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9787108052957
  •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9787108052957
  •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978710805295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978710805295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5.49 5.7折 45 全新

库存1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开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957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211683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楚汉之争中最耀眼的人物,无疑是项羽和韩信。他们两人横扫天下如卷席,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他们的辉煌人生和惨淡结局,具有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一书中,历史学家李开元以历史学家最引人入胜的方式,重新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传奇,精彩呈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壮阔画卷。

作者简介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担任田余庆先生助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秦汉史。除本书姊妹篇《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外,还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2000)、《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2015)等。

目录
序言  文学比历史更真实?
第一章  大将韩信
  一  本是王孙
  二  胯下之辱有兵法
  三  韩信保卫项羽
  四  张良求得汉中
  五  国士无双
  六  萧何截贤追韩信
  七  汉中对
  八  田荣反楚
  九  汉中的地形交通
  十  章邯看走了眼
  十一  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第二章  彭城大战
  一  韩王郑昌
  二  张耳来归
  三  吃软饭的陈平
  四  秦汉的乡里社祭
  五  古代的克格勃
  六  义帝之死
  七  联军攻占彭城
  八  项羽的反击
  九  刘邦的极限
  十  回首彭城之战
第三章  南北两翼战场
  一  刘邦坚强
  二  冷面杀手英布
  三  外交家随何
  四  骑将灌婴
  五  魏豹反汉被擒
  六  韩信开辟北方战场
  七  背水之战
  八  井陉访古寻战场
第四章  荥阳对峙
  一  荥阳对峙的概观
  二  陈平受谗
  三  张良反对分封六国后人
  四  离间楚国的真相
  五  范增之死
  六  争夺荥阳
  七  刘贾卢绾开辟敌后战场
  八  郦食其说下齐国
  九  项羽十大罪
第五章  垓下决战
  一  韩信破齐
  二  蒯通说韩信
  三  侯公说项羽
  四  陈下之战
  五  垓下之战
  六  乌江自刎
  七  垓下行
  八  刘邦即位于定陶
第六章  倒影回声中的楚与秦
  一  谁杀死了项羽?
  二  最后的秦军
  三  秦军成为汉军主力
  四  秦将杨喜的故事
  五  楚父秦母昌平君
  六  寻找传闻中的历史流
尾声  失人心者失天下
后记  历史是我们的宗教
  楚汉之际列国大事月表
  项羽年表
  韩信年表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并序
  王世贞《短长说下》
  参考书举要

内容摘要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
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
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如项羽奇袭彭城的路线,刘邦离间楚国的真相,垓下之战前的“陈下之战”等。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中还描绘出众多英雄豪杰卓尔不群的面目,像以一人之力转动大局的韩信、张良、陈平,接续战国纵横家余绪的郦食其、随何、侯公等。作者对史书记述的辨正和还原,尽可能地丰富了那段历史,使楚汉相争这出大戏更为惊心动魄。

精彩内容
 一 本是王孙公元前206年4月,身在咸阳的韩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究竟是跟随项羽回到故乡楚国,还是跟随刘邦前往汉中?他必须马上决断。
韩信是淮阴人,地方在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一带。韩信的生年,在公元前228年左右。这一年,以楚国的年历计算,是楚幽王十年,以秦国的年历计算,是秦王政十九年。韩信出生的时候,淮阴是楚国的国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编制成了秦帝国的东海郡淮阴县。所以,以出生地而言,韩信是楚国人。
不过,从韩信的姓氏上来看,他可能与韩国有些渊源。我们知道,韩是韩国王族的姓氏。韩信的姓氏,或许就是继承了韩国王族的血统而来的?当然,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现代的推测,司马迁著《史记》为韩信立传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韩信的亲族和家庭。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有无兄弟姐妹,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妻子是谁,他有无子女亲属。史书中的韩信,仿佛是英雄孤身一人,特立独行于天地之间。
汉帝国的江山,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曾经先后被封为齐王和楚王。汉帝国建立的时候,以功业、声望、地位而论,韩信仅次于刘邦,无疑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对于这样一位显赫的历史人物的家世,司马迁竟然不能有只言片语传达给后人,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不过想来,司马迁有他的难处,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知道,韩信辉煌的人生,有非常不幸的结局
。公元前196年,也就是汉高帝十一年,他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处死,被残酷地灭了三族。因此之故,有关他的亲族和家庭情况的记录,大概都被销毁了个干净。《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关韩信早年行状的一
些记事,多是司马迁到访淮阴时收集到的一些传闻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现场采风得到的花絮断片中,处处流露出古来贵族社会的流风余韵。
史书上说,韩信青年时代家境贫穷,连吃饭都没有着落。不过,韩信吃饭没有着落的问题,怨不得别人,都是他自身的习气带来的后果。韩信身材高大,堂堂正正一男子汉,既不耕田种地,也不做买卖经商,又不能出仕为吏,生计当然不会有着落。生计没有着落的韩信,成天游手好闲,到处晃荡。他不但到处晃荡,还喜欢佩着刀剑晃荡,吃不起饭还端着架子,活生生一副落魄贵族子弟的形象。
在古代社会,带刀佩剑,本来是贵族的特权,不事生产,更是贵族的本性。大概正是遗风所致,我们在韩信身上,不但见不到依靠劳动养活自己的行为,甚至见不到这种意愿,他习以为常地“从人寄食”。
“从人寄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到别人家里吃白食,似乎是不太光彩的事情。不过,在韩信所生活的战国秦汉时代,“从人寄食”是士人依附权贵的一
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本是古来贵族社会的遗风,到了战国时代,也成了新起的游侠社会的时尚。
战国末年,三千门客寄食于魏国公子信陵君门下,秦汉之际,乡侠刘邦带领一批小兄弟到嫂子家白吃白喝,都是这种寄食之风。
韩信寄食,最初依附在淮阴县下乡的南昌亭长家,天天去白吃,几个月之后,惹得亭长老婆心烦,于是使坏,早早做饭吃了。韩信按往常的时刻到时,亭长老婆不再招呼吃饭。韩信心中明白,从此不再到亭长家去。乍一看,韩信寄食南昌亭长家的这个故事,与刘邦寄食大嫂家有些相似之处,仔细琢磨,内涵大不相同。
刘邦喜欢结交朋友,吆三喝四,呼风唤雨,去大嫂家混饭,领着一帮狐朋狗友。韩信是孤独的人,没有听说他在家乡有过什么朋友,孤零零一个人到南昌亭长家寄食,孤零零一个人在淮阴街市上受欺负。韩信不好酒色,不管是先前蛰居乡里还是后来高居庙堂
,都没有听说过他有酒色方面的传闻,哪里像刘邦,婚前养外妇生子,发迹后更是性趣盎然。韩信一生待人接物拘谨矜持,既不洒脱,更缺豪气,完全不是游侠社会中的人,倒是多有一些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没落贵族气。
淮阴是水乡,多河流湖泊。衣食无着的韩信,不时到城外钓鱼。韩信常去的钓鱼处,有年长的妇人在水边冲洗丝棉,被称为“漂母”。有漂母面善心慈,见韩信可怜,就将自己带来的饭菜分与他吃。数十天来,漂母天天在水边漂洗,天天带饭给韩信吃,毫无厌烦的神色。曾挨过白眼的韩信,感动地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结果反而惹得漂母生气,讨来一顿重重的教训:“你堂堂男子汉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饭与你,无非是可怜你,可怜你王孙落到如此境地,哪里想到过要你报答的事情!
”韩信一时无言,惭愧得无地自容。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