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柏林历史文化之旅(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 9787807680864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9.45 3.8折 7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实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0864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516699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实,作家,曾在欧洲三所著名大学学习,并游历欧洲各国,热爱欧洲文化。
  出版有《在巴黎的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之旅》等。即将出版“欧洲历史文化之旅”丛书第四本《一只装满故事的靴子——意大利历史文化之旅》。

目录
前言·绿荫天使羽翼下的柏林
旅行是答案
柏林英雄:  “鹰”和“熊”
柏林导览
一级推荐
二级推荐
三级推荐
四级推荐
五级推荐
附录

内容摘要
柏林,普鲁士精心打造的国都,德意志帝国腾飞的中枢,一个哲学之国的大脑和心灵,在“二战”中化为废墟,在“冷战”中被割裂,使“柏林墙”成为柏林人生离死别的记忆。
今天的柏林已从灰烬中重生,再次成为经济大国之都,欧洲绿地面积最大的环保“绿肺”、汇聚奇幻建筑设计之城,将惨痛往昔化为独具活力的创意源泉和旅游资源。
让我们通过这本书,一起分享它曾经辉煌的文化、它的高傲、挣扎和绝望以及它在重生中迸发的激情。
“因为时间与财力限制,国人往往不得已参加“欧洲十几国十几日游”的旅行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但总有更富好奇心的旅客,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匆匆游览过的景观背后的故事,成为开启下一次旅行的钥匙;也有一些勇于独行的探索者,可以从中获得详尽可靠的出行参考与在地历史文化准备。”——郑实

精彩内容
老博物馆有旅游书上称老博物馆是欧洲第二座真正意义上的为博物馆而建的建筑。建筑师申克尔和王储、未来的弗里德里克? 威廉四世都领会国王弗里德里克? 威廉三世的意图,王储亲自画出草图,申克尔更是极力发挥他对希腊罗马建筑语汇的创新,为老国王建构起这座宏大纪念碑。
远远望去,老博物馆正立面的18根爱奥尼亚希腊高柱一字排开,非常有气势。有八根柱子宽的台阶两边是两尊铜雕:左侧是“屠狮者”(L?wenk?mpfer);右侧是“亚马逊女战士”(K?mpfendeAmazone)。抬望眼,巨柱上的横檐上有一行粗大的铸铁字:“FRIDERICVSGVILHELMVSIII.STVDIOANTIQVITATISOMNIGENAEETARTIVMLIBERALIVMMVSEVMCONSTITVITMDCCCXXVIII”(拉丁语:弗里德里克?威廉三世建此博物馆于1828年以供研究各种古物和自由艺术之用)。房檐上兀立的18只勃兰登堡鹰与立柱相对,它们是统治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象征,也是德国的象征。
老博物馆前有个很大的石盆,孤零零的,看不出和建筑的关联。它原本应当摆在博物馆里的正中,但因为太大了(6.9米宽),无法运进博物馆。犯这种低级错误,很不像是做事严谨的德国人的风格。“二战”接近尾声,盟军已经发起反攻,一辆油罐车在博物馆前爆炸,将建筑严重损毁。后来东德政府将博物馆按照申克尔的设计修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柱廊后,与宽台阶相对应的正中部分,以玻璃幕墙代替。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设计,感觉宏大的正立面因此变得轻盈了。
步入正厅,会发现博物馆竟然是个内圆外方的结构,好像一个圆球被放在长方形的盒子里。对罗马建筑一往情深的申克尔是想模仿罗马的万神殿,但是附近的柏林教堂和王宫都有穹顶,这里再用圆形,就重复了,所以申克尔就在外面做了个方形外衣。一进大厅,很自然就会向穹顶上看,因为光线从上面倾斜而下。两层高的大殿,上部是规则几何形的藻井装饰,下部环绕着20根科林斯立柱,立柱间陈列着雕像。
两侧楼梯直通二层,上去可以向下从另一角度欣赏圆厅。但是四周的墙面空荡荡的。那里原有申克尔亲自绘制的壁画,墙体因爆炸被毁后,画作荡然无存。只是在印刷与绘画美术馆中(见《导览》之“文化广场”),还藏有申克尔的草图。
博物馆的第一位馆长是考古学家格哈德(EduardGerhard)。在他的主持下,博物馆的收藏不局限于古代艺术品,而是扩展到有助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便开展科学研究。他主持撰写有系统的馆藏文物目录,今天的研究者还在使用。
不过,之后老博物馆的藏品和后面几座博物馆之间几经调换,现在专门展览古希腊、伊特鲁利亚和古罗马的艺术品。展品包括从希腊、罗马、埃及、小亚细亚出土的日常用具、饰品、武器、钱币、墓葬画像,还有很多古罗马帝王和名人的雕像,此外还有一个专门展示古代性文化的展厅。
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德良皇帝别墅餐厅地板上的马赛克镶嵌画(Pariofcentaursfightingcatsofprey),全用各色小石头(或玻璃)镶嵌构成,表现了一对半人半马和三只猎食动物搏斗人场面。其中女性半人马已经在动物的利爪下奄奄一息,男性半人马则正端起一块巨石砸向那只被血味激狂了的豹子。这是古罗马遗留下来的最著名、最精美的一幅马赛克画。画面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张力,不知当年的古罗马人怎么能看着这样的画吞咽食物。但据猜测,这幅画应当是脱胎于希腊的画作或马赛克作品。马赛克镶嵌最精彩的是颜色的过渡,这张画上的半人马,尤其是男性上身和马的肌肉部分,用色差变化很小的石子(或玻璃)拼贴起来,仔细看每块小方块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整体才会有如此强的立体感。
古罗马的丧葬是这里的一个重要主题。说明文字很详细,如果你有时间仔细看,会渐渐体会出展品不多的好处:排列疏朗,观众不密集,能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在卢浮宫和大英帝国博物馆这样的大博物馆,人流穿梭,藏品浩如烟海,根本不可能仔细看每一个展品,细小的东西连瞥一眼都顾不上。能这样踏踏实实、安安静静了解古罗马的细节,当然是很大的享受。
法尤姆的墓葬肖像画虽然出土于埃及的法尤姆绿洲,但当时这里被罗马人统治。因而原来用金面罩覆盖的遗体,那时改用深受罗马风格影响的绘于木板上的肖像画代替。肖像画中有位着紫衣的女子,她的波浪发式在当时是很时髦的,耳环和两串项链表明了其富裕的家庭背景。她温情而略带惆怅的目光以及饱满的双唇如此真切,然而在绘制此画时这些都已不在人间。
如果你对希腊和罗马史稍有了解,知道几位最知名的政治家和皇帝,可以看到他们的雕像,以及隐藏在面容下的个性。
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皇帝塑像都是陈列在古罗马帝国公众场所,是帝国政治统治权力的象征,都颇为威武。但是绿恺撒胸像(greencaesar)却淡化了附着在政治领袖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我们看到的恺撒面容憔悴,显得忧郁而苍老。雕像是用一种产自埃及的深色杂砂岩(Greywacke)雕刻的,很细致地表现了他眉间的皱纹和下陷的双颊。可惜他的眼睛是后代人安置的,无法想象他的眼神。同样很人性化的胸像还有哈德良皇帝的。绿恺撒旁边是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七世(CleopatraⅦ),她头戴托勒密时代的王冠,面孔娴静安详,和后世人们想象中先后迷惑住了两位古罗马领袖(恺撒大帝和安东尼)的妖冶风骚完全不同,以致不仔细看说明文字就会错过雕像。但是此像制于她生活的时代,陈列于罗马南部的私人别墅中,应当是可信的。
此外,还有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Pericles)略微残缺的头像,在土耳其发现的一尊很优雅的阿佛洛狄特陶像,以及被称为“柏林竞技者”的希腊雕像,都非常值得细细观赏。
新博物馆随着收藏品的不断扩充,老博物馆已经容纳不下所有文物。新博物馆的建立是作为老博物馆的补充,由爱好艺术的国王弗里德里克? 威廉四世任命建筑设计师施蒂勒负责。由于动工时发现靠近施普雷河的地基有硅藻土,可能承受不住建筑的重量,因此使用蒸汽机打入了2344个木桩。这是柏林首次在纪念建筑中使用这种技术。
新博物馆的外观是新古典式,内部则使用了铁质构架。这在当时也是颇为先进的技术,新博物馆因此被载入建筑技术史。由于建于同一时期的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和老绘画陈列馆在“二战”中被毁,新博物馆残存部分是德国仅存的那个时期的建筑。
新博物馆为南北走向,垂直于老博物馆北边,中间隔着一条名为博德街(BodeStra?e)的小路。为了表现和老博物馆的姐妹关系,施蒂勒以柱廊将其和老博物馆相连接。建造工程在1848年3月席卷欧洲的革命中被中断,到普鲁士国王重新掌控局势后重新开始。1855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但是直到十一年后,内部的壁画装饰才全部完成。耗时如此之长,可以想见其精美程度。可惜今天我们都无缘欣赏。
1943年,新博物馆在轰炸中中弹,导致主楼梯和它上面的壁画烧毁。1945年2月新博物馆再次遭到轰炸,和老博物馆相连的柱廊及建筑主体被炸。“二战”后的四十多年间这里都是废墟。1986年东德政府决定修复新博物馆,但到两德统一时还没有完成,就中断了。1997年修复计划重新启动,聘请了英国设计师奇普菲尔德(DavidChipperfield)主持。奇普菲尔德在2007年曾负责修建了杭州的良渚博物馆。
虽然奇普菲尔德的设计在新博物馆重新开放仪式上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称赞,但是在同行中还是引发了争议。有些人认为奇普菲尔德应当更多保存19世纪施蒂勒的原始设计。施蒂勒的设计使新博物馆的陈列可以从时间和分类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展室的内部陈设和展品的主题也相一致。但是这种力求完美的设计也有缺陷,新增的展品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不得已只能将一个主题的文物整体移出,原来的布置就被打乱了。事实上,随着后续博物馆的兴建,整个博物馆岛的藏品都处于不断调整中。
2009年新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展出埃及艺术品。这与19世纪的原初设计一致。从大门进入后,向右便可以进入埃及庭院(EgyptianCourtyard)。这个展区展出了大量的埃及文物和纸莎草纸。其中最著名的埃及艺术品是埃及女王奈费尔提蒂的胸像和著名的“柏林绿人”(Berlin“GreenHead”)。
埃及女王奈费尔提蒂是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肯那顿的王后。阿肯那顿就是那位发起宗教改革——仅崇拜太阳神阿顿的一神信仰运动——的国王。在丈夫死后,奈费尔提蒂可能独立短暂统治过一段时间。奈费尔提蒂的原意是“美丽的人来了”,这个名字和这尊雕像非常符合。经过了三千三百多年,这座石灰岩与灰泥雕塑成的彩绘人像依然神采奕奕。
德国考古学家于1912年在埃及发现了这个雕像,为了将它运出埃及,德国考古队向埃及方面隐瞒了实情。为此,埃及方面一直要求归还。但它早已成为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印制在各种宣传品上,包括邮票、明信片、博物馆的宣传海报等。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媒体甚至称它是“德意志普鲁士的艺术宝库这个皇冠上最珍贵的一颗宝石”。还有人形容它“展现了一个有着纤长颈项、优雅的弓形眉毛、高颧骨、细长鼻子,且红唇上带着富有活力的微笑的女性。奈费尔提蒂是古代艺术品里最美丽的女人之一”。
所谓“柏林绿人”,是一尊公元前500年左右由绿色石头制成的男性头像。虽然它的面部已被损坏,但从艺术角度去看,这是一个颇为传神的现实主义作品。因为头像上没有铭文,无法断定他的身份,但从他所剃光头以及淡定的目光判断,应是一位有文化的僧侣。
新博物馆还陈列了大量史前文化和人类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包括谢里曼发掘的特洛伊宝藏的复制品[见《柏林历史文化之旅——人物手册》(以下简称《人物》)之“谢里曼”]。原件被当作战利品运到苏联。为了让人们从感知上体会史前时代人类的生活,博物馆还放置了一些展品供参观者触摸,观众可以像史前人一样用石器切割毛皮、用骨针缝制衣服。我用博物馆放置的石刀切割兽皮,非常费劲,仅仅使前人在展板上留下的切割印记又加深了几道。
参观完新博物馆后,我在附设的纪念品店看到一张非常漂亮的明信片,好像是一个博物馆展室的内部。印象中,参观时没有见到如此精美的布置,就去问服务人员,这是什么地方。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说,是以前陈列埃及展品的大厅。见我愣住了,她补充说:“战争中被毁了。”我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女士有些悲戚又有些气恼地瞥了我一眼。我想,她是猜到我的想法了。我那一瞬间想到的是,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了很多邪恶的事,最终招致报复——当然也是非常残酷的报复——我无法表达同情。女士也许对外国人的这种态度并不陌生,所以丢下我走开了。
现在陈列埃及艺术品的大厅也很有气势,但是和明信片上昔日的华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第一次面对这种照片上的反差时,我还是很理性地告诉自己,这是没办法而只能接受的一个事实。但是在柏林参观期间,这样的状况要不断面对。凡是依照原设计修复的建筑内部很少能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不夸张地说,大多数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所以我越来越觉痛心疾首,对人类曾经的愚蠢和残暴不由得不憎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