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释义(新校本)(精)/钱穆先生著作 978751085220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书释义(新校本)(精)/钱穆先生著作 9787510852206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0.86 4.6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220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903972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略述《论语》之编辑者、年代、真伪问题、内容与价值、读法、相关注释书及本书之参考材料等。孔子年表与孟子年谱可对二位圣人做基本之概观。《大学中庸章句》备述朱子对四书之见解,精辟简练,深入义理。钱穆著的这本《四书释义(新校本)(精)》分为三部分。《论语要略》和《孟子要略》分别成书于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系钱穆先生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的讲义。

作者简介
钱穆(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第一章  序说
  一  《论语》之编辑者及其年代
  二  《论语》之真伪
  三  《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
  四  《论语》之读法及本要略编纂之体例
  五  《论语》之注释书关系书及本要略参考之材料
第二章  孔子之事迹
  一  孔子之先世
  二  孔子之诞生及幼时
  三  孔子之少年
  四  孔子往齐
  五  孔子返鲁
  六  孔子适卫
  七  孔子过宋
  八  孔子南游陈蔡
  九  隐者之讥
  一○  孔子自卫返鲁
  一一  孔子之慨叹
  一二  孔子之卒
  一三  孔子年表
第三章  孔子之日常生活
  一  平居之气象
  二  哀乐之情感
  三  日常之谈论
  四  应事之态度
第四章  孔子人格之概观
  一  弟子之诵赞
  二  孔子之自述
第五章  孔子之学说
  一  论仁
  二  论直
  三  论忠恕
  四  论忠信
  五  论礼
  六  论道
  七  论君子
  八  论学
第六章  孔子之弟子
  一  姓名籍贯年龄
  二  品题事略
孟子要略
弁言
  第一章  孟子传略
    [附]  孟子年谱
  第二章  孟子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
    [附]  孟子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孟子对同时学者之评论
    一  论许行并耕之说不可行
    二  论白圭二十税一为貉道
    三  论陈仲子苦行为不能充其类
    四  论夷之爱无差等之说为二本
    五  论宋牼以利害说时君之不当
    六  与淳于髠辨礼
    七  与淳于髠辨仁
    八  答任人问礼
    九  与告子辨性
    一○  答孟季子问义内
    ﹝附﹞  孟子对于当时从事政治活动者之批评
  第四章  孟子与门弟子对于士生活之讨论
  第五章  孟子之性善论
  第六章  孟子之修养论
  第七章  孟子尚论古先圣哲及自道为学要领
大学中庸释义
例言
  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
  ﹝附﹞朱熹《大学章句》序
  二  大学古本
  ﹝附一﹞明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附二﹞王守仁《大学问》
  三  朱熹《中庸章句》
  ﹝附﹞朱熹《中庸章句》序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孟子要略弁言
孟子之学,辜较言之,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厥要有三。一日发明性善之义。此乃中国传统政教纲领,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依寄,而其义首由孟子畅发之。苟非人性之善,则人类社会,不过一
功利权力欺诈杀伐之场,能以法律暂维于不溃,斯为郅治升平矣。而法律之效终有际限,乃弥缝以宗教,博爱慈仁,皆出帝意,人生与罪恶俱来,非皈依上帝,即无以自赎,亦无以得救。则宗教与法律,相辅相成。若果不信斯世之外尚有一上帝,则如印度有释迦,中国有庄老,惟有破弃人类,归之虚无寂灭。独中国传统政教大纲,既不仰赖宗教,又不偏仗法律,而汲汲为斯世大群谋福利;亦不蹈老释之悲观与消极;则惟以主人性本善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孟子之言性善,亦标准于大人而言也。故其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尧舜大人也。大人者,得人类此心之所同然,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即心之同然也。夫使千古人心之同然者而必归于恶,则法律终为在外之钳制,纵使上帝慈仁,亦将于事无济。故耶教信仰,必有世界末日,则与老
释之虚无寂灭,岂不同其归宿?今使转易其辞,指凡千古人心之所同然者而日此即性也,此即善也,则不烦有上帝;而法律亦人性之善所自创。善无终极,斯世界无末日,人生不虚无,而政教有所企向,文化有所期望。此孟子性善之学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一也。
二日孟子言养气。人类之于宇宙,个人之于社会,其小藐焉,其暂忽焉;而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夫而后小者有以见其大,暂者有以见其久。于何能尔?亦日我一人暂尔独然之气,有以合乎众人千古同然之性,斯即所谓“配义与道”也。道者,人群千古之所同;义者,我一人暂尔之所独。何以我一人暂尔之独而谓之日义?曰:惟此一人暂尔之独,有以会乎人群千古之同,故以谓之义也。浩然之气,则集义所生。夫使其人暂尔之所独,无不合乎大群千古之所同,则其气浩然矣。斯言也,斯行也,皆其人一时暂尔之气之动,果其无当于千古人群之性之同,则是藐焉忽焉者,又何道而得浩然塞天地乎?故非善养气,即无以尽其性之善。人之不能尽其性而极乎善者,皆其养气之功有不至也。孟子道性善,指大群千古同然之本体;孟子言养气,指小我暂忽所独之工夫;必兼二者,而后表里备,本末俱。此孟子养气之学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又一也。
三日孟子言知言。当孟子之时,群言龙杂,是非淆乱,家家自以为大道,人人自以为正义,而不知其皆藐焉忽焉,特一气之动而已。使我而无以知道义之正,定是非之宗,则终亦自陷于藐焉忽焉之一气之动而止,又何以得浩然者而养之乎?故知言者,又养气之工夫也。若何而知?曰:知之以大群千古之所同。
凡其无当于大群千古之所同者,皆其人暂尔之独,是皆一气之动,非所谓道与义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拒杨墨,而曰:“乃我所愿,则学孔子。”尧舜孔子,乃人群千古之同,杨墨则暂尔一人之独。此何以知?知之于千百年之后,孔子之道大行,杨墨之言已熄,则易。知之于千百年之前,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之杨则之墨,当时天下皆不知而孟子独知之。则难。故曰:“能言拒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是孟子亦知其难矣。而孟子独何以知?曰:孟子亦知之以人性,知之以人性之皆善而已。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不知人性自有仁,故外假天志而侈言兼爱;不知人性自有义,故退就一己而昌言为我。兼爱、为我非不是,其病在于昧人性。人性自有仁义,此人性之所以善;仁义原本人性,此仁义之所以为善。杨墨违人性背仁
义而言兼爱、为我,孟子拒之,亦所以发明人性之善也。故曰:“诚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诚淫邪遁,其先皆病于心。己心即病,则无以见人性之同。孟子之知言,亦在乎知人心而已。《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故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莫不有心,心莫不能思,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P123-1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