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富论(精)/西方哲理译丛 97875155201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富论(精)/西方哲理译丛 978751552012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4.04 6.0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亚当·斯密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20124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0977445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及劳动产品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引起劳动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用途/ll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积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的不同增长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对乡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国内能生产的货物的进口
  第三章  论对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的货物进口施加的特别限制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支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三章  论公债

内容摘要
 《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全名为《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亚当·斯密耗时9年完成了本书。本著作问世的时候,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它总结了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张,被誉为“第一
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精彩内容
 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提高,以及在任何地方运用劳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大部分熟练灵巧程度和判断能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一般人认为,劳动分工最细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事实上它们并不比那些大型制造业分工更细。然而,因为供给少数人小量需求的小型制造业雇用的工人必然不多,各部门工人往往可以集中在同一个厂房内劳动,观者便能一览无余。而大型制造业,尽管实际上比小型制造业分出了更多的部门,但因为不像小型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
以很少被人注意到。
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别针制造业本身是很不起眼的,但它的分工却是那么引人注意。一个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的工人,也不知道怎样使用相关的机械,纵使他拼命工作,也许一天连1枚别针也制造不出来,更不用说20枚了。但是按照现在这种职业化、部门化的经营方法,别针的制造被分成了18道不同的工序。我见过一
个这样的小工厂,那里只雇用了10个工人,都很穷困,必要的机械设备也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尽力而为,一天却能制针12磅。以每磅有中等针4000枚来计算,10个工人每天就可以制针48000枚,即每人每天可制针4800枚。但是如果他们全部各自独立工作,说不定每人每天连1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也
就是说,恐怕他们连现在适当分工合作后所完成的工作量的1/4800也制造不出来。
在每种其他的工艺及制造业中,只要能够并且采用了劳动分工,劳动生
产力便能够相应地提高。
各种行业之所以彼此独立划分开来,似乎也是由于劳动分工带来的这种好处。那些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各行各业的分工也都达到极彻底的程度;未开化社会中一人担当的工作,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一
般都分成几个人的工作。
在每一个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农民一般来讲就只是农民,制造者就只是制造者。诚然,农业的性质不同于制造业,不像制造业有那样细致的劳动分工,各种农活,也不允许像制造业那样彼此截然分开。
木匠与铁匠,通常是两种截然分开毫无干系的职业,但放牧与种田这两种农活,却不能像前者那样完全划分开来。各种农业劳作,要受季节变换的制约,一个人只从事某一种劳作,这是绝不可能的。所
以,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总是不及制造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许就是因为农业不能采用完全彻底的分工制度。诚然,最
富裕的国家,不管是在农业还是制造业上都超过他们的邻国,但他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普遍大于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富国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更好,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投入也更多,而产量按照土地面积与肥沃情况的比例来说也更多;但是,产量即使大出这么多,却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过多出来的劳动和费用投入。
在农业方面,富国未必都比穷国有大得多的劳动生
产力,至少不像在制造业方面那样优势突出。因而,品质同样优良的小麦,其市场售价,富国未必都比穷国低廉。论富裕和技
术程度,法国远胜于波兰,但同样品质的波兰小麦的价格,与法国小麦同样低廉。尽管穷国在耕作上处于劣势,但其生产的小麦,却能在相当程度上靠质优价廉与富国竞争,但在制造业上它是无法这样和富国竞争的。
有了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劳动者能够完成成倍增长的工作量,究其原因,在于三点: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加,必然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劳动分工的结果,是使每个劳动者终生
局限于某种简单的操作,这当然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劳动熟练程度。如果让一个从没有做过铁钉的普通铁匠去制钉,我敢说,他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两三百枚来,而且还是质量不合格的铁钉。我见过几个以制钉为业的不满20岁的青年人,他们拼命工作时,每人每日能制造2300多枚铁钉。所以,有些制造业操作的速度,如果你没有亲眼目睹,决不会相信人的手能有这样大的潜力。
第二,节约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的时间。一个耕作小块土地的农村织工,从织布机转到耕地里,又从耕地回到织布机,肯定要
浪费许多时间。而这两种手艺,如果能在同一场所
进行,损失的时间无疑要
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损
失还是很大。
第三,机器的发明,便利和简化了劳动,使一
个人干多个人的工作成为可能。今天劳动分工最细密的各种制造业中所使用的机械,大部分原本是普通工人发明的。他们从事的是最简单的操作,自然会花心思去寻找更便利更快捷的操作方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