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旅馆 97875339664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色旅馆 9787533966423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4.8 4.2折 59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D.M.托马斯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66423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578919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D.M.托马斯(1935— )
英国当代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和剧作家。1935年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14岁时随父母搬到澳大利亚墨尔本,两年后回到英国;18至20岁在军队服役,并于此期间掌握了俄语;23岁时以一等荣誉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新学院英语专业,后在多所学校担任英语教师。
早期作品以诗歌为主,出版有《两种声音》《爱与其他死亡》《蜜月之旅》等诗集,集中探讨了爱、死、性等主题。1979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吹笛子的人》,获得“牧羊神奇幻奖”。1981年出版代表作《白色旅馆》,获得“切尔滕纳姆奖”,并入围当年“布克奖”决选名单,最终惜败于萨尔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此外,还译有普希金、阿赫玛托娃等俄国诗人的诗作,创作有《记忆与幻觉》等非虚构作品以及戏剧《地狱火角》。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唐璜》
第二章  盖斯坦日记
第三章  安娜女士
第四章  疗养胜地
第五章  卧铺车厢
第六章  营地

内容摘要
 山间旅馆,四面八方的来客纵情欢乐。星辰坠入湖泊,橘林自窗边飘落,涨潮、山崩、大火……她在坠落。
歇斯底里症的狂想和梦魇深深困扰着犹太女人丽莎,她因此求助于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疗法,试图挖掘丽莎童年的创伤,寻找她患病的根源。
然而,丽莎疯狂的梦境是否仅仅是她过往创伤的倒影?
二战爆发后,丽莎与儿子将要被遣送到“犹太人聚居区”,远处传来机枪扫射的声音,曾经的梦魇竟出现在她的眼前……

主编推荐
与萨尔曼·鲁西迪《午夜之子》共同角逐1981年布克奖

被误诊的歇斯底里症,殊途同归的医生与病人
一次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无情嘲弄

取材自巴比亚尔大屠杀幸存者口述
重新开掘二十世纪欧洲被掩埋的黑暗历史

一场融合诗歌、日记、病例的叙事实验
文本颠覆性媲美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大卫·林奇、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泰伦斯·马力克、大卫·柯南伯格……
令一众导演束手无策的“不可影视化”之书

精彩内容
 第二章盖斯坦日记她被一条树根绊倒,又爬起来继续漫无目的地奔跑。无处可逃,但她仍然不停地跑。身后踩踏树叶的声音越来越响。那是一群男人,所以跑得比她快。就算跑到树林尽头,也会有更多的士兵在那里等着把她击毙。但这片刻余生却弥足珍贵,只是还远远不够。已经无路可逃了,除非变成树林的一员。她宁可欣然放弃血肉之躯和丰富的生活,变成一棵树,困守着卑微的生活,与蜘蛛和蚂蚁为伴。如此一来,士兵们会一边朝着树架起步枪,一边在口袋里摸出香烟
。他们会有点失望地耸耸肩,说一声“跑掉一个无所谓”,然后就回家了。而她这棵树,却会满心欢喜。每当朝阳穿过树林萦绕在身旁,那一身树叶都将歌颂上帝,表达谢意。
她最终还是累倒在冰冷刺骨的泥地上。她的手碰到了什么东西,又冷又硬。拨开树叶,她在地上发现一个扣着活络门的铁环。她膝盖用力,拼命直起身子,使劲扯那个门环。有好一阵没听到什么动静,士兵们似乎把她追丢了。这会儿她又听见
那伙人沿着树丛冲过来,就在身后不远的地方。她拼尽全力去拽那个门环,可还是无济于事。一片阴影洒在落叶上。她闭上眼睛,等着脑袋被打爆。这时她抬起头,看到一个小男孩正盯着她,露出惊恐的表情。他像她一
样赤身裸体,身上尽是创口和伤痕,鲜血直流。“别害怕,小姐。”他说,“我也活着。”“别说话!”她告诉他。铁环仍旧一动不动。她吩咐男孩跟在身后,沿着树丛往前爬。兴许士兵们会把他们背上的血迹当成树叶上深红色的斑点。不过就这么爬着的时候,她感觉到子弹射进了右肩,悄无声息。
检票员把她摇醒了,她一边道歉一边摸索手提包的扣子。她觉得自己很傻,因为扣子就和那个铁门环一样怎么也扯不开。好不容易打开,她找到了车票,递给检
票员。他打了个孔又还给她。关上包厢门,她掸了掸身上的黑白条纹连衣裙,换了个更舒服、文雅的坐姿。她朝对面那个军人瞥了一眼,他是在她睡着的时候走进包厢的。目光相接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脸红了,于是就开
始整理手提包里的东西。她注意到这个和她一块儿睡觉的年轻男人(这样说也无不可)长着一双温和的绿眼睛。她拿起书继续读,间或朝窗外看看,面带微笑。
周围一片祥和。只有铁
轨咔嚓咔嚓的声响、翻书的声音,还有她的旅伴翻报纸的沙沙声。
年轻男人有点纳闷,一
个人看着单调乏味的黄土地怎么会发笑。似乎不是因为某些快乐的回忆或者期待,纯粹是觉得窗外的风景赏心悦目。笑容改变了她讨人喜欢却略显呆板的五官。她的体重有些超常,但身材相当匀称。
她笑着笑着打了个哈欠,但马上忍住。“睡得真香。”男人撞着胆子跟她搭讪,一边叠好摊在膝盖上的报纸,朝她善意地笑笑。她脸颊飞红,点点头,又朝窗外瞧去。“是啊。”她说,“睡得死死的。”她的回答让男人有点窘。她继续道:“缺雨水。”“没错!”年轻男人附和道。他还是不知道说什
么好,她又埋头看书去了。
她沉迷在阅读中,一连看了好几页,然后目光再次移向飞逝的电线杆后面那片干涸的土地,重新露出了笑容。
“有趣吗?”男人指着她膝盖上的书问。她把翻开的书递给他,保持着前倾的姿势。黑色和白色的小圆点随着火车的节奏在书页上跳动,就像她裙子上的条纹一样,一时间令他茫然失措。他本以为会是一本轻松的小说,却发现是无从读起的陌生
文字。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男人起初认为书里的是泰米尔语,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的方言。他正要开口说“原来你懂那么多语言”,随后意识到那是一本乐谱,五线谱之间夹着意大利文。他瞧了瞧书的硬皮封面(装订处随着他的翻动咔咔作响),看到威尔第的名字。男人把书还给了她,说他不认得乐谱。
“这曲子很美。”她说着
用手指抚过封面。她解释说,趁坐车的工夫正在学唱一
个新角色。唯一令人泄气的是她没法放开嗓子唱,那个唱段非常优美。他叫她痛痛快快地唱——那样可以舒解一下对这该死的旷野产生的厌倦!她笑着婉拒了,因为嗓子太累,需要休息。她已经被迫缩短行程,提前一个月回家了。唯一的安慰是她又能见到自己年幼的儿子了。她的母亲在照料他,不过虽然儿子也喜欢外婆,但成天和一个老太太待在一块儿也怪无聊的。看到她提前回来,儿子一定会喜出望外。
她没有给他们发电报说自己就要回来了,她想给他们一
个惊喜。
听着她一板一眼的解释,年轻男人一直在同情地点头。“他父亲呢?”男人问道。“唉!谁知道呢。”她低下头看着那本歌剧乐谱,“我是个寡妇。”男人低声道歉,掏出一只烟盒。她谢绝了,但她说喜欢烟味,这对她的嗓子没有妨碍,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她都不会再唱歌了。
P31-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