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精) 97875327836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精) 9787532783632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3.39 4.9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3632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0924892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医师和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决裂。他提出了“情结”的概念以及内倾和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理论,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三层。作为人类历目前很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荣格的著述极为丰富,主要内容以精神分析为主,同时涉及文学、历史、神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等诸多方面,代表作品有《荣格自传》《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原型与集体意识》等。

目录
\\\\\\\\\\\\\\\\\\\\\\\\\\\\\\\"【目录】:
引言
序幕
    1 童年
    2 中学时代
    3 大学时代
    4 精神病学实践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6 直面无意识
    7 著述
    8 塔楼
    9 旅行
          北非
          美洲:普韦布洛印第安人
          肯尼亚和乌干达
          印度
          拉韦纳和罗马
    10 视象
    11 论死后的生活
    12 晚期思想
回顾

附录一 弗洛伊德写给荣格的信
附录二 从美洲写给埃玛?荣格的信
附录三 从北非写给埃玛?荣格的信
附录四 卫礼贤
附录五 向死者的七次布道

词汇表
荣格文集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1957年春天,荣格已经81岁了。他接受了邀请来讲述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间,他照旧不断地与同事兼朋友阿妮拉?贾菲交流,并委托她把这些谈话记录成文本。他不停地修改本书,直到1961年6月6日去世前不久。
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段无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些记录他珍贵思想旅程的诚挚文字,描写了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虑与沮丧,呈现出一部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那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随后便走向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使得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引言
我的一生,是个无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无意识里每一种东西都寻求向外呈现,人格自身也渴望从其无意识状态中进化出来,并把自身经验为一个整体。我没法用科学语言来追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成长过程,因为我无法把自己经验为一个科学问题。
从内在的视角看,我们自己是什么;在永恒的状态下,我们人类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神话来表达。比起科学,神话更加个人化,对人生的表现更加准确。科学使用的概念是平均化的,太过泛泛,无法公正描绘个人生活的主观丰富性。
如今,在八十三岁高龄,我承担的任务,就是来讲述我个人的“神话”。我只能直接陈述,“把故事讲出来”。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唯一的问题是,我讲的是不是“我的”寓言、“我的”真相。
写一本自传如此困难,是因为我们没有能用来判断自己的标准或客观基础。的确找不出什么合适的比较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与众不同,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人类无法拿自己和其他任何生物来比较,人不像猴子、不像奶牛,也不像树木。我是一个人,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和其他事物一样,只是无限神性中微不足道的一小片,但我无法拿自己和动物、植物甚或石头作比较。只有虚构的存在才拥有比人更广泛的光谱。如此一来,人怎么能对他自己形成一种确定的看法呢?
我们是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在我们自己的掌控之中;或者说,我们只能直接掌控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无法对自己或是我们的生活作出任何终极判断。如果可以,我们早就无所不知了——但这最多只是一种假象。毕竟,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生命的故事开始于某个地方,某个碰巧被我们记住的瞬间。但即便在那一刻,事情已经非常复杂了。我们也不知道生命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乎,这个故事没有开头,它的结局也只有一些模糊的暗示。
人生是一次含糊的实验,它只在数字上才成为一种惊人的现象。对个人来说,它如此稍纵即逝、捉襟见肘,有些东西居然能够存在其中并且得到发展,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医学院学生时,这个事实让我印象深刻。对当时的我来说,自己居然没有早夭,真是个奇迹。
对我来说,生命总像一株长着根茎的植物。真正的生命力是不可见的,藏在根茎当中。地面上能看到的部分,只有一个夏天的寿命。然后它就枯萎——仿佛昙花一现的幻影。当我们想到生命和文明那永无止境的成长和衰亡时,不免有种一切皆是徒劳的感觉。但我总觉得,在这永恒的涌动之下,有种东西存活并延续着。我们眼见鲜花盛放、好景不长,但根茎一直在那儿。
最终,我毕生唯一值得讲述的,就是当那个不朽的世界冲进这个转瞬即逝的世界时发生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描述自己的内在体验,包括梦和幻觉。是这些构成了我科学研究的原初物质。它们是那熊熊燃烧的岩浆,要加工的石头由此凝结而成。
和这些内在事件相比,其他所有记忆——旅行、人物、周遭的一切——显得黯然失色。许多人参与过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还写了下来;如果读者想要了解这些,可以去找他们、听他们讲。我生命中外部事件的记忆,大部分不是模糊褪色就是消失不见。但我和“另一种”现实的相遇,和无意识的较量,深深镌刻在记忆中,永难磨灭。在那个国度,宝藏总是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其他一切都不再重要。
同样,只有当一个人的名字从一开始就写在我命运的卷轴里,他才会成为我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他的相遇也才会成为一份回忆。
内在经验也会在我所遭遇的外部事件上留下印记,并在年轻时代或后来的时光里呈现出重要性。我很早就明白,如果生活中的问题和复杂性没有得到内心的回答,它们的意义就会极其有限。外在环境不能代替内在经验,所以我的生活从外部来看出奇贫乏。它们对我来说空洞而虚幻,我也没多少可说的。我只能在内在事件的光亮中理解自己。这些内在事件弥补了生活的单一性,也是我这本自传要讲的内容。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