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万物理论:物导向本体论(企鹅·鹈鹕丛书) 9787532180868
  • 新万物理论:物导向本体论(企鹅·鹈鹕丛书) 978753218086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万物理论:物导向本体论(企鹅·鹈鹕丛书) 978753218086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1.13 4.8折 65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格拉汉姆·哈曼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086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31397749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格拉汉姆·哈曼(GrahamHarman)1999年于德保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开罗美国大学哲学教授,同时在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利福尼亚州建筑学院任教。他致力于物的本体论研究,是当代哲学中思辨实在论思潮的核心人物,并推进了物导向本体论思潮的发展。他被《艺术评论》杂志评为国际艺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新万物理论
第二章    审美是一切哲学的根源
第三章    社会和政治
第四章    间接关系
第五章    物导向本体论及其竞争对手
第六章    物导向本体论的不同路径
第七章    物导向本体论综述
注释

内容摘要
究竟是什么构成了真正的“实在”?
人类比我们日常感知中的非人类物更特别,更重要吗?
人们往往相信,只有我们感知到的事物才是实在的。近代哲学也强化了我们的这一观念,将我们人类自身看作极特殊的,与所有非人类物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作为“物导向本体论”思潮的领军人物,哈曼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本体论如何拒斥了人类对独异性的主张。哈曼认为,世界当然不仅仅是人类感知到的那个世界。他的哲学的中心观点是:一切物——无论是真实的、虚构的、自然的还是人造的,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是彼此独立的存在。
在这部精彩的导论性著作中,哈曼以令人钦佩的清晰,向我们讲述了“物导向本体论”这一理论思潮的历史、主要观点和影响,它在现有各本体论学派中的位置、与其他竞争性理论如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异同,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所在,以及该理论近年来在包含艺术和建筑在内的很多学科中的应用。从福尔摩斯、独角兽、电子游戏到达达主义、伏尔泰和弦论,这本书将改变你看待万事万物的方式。

精彩内容
2016年11月8日,也就是本书即将完稿的时候,美国的选民用选票将那个丑闻缠身的商人、真人秀明星唐纳德·特朗普推上了总统的宝座。在此前的选战中,特朗普作了无数富有争议的陈述—其中有多次,特朗普矢口否认说过这样或那样的话,但公开的视频证据都表明恰恰相反。尽管如此,他还是令人惊讶地赢得了总统大选。事实上,这场大选结果的震撼性引发了众多公共知识分子的反思。一如既往,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i?ek)对此所持的立场是最与众不同的,齐泽克在大选前就坚持认为:如果希拉里·克林顿赢得选举,那只会进一步导致新自由主义的平庸,而如果像特朗普这样雄心勃勃的政治强人获胜,则至少会促使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联盟的诞生。然而,人们对此更寻常的反应则是认为,特朗普的胜利标志着这个世界对于真理已经不再有任何尊重了。在作出这类指责的各方意见中,最有权威性的当属《牛津英语词典》,该词典把“后真理”(post-truth)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并对这个词作了以下定义:“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客观事实在形成公众意见上的影响比不上诉诸情绪和个人信念”。在此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对那个新崛起的美国政治人物的影射。
如果我们接受《牛津英语词典》的上述定义,那么对于这种后真理状态的最佳疗法就莫过于“客观事实”了。人们通常将把握了客观事实的状态称为知识,而知识也往往意味着人对真理的认识,因此知识和真理两者一般是如影随形的。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发现通常被视作知识和真理的黄金标准:过去占据这个位置的是宗教的教义,而未来某一天,它也可能被某种当前未知的制度所占据。我们如今生活的社会被知识的生产所支配,这个说法意味着: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成功已然成了判定何为真理的最终标准,因而它们也可能是对抗唐纳德·特朗普那种“诉诸情绪和个人信念”的做法的关键措施。在这个观点看来,正如“向权力道出真理”这句多年来的左翼格言所表明的那样,只有知识才能让煽动家哑口无言。在这场大选前数月,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deGrasseTyson)曾发出一条有争议的推特,其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立场,他写道:“地球上需要建立一个虚拟的国家:#理性邦(Rationalia)。这个国家的宪法只需一句话:一切政策都应基于证据。”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能够将科学方法用于政治领域时,我们才能最终摆脱人类非理性的冲突,从而才有可能在政治领域取得巨大的进步—就如同自科学革命以来的四百年间,我们在把握世界的物理性质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那样。
通过这种方式,真理与知识被视作对相对主义的一剂解毒良方(“相对主义”曾被认为是左翼的特征,但如今在右翼思想中也颇为普遍),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人们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随意发明所谓的“替代性事实”(alternativefacts)—这个声名狼藉的说法来自特朗普的发言人凯莉安·康韦(KellyanneConway)。然而出于某些原因,我们并不总是清楚如何去寻求这些具有神奇疗效的真理与知识。艺术和建筑等领域,由于更多地受到风尚和品味—而非可计算的公式—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在那些领域中,这一点就表现得尤为显著:也正是由于这种区别,在公众的心目中,建筑和艺术等学科的价值比不上那些似乎在生产实际知识的学科,例如理科、工科和医科。此外,尽管泰森呼吁要从理性证据出发,但我们还是不太清楚究竟哪些人才拥有政治知识。例如,我们很难相信可以把(像亚伯拉罕·林肯或穆斯塔法·凯末尔那样)成效非凡的政治人物治国理政的过程归纳成一个公式化的提示列表,从而方便地复制并传承给他们的继任者。我们甚至也不太清楚科学知识究竟应该在何处寻找。在思潮激荡的年月,旧的科学理论往往被新的理论所颠覆和取代。诚然,不乏自称“结构实在论者”(structuralrealist)的人声称:尽管发生了多次科学革命,但科学中的某种数学核心始终不变,不过这个说法还缺乏说服力。某个历史学派眼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另一个学派看来无非是资产阶级虚伪的虔诚。久负盛名的工程公司犯下低级的计算错误,从而导致数百人死于海难。当然,如果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真理和知识的话,我们就能更好地用它们来对抗情绪和信念。然而,尽管西方文明那令人自豪的悠久科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恰恰宣称了知识并不存在。事实上,在柏拉图的对话集中,我们往往可以读到苏格拉底断言自己不是任何人的老师,而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不知道任何事。甚至苏格拉底为他那个行当所起的响亮名字—哲学(philosophia),其字面意思也仅仅是对知识的爱,而非对知识的占有。这种态度与数学和科学有着根本区别,后者追求的是拥有知识,而不仅仅是爱知识,不过,哲学领域内外的许多人都忽视了这个区别—他们力图使哲学踏上科学那样确定的进路。
本书的主题是“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Ontology,后缩写为OOO),这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哲学学派,它严格遵循了苏格拉底的上述想法。没有人真正拥有知识或真理,因此它们也就无法保护我们免于政治或任何其他类型的退化堕落。OOO认为,思想上真正危险的并不是相对主义,而恰恰是唯心论(idealism),因而治疗我们痛苦的最佳药方,不是真理/知识这对范畴(详见本书第四章),而是实在(reality)。实在正是那块沉没了无数船只的礁石,因此无论这块礁石是多么地踪迹难寻,我们都应当承认和正视它。正如军事指挥官往往会说:在刚刚接敌的霎那间,一切战斗计划都不管用了;哲学家不应当依靠制定不会出错的规程来克服情绪和信念,他们应当考虑到:在刚刚触及实在的霎那间,一切理论也都不管用了。进一步说,由于实在总是与我们对其的表述大相径庭,而且实在本身从来不是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的东西,因此我们只能以间接的方式接近它。事物对于直接接触的这种退离或保留,构成了OOO的核心原则。针对这一原则,通常的反对意见会认为,它带给我们的无非只是关于不可知实在的否定陈述。但这种反对意见假定了只存在两种表达真理的可能:要么是散文式的清晰陈述,要么是诗歌般的模糊暗示。与此相反,笔者要指出的是:从美学、形而上学、艺术设计,到备受指责的修辞学,甚至是哲学本身,这些领域都清楚地表明,我们大多数的认知并不涉及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和这个列表中的所有学科一样,哲学有着巨大的认知价值—即便它并非一种知识的形式。在我们这个视知识为济世良方的时代,哲学成了一股具有潜在干扰性的力量,关于人类的进步,它提出了与科学截然不同的议程。与此同时,要想戳穿政治和其他领域中招摇撞骗的伎俩,宣称自己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真理并不是最佳办法,相反,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地呼吁这些人面对现实(实在)。而如何才能察觉知识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呢?这是本书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