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时代(精)/岩波日本史 97875133388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平安时代(精)/岩波日本史 978751333882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8.35 4.9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保立道久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3882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0857030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为“岩波日本史”第三卷,以平安时代的三十一代天皇的承继和姻亲关系为主轴,细述了皇室、贵族、武士等各方势力内部和相互之间围绕着王权的争夺而出现的对立和抗争,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平安时代历史的全新视角。
作者保立道久立足于政治史视角,同时兼及社会经济史和对外关系史,将平安时代天皇在即位后颁布“新制”与“德政”的传统作为关键线索,“以天皇家的历史为中心来描述平安时代”,描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的四百年历史。

作者简介
保立道久(1948-),生于东京。1973年毕业于靠前基督教大学教养学部。1975年毕业于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研究科。历任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教授、所长,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岩波日本史:平安时代》(岩波新书)、《物语的中世——神话、说话、民话的历史学》(讲谈社学术文库)、《历史中的大地动乱——奈良、平安时代的地震与天皇》(岩波新书)、《中世的“国土高权”与天皇、武家》(校仓书房)等。

章剑,武汉大学日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广岛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日文系副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中国学会、和汉比较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日古典文学的比较、汉籍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以及中国古典的日文译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相关科研课题多项,出版日文学术专著1部、日文学术译著1部,在靠前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桓武王统与平安王权的原型(九世纪)
  1.桓武的兄弟妻子
  2.嵯峨、淳和之间的皇位交替与危机
  3.九世纪的遣唐使与地方社会
第二章  桓武王统的再建与王统分裂(十世纪)
  1.宇多、醍醐与菅原道真
  2.“承平天庆之乱”“安和之变”与王统分裂
  3.遣唐使的废止与地方社会
第三章  王统的统一与藤原道长、后三条天皇(十一世纪)
  1.王统分裂与摄关家
  2.宫廷社会的成熟与院政的形成
  3.入宋僧与地方社会
第四章  院政与内乱的时代(十二世纪)
  1.白河院——“不义”之王权
  2.鸟羽院——融合的挫折与武斗
  3.后白河院与平清盛——颓废与华丽的极致
  4.宋钱的流入与地方社会
结语——了解平安时代的意义
皇家系谱图
参考文献
年表

内容摘要
 本书是“岩波日本史”系列之一。自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开始,日本进入平安时代。8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四百年间,京都的宫廷贵族们享受着荣华与奢靡,然而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与权利斗争从未间断。本书以天皇与王室贵族的纷争为主轴,聚焦政治斗争、平安时期的庄园体制以及与中国、朝鲜的对外贸易与交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平安时期缩影图卷。

主编推荐
※ 提供了解读平安时代的全新视角。《枕草子》《源氏物语》《今昔物语集》《蜻蛉日记》……在日本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大放异彩的平安时代,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究竟如何?孕育争奇斗艳的国风文化的时代土壤究竟怎样?历来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较少,而这一面恰恰是孕育平安文学和文化的土壤。不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就无法深入。※ 本书记录历史事件时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充满了有趣而令人回味无穷的细节,使读者如在历史现场之中,忍俊不,展示了由数百位历史人物的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交织构成的一幅历史长卷。既有因耽于美色而在登基大典上失态、后被大臣欺骗出家的花山天皇,又有在儿子立前代天皇后为皇后的婚礼上看热闹、一起讨论市井流言反被儿子的亲信当即阻止的后白河上皇,宣扬“此世如吾世,如月满无缺”、甚至拿走象征王权的宗寺大内鸱尾装饰自家的藤原道长,等等,揭示了背后的政治暗波。※ 作为“岩波日本史”第三卷,本书将平安时代视作奈良时代的延续,武士时代的预演。作者指出,奈良时代的国家实际是被赋予神权力量的“王家”,但平安时代开始,“王家”开始于国家的官僚组织区分开来,以“王的侍从”为开端,武士的地位逐渐上升,各种社会身份开始出现。日本百年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镇店之宝,内地中文全译的日本通史——“岩波日本史”第三卷一次天皇家与藤原家势力斗争的深度还原,一段王朝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追踪国风文化、政变不断、怨灵传说揭开时代的神秘面纱,解读平安时代的全新视角,探究不为人知的平安朝历史

精彩内容
 1.桓武的兄弟妻子桓武天皇与早良亲王(崇道天皇)在桓武天皇的父亲光仁天皇的时期,天皇家的血脉由天武天皇的子孙转换到了天智天皇的子孙。桓武天皇于七八一年即位,皇太子是同母胞弟早良亲王。
桓武即位后第二年,圣武天皇之女不破内亲王及其子冰上川继因谋反之罪被处以流刑,而与这次谋反有关联的大批贵族也失去了地位。由此,在奈良时代的天皇家占据主流的天武天皇一系的子孙几乎根绝,而奈良时代的贵族对天武天皇王统抱有的“天皇即神”的宗教式崇敬,也随之土崩瓦解。
受“冰上川继事件”株连的贵族中,唯一复权的是以编纂《万叶集》而著称的大伴家持。家持之所以能复权,是因为他与皇太子早良的亲密关系。两人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末政治斗争持续不断的不安定时期,当时早良居住在皇室宗庙东大寺,被称为“亲王禅师”。由于两人的这段渊源,家持虽然一度下野,但又东山再起担任了早良的东官大夫(皇太子官署的长官)这一要职。
考虑到这些因素,下面这种说法就相当具有吸引力:《万叶集》或许是大伴家持用来献给早良亲王的。《万叶集》可以说具有哀悼天武天皇王统命运的挽歌性质,对此深有共鸣的早良或许与桓武天皇持不同的政治立场。而正如其《喻族歌》中所述,家持是“拥有大伴这一显赫家世姓氏的大丈夫”,对自己武官的姓氏出身有一种自豪,他的这一立场最终连累了早良。桓武着手营建长冈京的第二年(七八五年),家持被怀疑企图暗杀主持营造工作的造长冈宫使藤原种继,此事最终牵连到皇太子早良。虽然早良否认了一切嫌疑指证,但还是被剥夺了皇太子之位,在前往流放地的船上壮烈地绝食而死。
迁都与藤原氏“式家”在弟弟早良亲王愤懑而死的次月,桓武天皇于长冈京郊外举行郊天祭祀的即位仪式,同时册封自己的儿子平城为皇太子。但是,对于一直申诉无罪的弟弟的死,桓武似
乎有很强烈的罪恶感。早在七九二年就有流言传说皇太子平城生病是因为早良的怨灵作祟,于是桓武派遣使者前往
早良墓前谢罪。而第二年桓武开始准备迁都平安京,大概
也包含着离开早良怨灵盘踞的长冈京重新开始的考虑。
但是,越想将这种恐惧隐藏在政权内部,现实中的桓武天皇的政治统治就越是专制而强势。失去对天武王统崇敬之念的贵族们竞相迎合桓武,其中领头的是藤原不比等的第三子藤原宇合的家族,即被称作“式家”的一脉。据说宇合的儿子良继有拥立光仁天皇之功,而良继的弟弟百川则在桓武被册立为太子一事上曾发挥过作用。但是对于式家来说,不幸的是良继和百川相继过世,而且继承两人的权势、成为迁都长冈京中心人物的侄子种继也在风头正盛的时候被暗杀。由此,式家幸存的重要人物只剩下种继的子女仲成、药子兄妹以及百川的儿子绪嗣等年轻人。不过如系谱图1所示,良继的女儿乙牟漏、百川的女儿旅子均嫁入桓武后宫,乙牟漏生下了平城、嵯峨,旅子生下了淳和,一共三位天皇。式家由此成为桓武的近亲,从而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