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小札(精) 97875153429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诗小札(精) 97875153429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9.79 4.1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逸生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2986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773281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刘逸生著的《唐诗小札》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入门读物。本书1961年初版,成为长销书,不断再版。全书选取唐诗108首,逐一品读,无论是选诗的眼光,还是解诗的“深入浅出”,均堪称经典。篇篇小札面目生动,文笔优美如散文诗;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唐诗精微之处跃然纸上,读来余味无穷。对于今天喜爱唐诗的读者而言,《唐诗小札》是入门必备读物。

作者简介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广东中山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人。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曾任《龚自珍诗文选》编辑、《辞源》修订工作主要人员、暨南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逸生穷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选讲》《唐人咏物诗评注》《古诗景物欣赏》《漫话三国》《唐诗名篇详解》《刘逸生诗词》《诗话百一抄》,主编《小说轩》《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等。

目录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陈子昂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王翰
凉州词
王昌龄
从军行(录一)
出塞(录一)
闺怨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
渭城曲
山居秋暝
祖咏
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
刘慎虚
阙题
孟云卿
伤情
高适
封丘作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春梦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静夜思
玉阶怨
乌栖曲
古风(第十九首)
敬亭独坐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对雪
秦州杂诗(第六首)
秦州杂诗(第七首)
蜀相
江亭
野人送朱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诸将(第五首)
江汉
登岳阳楼
严武
军城早秋
刘长卿
别严士元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张继
枫桥夜泊
郎士元
送杨中丞和蕃
钱起
省试湘灵鼓瑟
赠阙下裴舍人
归雁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卢纶
塞下曲(录四)
李益
听晓角
柳中庸
征人怨
孟郊
怨诗
洛桥晚望
临池曲
韩愈
秋怀诗(录一)
听颖师弹琴
山石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饮酒
吕温
刘郎浦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录四)
梦天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罗浮山人与葛篇
牡丹种曲
贾岛
渡桑干
忆江上吴处士
张籍
猛虎行
刘禹锡
竹枝词(录二)
乌衣巷
元稹
遣悲怀(录一)
白居易
轻肥
钱塘湖春行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徐凝
忆扬州
杜牧
江南春绝句
泊秦淮
赤壁
山行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
安定城楼
瑶池
梦泽
嫦娥
温庭筠
商山早行
瑶瑟怨
崔橹
华清宫(录二)
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白莲
聂夷中
公子家
田家
罗隐
黄河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韦庄
古离别
张泌
寄人
葛鸦儿
怀良人

内容摘要
 刘逸生著的《唐诗小札》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入门读物。其选诗眼光独到,解诗深入浅出,篇篇小札面目生动,文笔优美,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让唐诗精微已然尽出,读来余味无穷,欲罢不能。
本书于1961年出版,面世即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知。
对于今天喜爱唐诗的读者而言,《唐诗小札》仍不可不读。

精彩内容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于上京”,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生平事迹不详。所
作诗亦多散佚,《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宫体诗的自赎》。其中一大段是谈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有几句话值得在这里引用一下: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诗人毕竟是诗人。这些赞美的话未免洋溢过分带上夸张的色彩。夸张些本也不妨;但是,闻先生把这首诗径称之为“宫体诗”,并且是“宫体诗的自赎”,似乎就颇有商榷的余地。
《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据说是创始于陈后主——也就是被称为“全无心肝”的那个陈叔宝。但他到底在这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因为诗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如今最早看见的是隋炀帝的两首,每首仅有五言四句,宛如五绝。再说曾与《春江花月夜》并提的陈后主的那首《玉树后庭花》,还没有失传,倒是七言诗,但只有六句。诗写得非常肉麻;隋炀帝那两首也好不了多少。它们当然都是“宫体诗”,但连形式都不是张若虚那种七言长篇巨制。
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虽然用的是同一个题目,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宫体诗”?我的看法是否定的。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主要应该看它的内容。它是淫荡下流的,甚至有些是变态心理的表述。稍好些的也只有那么一点点形式的堆垛,勉强撑持着空虚与无聊的内容。
在形式上,宫体诗固然也多少吸收了齐梁以来讲求骈俪工整、追求谐律和声的某些成果,但这是非常次要的。至于研求声律者在诗学形式方面的探索及其进步作用,当然不能与宫体诗的出现混为一谈。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民歌,它分成南北二支。
北方民歌粗犷劲健,南方的则以婉转细腻、活泼姿媚见长,各有各的风格。而就内容来说,尽管我们所能见到的不过是十一之于千百,却明显可以看出它们同宫体诗正处在一个对立面上。
江南的山川气候和风土人情,影响着南方民歌的内容。从《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载的来看,大部分是情歌;它们又都带上南方水国的特有气息,同“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情调截然不同。
南方民歌还有“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形式美(沈德潜《古诗源·西洲曲》评语),而北方民歌是不兴这一套的。寻源溯流,假如要探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所以产生,我以为,与其说它是“宫体诗的自赎”,毋宁说,它既吸取了南朝民歌内容和风格上的长处,更发挥了齐梁以来讲求形式美的成就,它把这两者都加以丰富了;而又有意于清洗宫体诗的污浊——它和宫体诗的关系仅仅如此。
然而成就是巨大的。自从这首《春江花月夜》诞生以后,人们才算是获得了一个范本。这个范本证明,齐梁以来开始酝酿到唐初接近完成的新的格律,南方民歌色彩的风调,七言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
巧,这三者可以糅合得极其完美。虽然他提出的是范本中之一,但他其实已登上一个高峰了。我们应该同意闻一多的估价:他“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这正是这首名作之所以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原因。
离人思妇哀怨思忆的内容,应该从历史的角度上去加以估量。尽管说,这首诗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诗人的伤感情绪。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离人思妇不正是大量存在的现实吗?而且正是大量出现在社会底层的男女之间。我们不能苛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材。
现在,让我们先逐段逐段仔细欣赏一番,然后再研究它在形式方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海,是广阔而浩荡的,潮水,也是广阔而浩荡的,因此,江水也是浩荡的。江和海已经分不开来,连成一片了。
P1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