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译文坐标 9787532789986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译文坐标 97875327899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译文坐标 978753278998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7.09 4.7折 36 全新

库存2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大木隆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998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31504693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大木隆生
1962年生。东京慈惠医科大学毕业。医学博士。曾任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部长及外科学教授,现为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外科学讲座主任教授、综合负责人。曾入选“纽约很好医生”、《Newsweek日本版》的“在美国受到认可的十位日本人”、“全世界最受尊敬的百名日本人”、《文艺春秋》的“日本的代表”等诸多荣誉名录。日本高知县观光特使。NHK《行家本色》(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节目曾为其拍过纪录片。
译者
    谭甜甜
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日交流史、日本思想史。
"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美国医疗体制的“光”和“影”
日本媒体歪曲报道下的真相/无法保护弱者的保险制度/因病导致的个人破产/商业保险招致的家庭悲剧/需要经营手腕的骨干医生/汇报与内部举报乃公民义务/互不信任的患者和医生/难以构建具备信赖基础的医疗的国家/医疗诉讼中异常高额的赔偿金/审查医疗失误的第三方机构/合理的美国专科医师制度/充实医疗辅助员工的队伍

第二章   日本医疗崩溃的原因
医疗崩溃的实质是住院医师体制崩溃/警察介入医疗界的国家/对医疗事故报道的过度反应/杂务缠身、疲敝不堪的住院医师/逃避风险、离开医院的医师们

第三章   外科医生的工作——让初心跃动的宝库
“心动感”的追寻者/最初的挑战/大木,你救了这个人的命!/梦想破碎,成为血管外科医生/追随“超级医生”,越洋前往美国/即便是完成的手术亦不意味着没有改善的余地/“盗用”明星医生的技术/开发新设备,挑战不可能的手术/翻找手术室,独自开展研究/学术会议上与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对决/无法拒绝的工作机会/向慈惠医大递交辞职信,背水一战/不成正比的收入和幸福感/一个绝对没有优势的工作机会

第四章   变革意识重振外科——安心和使人雀跃的农村社会
疲敝不堪的外科/“血管外科”的造势活动/构建安心和使人雀跃的农村社会/力排不合理的人事安排/加强人际联系的村庄活动/向学生传达外科的魅力/榜样工作的职场/外科医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在灾区发挥外科医生的精神和体贴/为地方医疗事业所做的贡献/重建医疗制度靠的是意识上的改革,而非金钱激励制度

第五章   日本医疗的未来
金钱激励制度不适用于医疗界/器械审查滞后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机制/世界首次日美共同治验的结果/医疗器械国/改良手术器械/医疗的终极目的

参考资料 《读卖新闻》专栏连载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在美国,医生为什么需要和保险公司斗智斗勇?
美式商业医保真的优于日式全民医保吗?
“高薪养医”可以解决“医疗崩溃”吗?
“知情同意书”是医院的免责声明吗?
把治疗方案选择权交给患者真的好吗?……在日本,医生短缺、医疗事故等引发的“医疗崩溃”多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体制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对医疗的不确定性缺少认知,往往以结果责任问咎,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有人提出应该向美国商业模式看齐,然而这样真能解决问题吗?
在本书中,作为世界知名的外科医生的作者从自己在美国从医十二年的经验出发,考察日美两国医疗制度的利弊,从医院运作体制、医疗事故调查、医保体系的优劣等多方面进行讨论,探讨“医疗崩溃”后的再生契机和医患信任关系的重建之道。
\"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我认为并没有必要将所有的风险一股脑地告知给患者。因为,如果医师这么说:“那么,我想所有的风险您应该都有所了解了,所以,关于选择那种治疗方案,请自行负责并作出决定”,反而不能获得患者的信赖。因此,假如别无他法只能做手术,且经过医师的判断认为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延长生存期的话,我会这样跟患者说:“就我的诊断而言,您最好还是接受手术。虽然有一些风险,但还是比保守治疗要好得多。如果您觉得我还信得过,就交给我吧。”如果不具备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应有的实力和自信而说这样的话的话,显然是有问题的。但是,医师凭借着一定程度的经验和自信,判定手术具有明显的正当性,那么就应该在构建信赖关系上多花些时间和口舌,而不是给患者罗列风险。——第一章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除了生理欲望外,其他的欲望终究都会因为得到满足而厌倦。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金钱和权力欲。我认为,金钱对于“衣食丰”来说必不可少,然而,金钱过多也并不会让人变得更加幸福。“住”的话,也只需要有个能让人躺下来睡觉的空间就足够了,就算买了豪宅和豪车,人也并不一定会感受到真正的充实。这个道理用我在美国生活了十二年的经历就可以证明——从无薪到年薪一亿日元,我们的房子和车子却从来都没有换过。
钱就像水一样。水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关乎着生死存亡,但过多的水却没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人最普遍的欲望是“让他人开心”。前面也提到过,我之所以选择成为外科医生,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用手术刀治疗病人,让他们开心。
通过让他人开心获得的心动感是金钱买不到的。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但真是如此吗?不仅比尔?盖茨,全世界的有钱人拥有无数的机会去购买豪宅豪车,以此获得心动感,然而,他们最终选择的都是慈善事业。我想,这也是他们在充分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需求后,体会到应该去追求“让他人开心”、追求“心动感”的结果。——第四章“你们认为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经常问医学生这个问题,而大部分的学生会这样回答:“活得更久!”不能说这是正确答案。我认为,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痛苦和郁愁,我也一直都把这两件事放在心上从事医务工作。
疾病和伤痛带来的痛苦只是纯粹的“恶”,所以首先必须要把这个“恶”消除。而后,如果不幸患者死亡,医生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这个患者和他的家人留有遗憾。我认为,这就是医疗的目的。
比如,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八十多岁的高龄患者死去之时抱有对医疗失误的疑心、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或者即便没有死亡也遭受并发症的折磨,而另一种是四十多岁的患者因患不治之症最终死亡,但曾经配合信赖的医生一起努力医治过。前者看似足够长寿,所以应该没有遗憾,而后者似乎因为活得不够长而充满遗憾。然而事实并不尽然,虽然后者给身边的亲人带来的经济和精神损害更大,但从抱憾的程度来看的话,后者反而更低,这也是对我们的医疗行为结果的认可。——第五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