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夜舞蹈/红土地之歌 978730709414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暗夜舞蹈/红土地之歌 978730709414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2.53 4.5折 2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小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94147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265325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小东,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著有《1966的獒)、《风的青年时代》、《突破北纬十七度》等。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四届、第七届和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广东省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尾声

内容摘要
 每个人的生命流程,都像是在暗夜里舞蹈一样,必须重新经历一遍前人或许多人都经历过的体验及摸索,都必须在黑暗中做一回舞者。《暗夜舞蹈》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一批知青在海南黎母山的艰苦生活,展示了他们返城后的生存状态,不同境遇以及他们的追求与思索。
《暗夜舞蹈》(作者郭小东)是“红土地之歌”系列之一。

精彩内容
 一个齐耳短发的女同学从角落里站起来,大声提问:“能否谈一
谈性欲与理想的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办法。”李斯特对这个问题并不吃惊,他吃惊的倒是,这个看起来文静的女孩子,在说出“性欲”这个字眼时的坦然姿态。
这也许正是时代的进步。李斯特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极为常识地演绎着他对这个女同学的肯定:“同学们,当我们可以而且能够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地谈论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真实状况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战胜了一个愚昧和群氓的时代。我们已能面对我们的生命状态。所以,我说这个问题连同这个字眼的被明确提出,正说明理想应是建立在人性许可基准上的。可是,文化大革命和某些极左时段,解决性欲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自慰、手淫或者对自我人性的深度压抑。在这种生命状态中,理想的真实性和崇高程度是极为可疑与虚伪的。”“我衷心地祝愿这位女同学,她将对人的生理欲望的思考引入人的社会理想层面,这是未来医生所应该具备但不是每个医生都可能具备的优良素质。”李斯特煽情的话语激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陶醉于这种并不陌生
的掌声中。
“李老师,你同意不同意‘一个被认为优秀的作家,同时可能是一个最虚伪的人’这样的说法。我以为中国作家作为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不真实且虚伪的。”发言的是一个长发女孩,她有一双很漂亮动人的丹凤眼,那眼睛里有一些很明显的忧伤和怨恨。她坐在离李斯特很近的前排座位,李斯特在倾听她发言时,留意到了她的神态。她在发言时,眼睛一直很大胆地直视着李斯特。
李斯特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她年轻,很前卫,头发染成金黄色,不,是那种暗褐色或叫酒红色,还做成很卷的大波浪,使她看上去很成熟而且很性感,有一种风尘的感觉。
她一定很亲近地接触过作家或自称为作家的人,同时受到了某种伤害,她的话语里有一种肯定,她的提问只不过是要得到也是作家的李斯特的证实。她希望得到这种证实。
“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当今中国文坛上,我同意这位女同学的评估。一个优秀的作家,是指他提供的作品在某种尺度下是优秀
的。某种尺度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也许能代表真相,也许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标准。作家无法不虚伪,因为他提供的文学内容连同表述的方式,都受到他所处那个时代风尚的影响,如果他同时又讨好意识形态的话,则他的虚伪就必不可免。”李斯特自认自己一向的解释,都是极为机锋且技巧的。
“我认为,不客气地说,李老师此刻的回答就很虚伪。相信这不是李老师真实的态度。”那个很风尘的女同学坐在椅子上,大声地责难。
“我的真实可能就是一种虚伪,因为在一些问题上,中国作家无法真实,请同学们理解这一点。”李斯特无异于缴械投降。
这时,主持人递上来一沓字条,最上面的那一张上写道:“李教授,我就是刚才提问的女孩,我想如果你不虚伪的话,就请如实念出如下文字并作出明确的真实的回答。”李斯特已经念出了上面的话,他迅速地浏览着下面的文字。他略为犹豫,念出如下的文字并不困难,问题在于作出“真实的回答”,而且必须回答得让这位同学,不,让所有同学都觉得他李斯特是不虚伪的。他从来都认为且自我标榜,自己在任何问题上都是不容虚伪的,他最憎恶的就是这个字眼所代表的所有行为。
但是,此刻他确实有些为难,不管他如何应答,他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扪心自问,自己并未免俗到对一切坚决拒绝的程度。
当他两次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的时候,记忆的闸门开启了,一个已经遗忘许久的名字重重地跳人他虚幻的视野。那是一片无限阔大的原
始森林般的视界。
“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叫妙英,你爱过她,可是你又离开她。你还爱她吗?你知道她的状况吗?知道了,你将怎么办?你还敢面对她吗?”会场有些骚动,同学们被一种悬念刺激得异常兴奋。他们期待着
一个高潮的到来。
李斯特异常平静而且深富感情地读出上述文字。他读完了,好像经历一个漫长的世纪,他从这一头艰难地坎坷地迈向另一头,他终于走过来了。全场哑静,同学们没有想到竟会是这样沉甸甸的话题。同学们的哑静持续了大约有两分钟,开始窃窃私语,等待着李斯特“真实的回答”。
简直是世纪末的审判。李斯特想到了这个词,他很想再虚伪一
回。但是,无数双真诚的年轻的没有经历过那个逝去年代的眼睛,在注视着他,那是一种极度的信任。他无权亵渎这种信任。
他想不到会在这个场合,这种极不适宜的时刻,非常意外地接受这种审判。仅仅用劫数是无法解释的。
这个女孩是谁?是妙英的女儿吗?他实在不愿意妙英的女儿,是如此的风尘,不,她一点也不风尘,是自己落伍了,或者别的什么。
他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寻找那个酒红色头发的女孩,不知什
么时候,她已经不在刚才的座位上了。她走了?但是,她会知道李斯特的内心吗?
“这位女同学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知道,同学们此刻最想知道的是,李斯特也就是我是如何面对这种真实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尽管我没有对这些问题表明极具体的态度,但是,我在许多作品
中,都写到一个不叫妙英但是妙英的人,相信读过这些作品的读者,是能理解一个过去时代的人,是如何面对爱情和道德的。我确实爱过妙英,而且终生难忘,但是现实,毕竟是另一回事。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停留在一个时段上一成不变。”他的话并没有带来期许的掌声,同学们显然并不理解李斯特的弯弯绕。
我无法证明自己不虚伪,李斯特第一次狼狈地觉到自卑。
这是世纪末对李斯特的审判。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