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关系 978750869845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掌控关系 978750869845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6.89 6.4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格雷琴·鲁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845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441718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格雷琴·鲁宾(GretchenRubin),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法学学位。曾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担任助理,也曾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里德·洪特担任顾问。目前她是习惯、幸福研究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著有《比从前更好》《幸福哲学书》《幸福断舍离》。她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数百万册。

目录
第一部分 四种性格趋向
第一章 看清自己,读懂他人
预期应对:4种人性的本源4
个性决定行为9
克服弱点,掌控自我12
认清性格才能有效沟通16
第二章 性格13问:测测你是哪类人21

第二部分 支持者:纪律就是我的自由
第三章 理解支持者
优点:自由、高效、独立30
缺点:机械刻板、讨厌改变33
支持者的三重人格37
为何支持者天生善于自我保护?39
“收紧”模式:支持者的极端44
厘清自我期望最重要45
第四章 与支持者打交道
自我激励型员工V.S.严以律己型上司49
如何避免和伴侣产生冲突?52
给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54
夸大其词毫无用处55
职业偏好:喜好规则,不适合变动56

第三部分 怀疑者:说服我,我就服从
第五章 理解怀疑者
优点:有主见、可靠、本真65
缺点:过度询问让人崩溃69
怀疑者的三重人格74
拒绝回答:质疑即羞辱78
分析瘫痪如何克服?80
为行动找足理由82
第六章 与怀疑者打交道
职场沟通:对立并非蓄意87
有个爱刨根问底的伴侣怎么办?89
质疑权威只为一个解释92
如何说服固执的病人?95
职业偏好:鼓励提问,注重效率98

第四部分 守义者:服务他人即服务自己
第七章 理解守义者
优点:恪尽职守、乐于奉献106
缺点:纠结于达成自我期望108
守义者的三重人格109
应对之策:植入外部监督112
脱离规则令人迷茫123
驾驭自我:用外力激发内力125
家庭成员属“内”还是属“外”130
反叛式崩溃:说翻脸就翻脸131
第八章 与守义者打交道
不要过度利用守义者员工145
做守义者的督责搭档149
别让高预期压垮孩子151
人们愿意为“监督”付费152
职业选择:内心认同+外部督责154

第五部分 叛逆者:你左右不了我,我自己也不行
第九章 理解叛逆者
优点:特立独行,敢与一切唱反调160
缺点:抵制催促、规则和乏味164
叛逆者的三重人格169
共事法则:资讯-后果-选择172
满足自我:身份策略+挑战模式178
被高度规则化的机构吸引184
第十章 与叛逆者打交道
放手策略:领导监督越少越好189
应对叛逆伴侣:要得越少,得到越多193
不要给叛逆的孩子下命令199
给叛逆者选择的权利207
职业选择:挑战+自由212

第六部分 四种趋向实战应用
第十一章 与任何人都能相处自如219
第十二章 说服力:如何有效影响他人?237
第十三章 幸福从学会驾驭开始251

第七部分 附录
致谢255
快速测试性格257
关于四种趋向的其他资料261
“更佳”应用软件263
注释265

内容摘要
在各种复杂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处于“被动”地位:·精心制订的工作计划,被领导说得一文不值。
·想让伴侣改变生活习惯,对方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每个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是忍耐不语还是大发雷霆?如何才能让对方按照你想要的去做?
“四种趋向”理论告诉我们,用词上的一个微妙转变,一次快速的交心谈话,或是流程上的一丁点儿变化,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事风格。
·如果你给支持者型的下属指派工作任务,你不用多说,便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如果你想让怀疑者型的丈夫做出改变,就给他一个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由。
·如果你向守义者型的朋友寻求帮助,对方一定会全力以赴。
·如果你想让叛逆者型的孩子好好学习,千万不能用命令的口吻。
作为习惯和幸福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研究专家,格雷琴·鲁宾设计的性格趋向测试吸引了60万人参加,成功地帮助上千万人在职场、家庭和社交关系中做出改变。“四种趋向”的核心就是:当我们了解性格趋向如何塑造我们及他人的世界观时,我们就能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中,很多人因为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使得沟通成为一种障碍。认清性格,趋利避害,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他人、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精彩内容
预期应对:4种人性的本源人们都说,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把世界分为两类人的人,另一类就是不把世界分为两类人的人。
我肯定属于第一类人。我对人类的本性怀有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在探求能够厘清我们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的不同方法。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幸福和习惯这两个主题。对于我来说,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能够帮人们建立更加幸福、更加健康,也更有作为的人生的无所不能的唯一妙法。不同的策略适合不同的人。事实上,对某人起作用的方法,对其他人或许就适得其反。对有些人而言,彻底戒绝某种强烈的诱惑可能会活得更好;而对另一些人来说,适度地沉湎于某些事物才更有利。有些人热衷简朴,而有些人则喜欢奢华。
事情远不止于此。在思考朋友关于她养不成跑步的习惯的说法时,我感到,在“夜猫子”与“早起鸟”这两类人表面的不同之下,还深深地存在着塑造出人类本性的某种基底差异,既深刻,又强烈和明显,然而我却视而不见。
为了找出那些曾被我忽略的东西,我在自己的网络主页上贴出了一些问题,请求读者回答,其中包括:“你觉得制定新年规划如何?”“你遵守交通法规吗?为什么遵守或者为什么不遵守?”“你会纯粹为了好玩儿而去上一堂课吗?”读者的回复纷至沓来,我发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里,贯穿着几个不同的模式。说来简直有些诡异,根据答案你以可把他们归为几类,而每一类人仿佛都事先约好了,回答如出一辙。
例如,关于制定新年规划的问题,有一类人给出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如果新年规划有用,我会照例去做,但我不会从元旦这一天开始,因为1月1日这个日期太具有强制性了。”他们都用了“强制”一词,为此我感到颇为惊奇,因为1月1日这个日期对我从来都不是问题。可是这些人给出的答案却全都一样,他们到底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还有很多人这样回答:“我再也不做新年规划了,因为从来也没能完成过,我总是找不到时间去实施。”甚至还有人这么说:“我从来也不做什么新年规划,我可不想捆住自己的手脚。”这里面存在某种有意义的规律,我非常明白这一点,但我就是还不清楚它是什么。
苦思数月,我有了“发现新大陆”般的顿悟。我当时坐在家中办公室的桌旁,恰好瞥了一眼我手写的凌乱的待办清单,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就是这个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你如何应对预期(目标)?”我终于发现它啦!
我找到了解开谜题的钥匙。我感到惊喜若狂,就好像当初阿基米德跨出浴缸时那样。我静静地坐在那儿,大脑飞速地思考着与“预期”相关的问题。
我当时抓住了一点,即我们大家都面临两大类预期:·外设预期——外人加诸我们的预期,就像按规定时限完成一项工作。
·内设预期——我们加诸自身的预期,就像执行新年规划。
我的核心感悟是,根据一个人应对外设及内设预期的表现,就可以将他归于以下四种不同类型中的某一种:支持者——无论是外设预期还是内设预期,都一样乐于应对。
怀疑者——质疑所有的预期,只有当确信一项预期合乎情理时,才会去达成,因此他们实际上只应对内设预期。
守义者——乐于应对外设预期,但还是奋力完成内设预期。
叛逆者——抵制一切预期,无论是外设的还是内设的。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只需用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所有人的本性都可以在这四种分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现在,我明白我的朋友为什么养不成跑步的习惯了:她是一位守义者。当队友和教练对她有所期待时,她展现自我毫无问题;而当她面对自己的内设预期时,她就纠结了。我也读懂了那些关于新年规划的千篇一律的评语。
四种趋向的理论架构澄清了我所认知的那些突出的行为模式,使我现在能够解释人人都能看到,但却无人予以关注的那些现象。
我将这个完整的体系勾画在一张纸上,呈现为4个对称且交互重叠的圆。我的这一架构展示出蕨类叶子或鹦鹉螺似的优雅。我真心觉得我揭示了一条自然规律——人的本性。
或许还可以说,我创建了一顶麻瓜分类帽。
认清了这个架构后,我就立即着手加深我的理解。“四种趋向的策略”成为《比从前更好》(BetterThanBefore)的第一章,那是我写的一本关于改变习惯的书。我同时也在我的个人主页(gretchenrubin.com)上发帖,阐述四种趋向;我还和妹妹兼共同主播伊丽莎白·克拉夫特一起,每周做一期关于四种趋向的博客节目——《格雷琴·鲁宾教你更快乐》。每当我讨论四种趋向理论时,无论是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纷纷与我互动。
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一段简单的描述来辨别他们的性格趋向,但对于那些心中没底或希望自己的回答被分析出来的人,我设计了一份问卷。成千上万的人都做过这个关于四种趋向的问卷,这份问卷在本书第二章或者happiercast.com/quiz网页都能找到。人们对于问卷的回答,以及我们所做的开放式的自由反馈,都给了我更多的启发。(我注意到一点,人们的性格趋向往往会影响他们做这份答卷的意愿。怀疑者会问:“我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份问卷呢?”而叛逆者则会想:“是你叫我做这份问卷的吗?呵,我才不做呢。”)为了测试关于四种趋向的观察结果,我决定就这一理论架构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典型性抽样调查,我检测了地域分布广泛的一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收入的美国成年人。我最重要的发现是什么?那就是四种趋向之间的比例。守义者占40%,名列第一;怀疑者位居第二,占24%;有叛逆者趋向的成员最少,占17%——这一比例高得令人吃惊;我本人是支持者,这一类占19%。
此项研究还证实了我的许多观察结论。例如,在考虑新年规划时,支持者最有可能动手去做;而叛逆者讨厌去做;怀疑者会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去做,而不是等着哪个规定的日子;守义者则常常彻底放弃制定规划,因为过去的规划曾让他们苦苦挣扎。
在对这一架构进行优化时,我甚至给每一种趋向都添加了不同的颜色,这是借鉴了交通红绿灯模式的结果。黄色代表怀疑者,因为就好似黄色信号灯提醒我们要“等一下”,以决定是否继续前行,而在达成一项预期之前,怀疑者总是会问“等等,为什么”;绿色代表守义者,他们会随时准备好“前行”;红色代表叛逆者,他们极有可能“停下”或表示拒绝;鉴于交通信号灯没有第四种颜色,我就为支持者挑选了蓝色,似乎也很合适。
我对四种趋向研究得越多,就越能了解它们的巨大影响力。在我们深入思考四种趋向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这种思考对自身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认清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同样重要的是,在我们深入思考四种趋向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当我们认清了别人的性格趋向时,我们就能更加有效地与之生活和工作在一起,譬如同事与老板、老师与教练、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孩子、医护人员与病人。
对四种趋向的理解,使得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丰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