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字七个尖角顶的宅第(精)/名著名译丛书 978702012498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字七个尖角顶的宅第(精)/名著名译丛书 9787020124985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3.12 4.7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纳撒尼尔·霍桑 著;胡允桓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498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667512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被称为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红字》《七个尖角顶的宅第》。
这两部作品以曲折隐秘的方式传达了作者对美国历史、社会、政治、宗教、艺术和道德等诸多问题的见解,思想深邃,艺术精湛,散发出持久的魅力,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文学典范。

作者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me,1804~1864),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人之一。其作品多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反映当时清教徒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神秘色彩。其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极具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长篇经典小说《红字》奠定了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后他又完成了《带七个尖顶的房子》、《玉石雕像》、《教长的黑面纱》等多部作品。

目录
红字
  海关——《红字》之引言
  第一章  狱门
  第二章  市场
  第三章  相认
  第四章  会面
  第五章  海丝特做针线
  第六章  珠儿
  第七章  总督的大厅
  第八章  小鬼和牧师
  第九章  医生
  第十章  医生和病人
  第十一章  内心
  第十二章  牧师的夜游
  第十三章  海丝特的另一面
  第十四章  海丝特和医生
  第十五章  海丝特和珠儿
  第十六章  林中散步
  第十七章  教长和教民
  第十八章  一片阳光
  第十九章  溪边的孩子
  第二十章  迷惘中的牧师
  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兰的节日
  第二十二章  游行
  第二十三章  红字的显露
  第二十四章  尾声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
  引言
  第一章  古老的潘钦家族
  第二章  小店铺的橱窗
  第三章  第一位顾客
  第四章  柜台后的一天
  第五章  五月和十一月
  第六章  莫尔井
  第七章  客人
  第八章  今日之潘钦
  第九章  克里福德和菲比
  第十章  潘钦花园
  第十一章  拱顶窗
  第十二章  达盖尔派摄影师
  第十三章  爱丽丝?潘钦
  第十四章  菲比的辞别
  第十五章  愁苦相和笑脸
  第十六章  克里福德的房间
  第十七章  两只猫头鹰的出逃
  第十八章  潘钦州长
  第十九章  爱丽丝花束
  第二十章  伊甸园之花
  第二十一章  启程

内容摘要
 《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两百多年前发生在新英格兰殖民时期的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小说以深邃的主题和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形成独特的风格,1850年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轰动,时至今日仍是不朽的经典。
《七个尖角顶的宅第》是一部描写大家族衰亡史的小说,串联整个故事的那座大宅第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精彩内容
 第一章狱门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
所木头大房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
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划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根据这一惯例,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断:波士顿的先民们在谷山一带的某处地方修建第一座监狱,同在艾萨克·约翰逊地段标出头一块茔地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后来便以他的坟茔为核心,扩展成王家教堂的那一片累累墓群的古老墓地。可以确定无疑地说,早在镇子建立十五年或二十年之际,那座木造监狱就已经因风吹日晒雨淋和岁月的流逝而为它那狰狞和阴森的门面增加了几分晦暗凄楚的景象,使它那橡木大门上沉重的铁
活的斑斑锈痕显得比新大陆的任何陈迹都益发古老。像一
切与罪恶二字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这座监狱似乎从来不曾经历过自己的青春韶华。从这座丑陋的大房子门前,一
直到轧着车辙的街道,有一片草地,上面过于繁茂地簇生
着牛蒡、蒺藜、毒莠等等这类不堪入目的杂草。这些杂草显然在这块土地上找到了共通的东西,因为正是在这块土
地上早早便诞生了文明社会的那株黑花——监狱。然而,在大门的一侧,几乎就在门限处,有一丛野玫瑰挺然而立,在这六月的时分,盛开着精致的宝石般的花朵,这会使人想象,它们是在向步入牢门的囚犯或跨出阴暗的刑徒奉献着自己的芬芳和妩媚,借以表示在大自然的深深的心扉中,对他们仍存着一丝怜悯和仁慈。
由于某种奇异的机缘,这一丛野玫瑰得以历劫而永生
;至于这丛野玫瑰,是否仅仅因为原先严严实实地遮蔽着
它的巨松和伟橡早已倒落,才得以在古老而苛刻的原野中侥幸存活,抑或如为人深信不疑的确凿证据所说,当年圣徒安妮·哈钦逊踏进狱门时,它便从她脚下破土而出,我们不必费神去确定。既然我们要讲述的故事要从这一不祥的门口开篇,而恰恰在门限处一眼便可望见这丛野玫瑰,我们怎能不摘下一朵玫瑰花,将其呈献给读者呢!但愿这株玫瑰花,在叙述这篇人性脆弱和人生悲哀的故事的进程中,能够象征道德之花的馥郁,而在读完故事阴森凄惨的结局时,仍可以得到一些慰藉。
第二章市场二百多年前一个夏日的上午,狱前街上牢房门前的草地上,满满地站着好大一群波士顿的居民,他们一个个都紧盯着布满铁钉的橡木牢门。如若换成其他百姓,或是推迟到新英格兰后来的历史阶段,这些蓄着胡须的好心肠的居民们板着的冷冰冰的面孔,可能是面临凶险的征兆,至少也预示着某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即将受到人们期待已久的制裁,因为在那时,法庭的判决无非是认可公众舆论的裁
处。但是,由于早年清教徒性格严峻,这种推测未免过于武断。也许,是一个慵懒的奴隶或是被家长送交给当局的一名逆子要在这答刑柱上受到管教。也许,是一位唯信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