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忠实传 978722411602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忠实传 9787224116021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6.01 4.1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邢小利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6021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3406641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邢小利,1958年生,陕西长安人。文学硕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理论编辑。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杂志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兼任陕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散文研究会副会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出版有文艺评论集《坐看云起》《长安夜雨》《文学与文坛的边上》,散文随笔集《独对风景》《回家的路有多远》《种豆南山》《义无再辱》《长路风语》。中短篇小说集《捕风的网》,以及《陈忠实画传》《陈忠实传》《柳青年谱》(与邢之美合著)等。

目录
第一章  少年,乡村的路
  一、西蒋村,出生地与家世
  二、灞桥,一个送人远行的地方
  三、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四、赵树理:第一个文学引路人
  五、由向往“神童”而眺望遥远的天际
  六、柳青:文学道路上的第二个导师
第二章  民请教师的文学梦
  一、回乡当了小学民请教师
  二、看不见未来的文学自修
  三、“处女作”的诞生
  四、早期习作:黑暗中的摸索
  五、此生绝不能在女人问题上跌倒
  六、从农中教师到“保皇派”
  七、“半个艺术品”修复了文学神经
第三章  业余作者:戴着镣铐跳舞
  一、亮相《陕西文艺》
  二、《接班以后》一炮打响
  三、三见柳青
  四、《无畏》之畏
  五、“文革”后期的写作:戴着镣铐跳舞
  六、《信任》荻奖
  七、大树的风格
  八、灞桥区文化馆的日子
  九、一个“业余作者”的精神面影
第四章  “我”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
  一、“剥离”与“寻找”
  二、读书兴趣与文学接受
  三、寻求艺术突破的“蓄意”阅读
  四、西蒋村老屋的藏书
  五、蛰居乡村的写作生活
  六、从追踪政治与人到探寻文化与人
  七、《人生》的“打击”与《康家小院》的“新生”
  八、生命的警钟与“枕头工程”
第五章  《白鹿原》问世
  一、“寻根”与“挖祖坟”
  二、“作家”与“书记”之选
  三、“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四、《白鹿原》的出版
  五、《白鹿原》解读
  六、一段空前绝后的美好时月
  七、《白鹿原》:持续20年的火与热
第六章  原下的日子
  一、主席之位
  二、归去原下
  三、西湖论剑:“思想的力量”与“生命体验”
  四、清夜闲谈
  五、二府庄:原下的日子
  六、通过散文回到自身
  七、在文学史的长河中
  八、蛹变化蝶

内容摘要
 由邢小利编著的《陈忠实传》可谓是一部关于陈忠实的纸上纪录片,作者在陈忠实的前70年人生历程中截取了20余个重要节点,客观地勾勒出一条线索简
单明晰的“路线图”,饱满地展现了陈忠实已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文中配以珍贵照片和资料图片多幅,细致陈述1942—2011年陈忠实生活、学习、工作、交游与创作情况,为陈忠实作品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翔实的作家生平档案和背景参考资料。

精彩内容
 陈忠实的祖父陈步盈,也做过私塾先生。陈步盈这一辈有兄弟三人,分属两支,是堂兄弟。陈步盈为一支,单传;到陈忠实的父亲陈广禄,仍是一个,单传。另一支两个“步”字辈的是亲兄弟,他们是陈忠实的祖父辈。其中老大去世早,陈忠实没有见过面,老大有两个儿子,“广”字辈,是陈忠实的叔父。老
二在分家时住于陈家祖屋的上房和门房之间的西边的厦屋,陈忠实这一茬孙子称其为厦屋爷。厦屋爷有两个儿子,据说都属于不安分守己种庄稼过日子的人,跟着一个外来人走了,后来一前一后各回来过一次又走了,此后再无音信,于是就把老大的小儿子过继给了厦屋爷。这个小儿子是个孝子,他把厦屋爷从厦屋搬到了上房的西屋。陈忠实稍长,有了一些辨识能力的时候,他看到的厦屋爷已经出进于上房的西屋了。
陈忠实对爷爷辈的人唯一见过面还有印象的,就是这个厦屋爷。但是这个厦屋爷也在陈忠实八九岁时就去世了。这个厦屋爷与孙子辈关系不太亲密,陈忠实对他的印象模糊而陌生,后来留下来的唯一的印象,是他手里总捏着一根超长的旱烟杆儿,抽烟时需要伸直一只胳膊,才能把燃烧的火纸够到装满烟末子的旱烟
锅上。直到快40年后,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的时候,他要写差不多就是祖父那一辈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时候,鬼使神差似的,他恍惚中忽然听到了厦屋爷在夜深时的呻唤声,那一声重一声轻的沉沉的呻唤声,在刹那间忽然唤醒了他沉眠已久的某些记忆。这当然是后话。
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坐落在白鹿原北麓,坐南朝北,面向灞河和骊山南麓。据陈忠实回忆,本门族的一
位爷爷给他说,他们这个门族的最早一位祖先,是一
个很能干的人。这位祖先在村子里先盖起了陈姓聚居的第一个四合院,尔后积累了数年,又紧贴着这个四合院在西边建起了第二个四合院。他的两个儿子各据一个,后来就成为东门和西门。陈忠实是东门的子孙。陈忠实懂事起,就记得东门里居住着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西门人丁更为兴旺,那个四合院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家院。东门和西门后来再未出现过太会经营治家的人,后人都聚居在这两个四合院里,没有再添一间新房,也就无人迁出老宅,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陈氏家族应该在陈忠实曾祖父陈嘉谟那一代就确定了分家的格局,陈忠实的祖父陈步盈和父亲陈广禄在同辈兄弟中居长,东为上,陈广禄便继承了上房东屋和中院东边的厦屋。在上房的东屋和西屋之间是一
问明室,作为两家共有的通道,而东屋和西屋是窗户对着窗户、门对着门,其间的距离不过三大步四小步。陈忠实家的两间厦屋用土坯隔开,南边的做厨房,北边的养牛做牛圈。陈忠实一家人住在上房东屋。这是陈忠实出生后至成年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家庭院落格局。
陈忠实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陈步盈已经过世。
在《家之脉》中,陈忠实回忆过他祖父留下的遗物,那是一堆当过先生的爷爷用毛笔抄写的书,行话叫“抄本”。祖父的遗物实际上也是一份遗产,遗产中最
为珍贵的,应该是它包含着一些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这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也包含了一些源远流长的文化信息,这需要陈忠实在后来的日子里长久地去体悟。
陈忠实的父亲陈广禄生于1906年,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会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还能读小说、剧本乃至《明史》这样的书,这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有些文化的人。陈忠实记述说:“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陈忠实:《家之脉(代序)》,《家之脉》,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陈忠实从对父亲的评价说到了家族之脉。他说,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到他的孙儿这五代人中,他的父亲是最艰难的。他父亲既没有了祖父那样的做私塾先生的地位和经济,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农民,土地和牲畜交公,也
无法从中获取可能有的劳动创造,可以说一无所有,但还是心强气盛,拼死也要供着两个儿子读书。父亲陈广禄的耐劳、勤俭以及性格的耿直,这些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但是父亲坚信不疑的文化意识却是陈家最可称道的东西。
P4-P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