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靖宇/抗日英雄小故事系列 978751263666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杨靖宇/抗日英雄小故事系列 978751263666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1.7 3.9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婧|责编:赵晓丽|总主编:周东升//汪铮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36668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1263426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杨靖宇将军短暂而不朽的一生。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战期间,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2月,因为叛徒的出卖,他身陷重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战斗到生命的后一刻。



作者简介
李婧,女,籍贯内蒙古赤峰市,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爱好写作,曾出版《中国古代的十大礼仪》一书。

目录
 一、小小少年  一身正气
  1.苦难的童年
  2.英雄故事伴成长
  3.给地主“送礼”
  4.帮小伙伴交学费
  5.我来保护你们
  6.焚烧日货
二、革命洗礼  英杰出世
  1.领导确山农民暴动
  2.掀起刘店大起义
  3.两次机智脱险
  4.离开家乡
三、勇闯关东  潜伏“地下”
  1.抚顺煤矿当卧底
  2.严厉酷刑的逼供
  3.监狱里坚持斗争
  4.补鞋子和当衣服
  5.改名换姓
四、转战“南满”  旗帜鲜明
  1.初到“南满”
  2.不计前嫌
  3.营救
  4.军民一家人
  5.痛击邵本良
  6.暗杀
五、英勇抗日  屡建奇功
  1.智取宝兴厚
  2.枪杀徐老狗
  3.行军帐篷和密营
  4.长岗之战
  5.岔沟突围
六、殊死抵抗  英勇殉国
  1.绝不流亡
  2.身陷重围
  3.生死离别
  4.最后的战士
  5.英勇殉国
七、叛徒出卖  永远的痛
  1.叛徒程斌
  2.张秀峰叛变
  3.枪毙赵廷喜
  4.可耻的张奚若
八、遗首回归  告慰英灵
  1.遗首回归记
  2.自杀的误传
九、三次下葬  英雄安息
十、牺牲多年  家人方知
十一、诗赋才气  永传千古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杨靖宇将军短暂而不朽的一生。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战期间,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2月,因为叛徒的出卖,他身陷重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主编推荐
以讲故事的方式,图文并茂地集中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成长与优选事迹!

精彩内容
 一、小小少年一身正气1.苦难的童年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夜,河南确山县李湾村的村民早都已经熟睡,但在西北角一个低矮的农家小院里,却仍然亮着灯,一
家人正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有的劈柴,有的烧水。突
然一声洪亮的婴儿哭声打破了夜空的沉寂,一个挥动着
小拳头哭叫的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扬名中外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并非这个婴儿本来的名字,他真实的名字叫马尚德,乳名顺清。杨靖宇是他后来参加革命工作后的化名。
杨靖宇的父亲叫马锡龄,从祖辈上开始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自小跟随杨靖宇的爷爷在地主家里干活,受尽了打骂折磨。如今三十
几岁了才攒了一些钱,盖了几间草房,买了几亩薄地,日子勉强维持,但很多时候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马锡龄为人忠厚、热情,庄稼活样样精通。平日里起早贪黑,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去田间劳作,只为了种好那几亩薄地,好养活一家老小。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动,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三十几岁
的马锡龄早已经弓腰驼背,皮肤黝黑,还积劳成疾整日咳嗽不止,看上去竟然像五十几岁的人。杨靖宇的母亲看着自己的丈夫如此辛苦,心疼不已,但她知道家里早就没有一分钱了,就算有钱丈夫也不舍得治病。于是为了替丈夫分担,杨靖宇的母亲每天背着几个月大的杨靖宇开始天天下地,帮助丈夫播种、锄草、浇地、收割……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杨靖宇迎来了自己的小妹妹马爱,这个孩子的到来给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全家都她视为掌上明珠。杨靖宇更是乖巧懂事,父母下地干活去,他就在家照看妹妹、陪妹妹玩、哄妹妹睡觉。
但不幸还是降临到了这个本来就苦难的家庭,杨靖宇6岁的时候,父亲的病因长年得不到医治而卧床不起,整个人骨瘦如柴。尽管母亲尽心尽力地照顾,但父亲还是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又缺少食物而与世长辞了。父亲临终前对母亲说:“我走了,你一定要照顾好他们,无论多穷,也要让他们读书,一定要让他们读书!”说完父亲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杨靖宇在床边拼命地叫着
:“爸爸、爸爸”,但父亲却再没有睁开眼睛。杨靖宇知道父亲真的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撕心裂肺地哭喊,让邻居们听了都控制不住悲恸的泪水。第二天在二叔马延龄的帮助下,杨靖宇一家将父亲草草安葬了。为了以后的日子有所依靠,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与叔父家生
活在了一起。父亲一走,杨靖宇知道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想:“我一定要多干活,多帮助妈妈,不能让她太累了,我已经失去了爸爸,不能再失去妈妈了。”从那以后,杨靖宇在妈妈每天下地干活以后,就开始在家里干家务,扫地、擦桌子样样都行。每次看着干净的屋子,他心里都喜滋滋地想:“妈妈这下回来就可以好好歇歇了。”妈妈从地里回来看见家里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就夸奖杨靖宇说:“顺清啊,你真是妈妈的好儿子。
”母亲经常在夜里借助微弱的灯光来缝补全家人的旧衣服和鞋袜,油烟子呛得母亲直流眼泪。杨靖宇一觉醒来看到母亲满脸都是泪水,心里难过极了。他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来到母亲身边说:“娘,快睡吧。”“没事,娘不累,你赶紧去睡,别着凉了。”“不,娘不睡,我也不睡,我要一直陪着您。”“陪着我干什么啊,我这不用你帮忙,听话快去睡觉。”“不,我可以干活的。”说着杨靖宇就拿起了旁边的麻绳开始搓起来。从此以后,杨靖宇就天天夜里陪着母亲干活,不是帮母亲搓麻绳,就是给母亲穿针,什么活都没有的时候,就在一旁陪母亲聊天,来驱散母亲的孤独和寂寞。无论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闷热,杨靖宇都没有早睡过一天,每天都坚持和母亲一起睡觉。而且无论什么时候,杨靖宇都不会睡懒觉,他总能在母亲起床的时候和母亲一起,母亲洗米切菜,他就去打水劈柴。饭菜做好,他就去叫妹妹起来,帮妹妹洗脸,然后给妹妹喂完饭,自己才吃,吃完母亲就去干活,他就收拾洗碗。作为长子,杨靖宇平日里处处让着妹妹,有好吃的自己从来舍不得吃而是留给妹妹吃,有一块新布,就给妹妹做衣服,自己穿的都是大人旧衣服改成的。在村里,杨靖宇也是出了名的能干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家里撒娇哭闹的时候,杨靖他早就能当半个劳动力了;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早起上山砍柴了。
就这样,杨靖宇在贫困和不幸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但困苦的生活没有让杨靖宇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反而是培养了他勤劳、能吃苦和坚韧不拔的思想品德,也让他更能亲身体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为以后革命斗争的需要打下情感基础。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