曾率领20余名党羽,化装成中国平民,有时是挑担卖货的,有时是宰羊劁猪的,有的时候甚至化装成要饭的,沿途乞讨。这样一是节省经费,二是可以近距离观察民情。在侦查的过程中,这些日本间谍不仅能吃苦,也敢于冒险,很多人因而九死一生。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