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9787506056403
  •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9787506056403
  •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978750605640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978750605640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3.11 4.8折 48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56403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430124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瑜伽师地论》是学佛修持者首要必读的典籍,是印度戒贤大师专为玄奘大师传授的佛法精髓,包括了从开始学佛修行直到成佛的全部过程和修持方法。机缘因遇之下,南怀瑾先生于1980年在台湾十方书院讲解了该经,而《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就是他讲解的汇总。本书重点讲述声闻地部分,偏重于修持做工夫修定方面,尤其偏重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共法方面,以人我的实际经历加以说明,并配合义理讲解,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

目录
第一讲
关于这本书○瑜伽师心瑜珈五乘道○无道伴无明师心散乱○只会听喜供养不知足○不如意又懒惰闲事多○爱挑剔不受教种种毛病○无善巧方便加行慢又错○什么是声闻地○种性是什么
第二讲
修行的善缘与劣缘○你的人身是善得的吗○正出家该如何做○饮食是个大问题○醒梦一如的人○修行人最须注意的事○你出家的动机是什么○四种静虑八种解脱○定慧等持
第三讲
圣人的定境界○等引地——入定需领引○初静虑——先消除五种心理○什么是入魔○因喜因忧而造的恶业○清净欢喜安乐轻安○修定的初步○修定与解脱的先后
第四讲
五盖的严重性○检查自己的贪欲心○你也有瞋恚心吗○谁不烦恼不昏沉○睡眠昏沉烦恼○掉举恶作
第五讲
多疑多惑的人○不正的思惟女性的魅力○如何去除贪欲○五徧行的潜力○作意有很多种○有分别影像的修法——观○为什么观不起来白骨○无分别影像的修法——止○以止为主修以观为主修
第六讲
修习影像作意的关键○你得了轻安吗○除盖除结顺清净而得解脱○以苦为师般舟三昧○声闻众的多种作意独觉及菩萨的作意○修行也要资本○如何对付修定的毛病
第七讲
身心内外染污了○依色身作意作意影响色身○修行是什么睡眠烦恼随○良药——贤善定相○入定住定出定○什么是增减什么是黑白
第八讲
作意与所缘○得定的四种力○四种心理不同的修定人○钝根的修法中根的修法○如何修无漏果位的定境○工夫有进退方法有决择
第九讲
先圆满清白再进步修定○熏修得了定解脱未得果○未了还须偿宿债○爱味下堕乐有差别解脱有八○八解脱之第一○八解脱之二至八○工夫到达时的能力○什么是证到空
第十讲
心力多么大○也是不动心○无愿无相的修法○见了道证了果习气未断○再说空、无相、无愿、寻伺○比丘声闻道必修课
第十一讲
等持等至名句文身○住定出定的行状相○为什么出定○修行地方五条件○修定要有威仪○身心都舍才能修行○念念纯善流注
第十二讲
九种心住○拴住你的心令心内住等住○真正的无记业可怕的无记果○安住近住更要调顺○寂静再寂静○什么是失念○专注等持任运○六种力达到心住○四个方法修九住心的定○四种方法修观○什么是正思择
第十三讲
修观的三纲要○三纲中的六件事○义、事、相、品、时、理○善知识说法听者语义觉○再说白骨观不净观○如何修慈悲喜舍○什么是缘起什么是性空
第十四讲
异熟果与果报相同吗○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你为什么那样愚痴○界合相界差别○如何修数息观○掌握呼吸之间的息
第十五讲
修定修慧修加行○个性不同修法不同○修行为何不可拖延○止相止时观相观时○如何举何时舍○头脑清醒的老年○清除障碍的加行○贪心重应修不净观
第十六讲
不净观的窍门白骨烧化吹散○四大的转化○先修风大观○修气修神通○修风修呼吸躲过了死亡○修定引发的身体反应○气充满心喜乐作意成功○得色界定后的身心变化○需要入世修的四种人○修行人为何生入异类中
第十七讲
四大分散的过程○死亡时的特殊现象○中阴身的时光○再投胎为人○人为什么要修道○要离开欲先了解欲○欲的各种现象○修初禅的有寻有伺境界
第十八讲
世间定的重要○静虑与定的不同之处○七日七夜为什么○无寻无伺入二禅○三禅以上的舍和乐○禅定与三灾八难○什么是真正的虚空○有心定与无心定无想定与灭尽定○得神通了
第十九讲
修神通的开头两步○空界想身心符顺○得了神足通○宿命通的境界○天耳通和天眼通的修法○修成了他心通○得道人的神通外道的神通○什么人会生天界○初步了解意地
第二十讲
三界六道的苦与乐○修禅定的苦与乐○转苦为乐○圣人境界之乐○段食思食识食○三界男女之欲与生育○神通的变化修道的变化○结语

内容摘要
 该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约34万字。南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
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他认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重因明(逻辑),告诫修行者在学习时要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归纳。针对学佛修持者修行时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不论是修哪一种宗教哪一门派,都应先通晓教理,理解其中真义,但又不能仅把教理当做知识学术去研究,而是应注重真修实证,随时随地用功勤修观行,通过修定做工夫将所学佛理证到实际理地;学佛修持的道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

精彩内容
爱挑剔不受教种种毛病“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修行菩萨道,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到了太冷的地方,没有电炉、暖气,不好打坐;太热的地方,没有冷气也不能打坐。这里风水不好,那里湿气太重,又怕冷,又怕热,没有头陀行的坚忍不拔的心理不能修定。如果说要环境好才来修定,把释迦牟尼佛那个座位让给你好不好?你真到了那里,恐怕也坐不住,你定不了的。电灯开亮一点,嫌灯光太强;关暗时,嫌不够亮。反正人都有种种毛病,就是不能堪忍之过失。
“十一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虽然没有这种错误,但有我慢,懦慢。恚是脾气特别大,不是嗔心;嗔心是真动气就杀人,那是真嗔心。你们哪里有嗔心?比你们脾气大的就把你们吓住了,你只是恚心,气大,毛病大,看不惯气就来了。实际上是肝病,肝火旺。因为有慢心、恚心,不能接受别人好的教诲,故而不能得定。
“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维过失。”思想不清明,对教理搞不清楚,解释不对,颠倒思维。同样地看佛经、学佛学,认为他讲的不对,自己有新的思想叫做新潮派,跟着时代潮流走,就被冲得迷失自己了。所以我一生从不跟着时代潮流走,结果现在我的旧东西反而变成最吃香了。何以能如此呢?因为我不肯跟着潮流走,潮流滚来滚去,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所以信而好古,老老实实去修行。
“十三虽无此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听了就忘掉……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