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978720811304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 978720811304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1.79 4.9折 65 全新

库存5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3046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31593721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第一辑  我的生平
  我的自学小史
  自述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
第二辑  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怎样一个人?
  我的过去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第三辑  我的主要经历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简略回顾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
  回忆参加调差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我的努力与反省
  再忆初访延安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的谈话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 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第四辑  我的主要著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乡村建设理论》自序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记
第五辑  怀念师友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启超先生
  回忆先生
  伍庸伯先生传略
  怀念熊十力先生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有关师友同住共学的记述三则
第六辑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
  思亲记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家书选录
第七辑  暮年有感
  老来回忆此生
  谈乐天知命
附录一  敌后游记区域日志-1957年9月编次
附录二  美国学者艾恺访谈录-摘录
附录三  梁漱溟年谱简编
增订再版本编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选编,汇集了梁漱溟先生对自己生平、历史及交友的各类文字,分\"我的生平\"\"我的人生态度\"\"我的主要经历\"\"我的主要著作\"\"怀念师友\"\"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暮年有感\"等7个部分,基本勾勒出梁漱溟的对自我认识的方方面面,不啻于一本\"准自传\"之作。

主编推荐
◆ 隆重纪念国学宗师、20世纪中国知识人的楷模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 与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 “”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精彩内容
 一、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距今五十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癸巳,西历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最大关节,所有种种剧烈变动皆由此起来。而我的大半生,恰好是从那一次中日大战到这一次中日大战度过的。
我家原是桂林城内人。
但从祖父离开桂林,父亲和我们一辈便都生长在北京了。母亲亦是生在北方的;而外祖张家则是云南大理人,自从外祖父离开
云南后,没有回去过。祖母又是贵州毕节刘家的。
在中国说:南方人和北方人不论气质上或习俗上都颇有些不同的。因此,由南方人来看我们,则每当成我们是北方人;而在当地北方人看我们,又以为是来自南方的了。我一家人,兼有南北两种气息,而富于一种中间性。
从种族血统上说,我们本是元朝宗室。中间经过明清两代五百余年,不但旁人不晓得我们是蒙古族,即便自家不由谱系上查明亦不晓得了。在几百年和汉族婚姻之后的我们,融合不同的两种血统,似
亦具一中间性。
从社会阶级成分上说,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都是从前所谓举人或进士出身而做官的。外祖父亦是进土而做官的。祖母、母亲都读过不少书,能为诗文。这是所谓“书香人家”或“世宦之家”。但曾祖父做外官(对京官而言)卸任,无钱而有债。祖父来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那时我父亲只七八岁,靠祖母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